發布時間:2021-11-11 10:50:06 人民網

到2023年底,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
補短板強技術,物聯網發展提速(政策解讀)
生產(chan) 設備裝上傳(chuan) 感器,遠隔千裏也能運維監控;智能音箱異軍(jun) 突起,語音呼喚便能樂(le) 享智慧生活;道路覆蓋視頻監控,車路協同讓無人駕駛成為(wei) 可能……隨著經濟社會(hui) 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在生產(chan) 生活各個(ge) 領域,物聯網正展現出顯著的行業(ye) 賦能作用。
物聯網是以感知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wei) 主要手段,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chuan) 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動物聯網全麵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
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如何全麵發展?工信部、網信辦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係統謀劃未來三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明確提出到2023年底,在國內(nei) 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
當前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如何?《行動計劃》有哪些亮點?記者采訪了工信部有關(guan) 負責人及相關(guan) 專(zhuan) 家。
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強勁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整體(ti) 呈現良好態勢,展示出強勁發展潛力。”工信部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評估結果顯示,“十三五”時期,物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顯著提升,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局麵初步形成,行業(ye) 賦能作用進一步凸顯。
物聯網總體(ti) 規模和骨幹企業(ye) 數量大幅提升。據估算,“十三五”末期,我國物聯網總體(ti) 產(chan) 業(ye) 規模2.4萬(wan) 億(yi) 元左右,超出“十三五”初期設定的1.5萬(wan) 億(yi) 元的目標值。根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國物聯網卡數量已突破12億(yi) 張,擁有產(chan) 值超10億(yi) 元的物聯網骨幹企業(ye) 超200家。
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物聯網基礎共性、關(guan) 鍵技術和重點應用標準基本確立,截至目前,我國物聯網領域發布370餘(yu) 項標準,明確了物聯網概念術語,規範了網絡技術、應用支撐、測試等方麵的技術要求。
應用部署蓬勃發展。在製造業(ye) 領域,湧現出遠程運維、能源監控、安全監測等物聯網應用新模式。在城市治理領域,隨著視頻監控、環境監測、智慧煙感、智慧路燈等設施的部署和應用,跨領域的數據開放和共享機製逐漸形成。
“物聯網通過信息采集與(yu) 獲取,實現可靠連接和智能感知,進而對數據進行傳(chuan) 輸處理和應用,可以說是信息基礎設施的‘底座’。”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卓蘭(lan) 說,經過10多年的發展演進,物聯網相關(guan) 感知手段更加豐(feng) 富,感知精度更加靈敏,通信技術選擇更加多樣。
“十四五”時期是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關(guan) 鍵期。在卓蘭(lan) 看來,《行動計劃》聚焦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物聯網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重點領域應用推廣和安全管理等重要事項,有助於(yu) 謀劃未來三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技術產(chan) 品研發及重點行業(ye) 應用等事項,係統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和物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聚焦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如何提升物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行動計劃》提出要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補齊高端傳(chuan) 感器、物聯網芯片等產(chan) 業(ye) 短板。
“以傳(chuan) 感器為(wei) 主的物聯網基礎技術是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傳(chuan) 統企業(ye) 的產(chan) 品附加值和競爭(zheng) 力。”卓蘭(lan) 說,以農(nong) 業(ye) 物聯網為(wei) 例,傳(chuan) 感器的投入應用使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精細化、數字化成為(wei) 可能,通過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環境數據的采集、傳(chuan) 輸、處理、分析,為(wei) 生產(chan) 經營者、政府部門提供高效、可靠的監測與(yu) 管理服務。
我國物聯網核心技術自主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當前國內(nei) 模組產(chan) 品的芯片供貨商多是國外企業(ye) ,高端傳(chuan) 感器嚴(yan) 重依賴進口,汽車傳(chuan) 感器、高端化學類氣體(ti) 傳(chuan) 感器、環境檢測傳(chuan) 感器等產(chan) 品95%依靠進口補給,物聯網操作係統內(nei) 核、安全、低功耗等核心技術研發亟須加強。
針對短板弱項,工信部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行動計劃》做出“揭榜掛帥”工作部署,聚焦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動技術融合創新,構建協同創新機製,鼓勵一批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單位對智能感知、新型短距離通信、高精度定位等創新技術開展集中攻關(guan) ,重點打造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卓越、應用效果好的物聯網終端、平台和服務,為(wei) 產(chan) 業(ye) 界創新發展樹立標杆和方向。
企業(ye) 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jun) 。“受人才、技術、資金等因素製約,物聯網企業(ye) 大多為(wei) 聚焦垂直物聯網應用場景的中小企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相對缺乏,製約技術研發進程。”中國信通院工業(ye) 互聯網和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羅鬆說,《行動計劃》將市場主體(ti) 培育作為(wei) 重點工作,推動10家物聯網企業(ye) 成長為(wei) 產(chan) 值過百億(yi) 、能帶動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的龍頭企業(ye) ,將更好優(you) 化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配置,助力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未來或將湧現出更多物聯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和專(zhuan) 門的物聯網運營服務商。
重點推進12個(ge) 行業(ye) 部署應用
行業(ye) 應用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工信部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看來,“物聯網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從(cong) 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映射的基礎支撐,反過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化部署也需要與(yu) 千行百業(ye) 緊密結合。”
近年來,技術與(yu) 需求的雙向刺激,不斷催生物聯網的新興(xing) 潛力行業(ye) 應用。但規模化部署仍麵臨(lin) 諸多障礙。
一方麵,物聯網在細分行業(ye) 領域的市場滲透相對緩慢。卓蘭(lan) 表示,其應用率僅(jin) 從(cong) 去年的29%升至今年的34%,規模化部署仍存在成本高、成熟度低、商業(ye) 模式不清晰等障礙。以智能家居為(wei) 例,目前智能家居的市場滲透率不足5%,尚未突破10%的增長臨(lin) 界點。
另一方麵,“部分企業(ye) 雖然在物聯網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但由於(yu) 各細分領域發展狀況不同,應用碎片化現象依然存在。”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健說。
綜合考慮各領域對物聯網需求的緊迫性、發展基礎和經濟效益等因素,《行動計劃》在社會(hui) 治理、行業(ye) 應用、民生消費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2個(ge) 行業(ye) 的物聯網部署。
“《行動計劃》提出了物聯網連接數突破20億(yi) 的關(guan) 鍵指標。”工信部科技司有關(guan) 負責人分析,這意味著,到2023年,全國主要城市將基本實現物聯網基礎設施覆蓋,社會(hui) 現代化治理、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和民生消費升級的基礎將更加穩固。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