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未來增長還得靠內需

發布時間:2021-07-16 09:41:07 新京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還在於(yu) 激活內(nei) 需,這就需要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升,而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座和基石。

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了。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較一季度放緩10.4個(ge) 百分點,兩(liang) 年平均增長5.5%,高出一季度0.5個(ge) 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532167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ge) 百分點,兩(liang) 年平均增長5.3%。

從(cong) 整體(ti) 數據看,增長態勢明顯,在全球疫情多有反複的當下,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生產(chan) 需求繼續回升,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目前主要宏觀指標處於(yu) 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盡管從(cong) 同比數據看,略低於(yu) 此前市場預期,但另一方麵也反映了市場預期呈積極樂(le) 觀態勢;而積極的預期和信心將有效引導未來可持續增長。

從(cong) 分項數據來看,上半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12.6%,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0%。而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yi) 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出口98493億(yi) 元,同比增長28.1%。

整體(ti) 上,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中,貿易和出口仍是主要動力所在。當然,出口數據的引領,能夠佐證中國依舊是全球製造能力最為(wei) 全麵與(yu) 穩定的國家,在外需不斷複蘇的情況下,中國製造依然具有強大競爭(zheng) 力和增長空間。

但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要看到,出口數據的增長更多源於(yu) 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而外部環境依舊麵臨(lin) 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著眼於(yu) 今年下半年以及未來更長時間的經濟增長,我們(men) 還是更應把目光聚焦於(yu) 更有確定性也更有挖掘潛力的內(nei) 循環上。

數據的變化能夠充分佐證經濟增長動力源的改變。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個(ge) 百分點。其中,市場銷售穩步回升,今年上半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兩(liang) 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ge) 百分點。投資也在持續穩定恢複,兩(liang) 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1.5個(ge) 百分點,說明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在逐步增強。

一段時間以來,內(nei) 需已經成為(wei)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宏觀調控的核心所在。無論是在減稅降費、激活消費等各方麵的指引,目標都是指向擴大內(nei) 需。比如,在7月14日召開的國常會(hui) 上就明確提出,完善農(nong) 村寄遞物流體(ti) 係的措施,擴大快遞進村。

這幾年農(nong) 村消費增長速度很快,重要的一部分在於(yu) 電商技術、線上銷售渠道向農(nong) 村全麵下沉,廣大農(nong) 村能夠用很便宜的價(jia) 格購買(mai) 到城市的時尚商品,極大釋放了農(nong) 村的消費潛能。這些都是具體(ti) 層麵的積極調整和有力推動。未來,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持續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以內(nei) 需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長期來看,要想真正可持續地激活內(nei) 需,還是要回歸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上來。從(cong) 數據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2.0%;但這一增幅主要還是受2020年上半年的低基數效應影響,如果與(yu) 2019年上半年相比,扣除價(jia) 格因素,兩(liang) 年平均實際增長5.2%,還是略低於(yu) 同期經濟增速。這意味著,居民收入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曾反複強調,收入水平要有效提升,做到與(yu) GDP增長同步,要實現共同富裕,在收入分配上把文章做足,收入水平的提升是硬道理,也是消費提升的前提。

由此可見,提升居民收入,從(cong) 根本上激活內(nei) 需已是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可以預期的是,未來要讓更多人分享經濟增長紅利、實現共同富裕,而如何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將成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底座和基石所在。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