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3 09:48:01 中國新聞網

據國家網信辦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wan) ,互聯網普及率達70.4%。2020年,我國互聯網行業(ye) 在抵禦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態化防控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為(wei) 我國成為(wei) 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首度突破百萬(wan) 億(yi) ,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
“健康碼”助9億(yi) 人通暢出行,互聯網為(wei) 抗疫賦能賦智
2020年,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聯網顯示出強大力量,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起到關(guan) 鍵作用。疫情期間,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碼”,累計申領近9億(yi) 人,使用次數超過400億(yi) 人次,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實現“一碼通行”,大數據在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中作用凸顯。同時,各大在線教育平台麵向學生群體(ti) 推出各類免費直播課程,方便學生居家學習(xi) ,用戶規模迅速增長。受疫情影響,網民對在線醫療的需求量不斷增長,進一步推動我國醫療行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分別為(wei) 3.42億(yi) 、2.15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34.6%、21.7%。未來,互聯網將在促進經濟複蘇、保障社會(hui) 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等方麵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網民規模接近10億(yi) ,網絡扶貧成效顯著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wei) 9.89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70.4%,較2020年3月提升5.9個(ge) 百分點。其中,農(nong) 村網民規模為(wei) 3.09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5471萬(wan) ;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55.9%,較2020年3月提升9.7個(ge) 百分點。近年來,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帶動邊遠貧困地區非網民加速轉化。在網絡覆蓋方麵,貧困地區通信“最後一公裏”被打通,截至2020年11月,貧困村通光纖比例達98%。在農(nong) 村電商方麵,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實現對832個(ge) 貧困縣全覆蓋,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互聯網+”新業(ye) 態新模式,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在網絡扶智方麵,學校聯網加快、在線教育加速推廣,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99.7%,持續激發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在信息服務方麵,遠程醫療實現國家級貧困縣縣級醫院全覆蓋,全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99.2%,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
網絡零售連續八年全球第一,有力推動消費“雙循環”
自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八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20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萬(wan) 億(yi) 元,較2019年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6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9%。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82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7215萬(wan) ,占網民整體(ti) 的79.1%。隨著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網絡零售不斷培育消費市場新動能,通過助力消費“質”“量”雙升級,推動消費“雙循環”。在國內(nei) 消費循環方麵,網絡零售激活城鄉(xiang) 消費循環;在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方麵,跨境電商發揮穩外貿作用。此外,網絡直播成為(wei) “線上引流+實體(ti) 消費”的數字經濟新模式,實現蓬勃發展。直播電商成為(wei) 廣受用戶喜愛的購物方式,66.2%的直播電商用戶購買(mai) 過直播商品。
網絡支付使用率近九成,數字貨幣試點進程全球領先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54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8636萬(wan) ,占網民整體(ti) 的86.4%。網絡支付通過聚合供應鏈服務,輔助商戶精準推送信息,助力我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移動支付與(yu) 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通過普及化應用縮小我國東(dong) 西部和城鄉(xiang) 差距,促使數字紅利普惠大眾(zhong) ,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2020年,央行數字貨幣已在深圳、蘇州等多個(ge) 試點城市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數字貨幣將進一步優(you) 化功能,覆蓋更多消費場景,為(wei) 網民提供更多數字化生活便利。
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超1億(yi) ,節目質量飛躍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7633萬(wan) ,占網民整體(ti) 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wei) 8.73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1.00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88.3%。近年來,匠心精製的製作理念逐漸得到了網絡視頻行業(ye) 的認可和落實,節目質量大幅提升。在優(you) 質內(nei) 容的支撐下,視頻網站開始嚐試優(you) 化商業(ye) 模式,並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產(chan) 出優(you) 質短視頻內(nei) 容,提升短視頻內(nei) 容占比,增加用戶粘性。短視頻平台則通過推出與(yu) 平台更為(wei) 匹配的“微劇”“微綜藝”來試水,再逐漸進入長視頻領域。2020年,短視頻應用在海外市場蓬勃發展,同時也麵臨(lin) 一定政策風險。
高新技術不斷突破,釋放行業(ye) 發展動能
2020年,我國在量子科技、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應用成果豐(feng) 碩。量子科技政策布局和配套扶持力度不斷加強,技術標準化研究快速發展,研發與(yu) 應用逐漸深入。在區塊鏈領域,政策支撐不斷強化,技術研發不斷創新,產(chan) 業(ye) 規模與(yu) 企業(ye) 數量快速增長,實踐應用取得實際進展。在人工智能領域,多樣化應用推動技術層產(chan) 業(ye) 步入快速增長期,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帶動應用層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強勁。
上市企業(ye) 市值再創新高,集群化發展態勢明顯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互聯網上市企業(ye) 在境內(nei) 外的總市值達16.80萬(wan) 億(yi) 人民幣,較2019年底增長51.2%,再創曆史新高。我國網信獨角獸(shou) 企業(ye) 總數為(wei) 207家,較2019年底增加20家。互聯網企業(ye) 集群化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從(cong) 企業(ye) 市值集中度看,排名前十的互聯網企業(ye) 市值占總體(ti) 比重為(wei) 86.9%,較2019年底增長2.3個(ge) 百分點。從(cong) 企業(ye) 城市分布看,北京、上海、廣東(dong) 、浙江等地集中了約八成互聯網上市企業(ye) 和網信獨角獸(shou) 企業(ye)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體(ti) 係正在逐步完善,市場包容度和覆蓋麵不斷增加,更多地方政府也正積極培育本地創新創業(ye) 公司及獨角獸(shou) 企業(ye) ,有望最終形成“4+N”的發展格局。
數字政府建設紮實推進,在線服務水平全球領先
2020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切實提升群眾(zhong) 與(yu) 企業(ye) 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為(wei)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提供服務支撐。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8.43億(yi) ,較2020年3月增長1.50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85.3%。數據顯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為(wei) 0.7948,排名從(cong) 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取得曆史新高,達到全球電子政務發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線服務指數由全球第34位躍升至第9位,邁入全球領先行列。各類政府機構積極推進政務服務線上化,服務種類及人次均有顯著提升;各地區各級政府“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區通辦”漸成趨勢,“掌上辦”“指尖辦”逐步成為(wei) 政務服務標配,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