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5 14:57:48 新華社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2.7%。外貿整體(ti) 韌性較足、穩中提質的事實再一次說明,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卓有成效,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穩健的國內(nei) 生產(chan) 和消費需求為(wei) 外貿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放眼世界,疫霾影響之下,行動限製、消費受抑等因素持續發酵,多國頻現供應鏈“斷鏈”之憂,生產(chan) 成本攀升導致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全球經濟複蘇不平衡性、不確定性正在增強。就在中國發布前三季度貿易數據前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9%,較7月預測值低0.1個(ge) 百分點。報告認為(wei) 疫情前景不明,病毒造成的經濟斷層將更加持久。
疫霾未消,全球經濟複蘇舉(ju) 步維艱。困難重壓之下,“內(nei) 功”深厚且韌勁十足的中國經濟持續為(wei) 世界注入信心、帶來穩定、提供動力。
穩健複蘇的中國經濟給世界經濟服下“定心丸”。全球經濟正處於(yu) 複雜多變的複蘇築底期,亟需確定性加持,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穩健複蘇態勢有助於(yu) 提振世界經濟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展望報告中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該機構研究部世界經濟主管馬爾哈·納巴爾表示,“我們(men) 預測,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將維持強勁勢頭”。此外,世界銀行、亞(ya) 洲開發銀行、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等國際機構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預測保持在全球領先水平,認為(wei) 中國將繼續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作出重要貢獻。
完善可靠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全球供應鏈提供“穩定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wei) ,現階段威脅世界經濟複蘇的“罪魁禍首”是全球供應鏈斷裂。處於(yu) 全球供應鏈重要環節的國家深陷疫情泥沼,全球供應鏈一時間難以恢複,供應短缺和成本攀升導致多國麵臨(lin) 巨大通脹壓力。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ye) 體(ti) 係。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外貿經營主體(ti) 顯現出卓越應變能力,迅速調整適應國際市場,為(wei) 彌補關(guan) 鍵供應鏈產(chan) 能不足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中國大力發展物流,為(wei) 世界經濟“輸血”。中歐班列由線到網迅速發展,數量質量持續提升,成為(wei) 疫時重要的世界經濟鋼鐵“動脈”。
超大規模國內(nei) 市場持續為(wei) 全球複蘇輸出“動力源”。受疫情影響,經濟低迷、消費乏力,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明顯不足。中國率先恢複經濟,強勁的國內(nei) 消費能力通過貿易轉化為(wei) 其他國家的增長機遇。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網聯、銀聯共處理支付交易突破10萬(wan) 億(yi) 元,日均筆數和日均金額同比增長明顯,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世界離不開“中國工廠”,也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致力於(yu) 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積極搭建進博會(hui) 、消博會(hui) 、服貿會(hui) 等新平台,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與(yu) 合作夥(huo) 伴共享發展紅利,實現互利共贏。《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刊文說,一些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認為(wei) ,中國的投資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樂(le) 觀”。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麵臨(lin) 複雜風險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加強多邊協調,形成推動全球經濟穩健複蘇的合力。中國在與(yu) 各國加強抗疫合作的同時,積極構築“世界市場”和“世界工廠”兩(liang) 種角色互促共進的全方位開放合作體(ti) 係,為(wei) 全球發展提供動力,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