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1 09:38:10 中國交通新聞網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背景下,河北海事局如何發揮優(you) 勢,保障雙循環暢通便捷、服務新發展格局?為(wei) 此,本報記者到河北海事局進行了深入采訪。
“內(nei) 環京津,外臨(lin) 渤海。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和大港大船特色,使河北海事局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可以有更大作為(wei) 。”河北海事局局長張鐵軍(jun) 表示,“河北海事局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並將其與(yu) 海事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創新監管服務舉(ju) 措、建設智慧海事、構建‘陸海空天’一體(ti) 化安全保障體(ti) 係等方麵先行先試,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持久動力,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彰顯海事擔當。”
近日,河北海事局國際航行船舶“模塊化”檢查機製成功通過專(zhuan) 家評審,成為(wei) 服務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又一創新舉(ju) 措,也是河北海事局服務新發展格局的真實寫(xie) 照。今年以來,河北海事局從(cong) 實際工作出發,不斷激發改革內(nei) 生動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打通堵點和痛點,讓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更加暢通。
準確識變 暢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
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必須充分發揮國內(nei) 市場優(you) 勢,通過繁榮國內(nei) 經濟、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複蘇。
3月伊始,河北海事局便適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支持港航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上來,局領導帶隊先後多次深入港航企業(ye) 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了解影響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的難點、堵點,研究推出多項舉(ju) 措,全麵推進海事疫情防控、防疫物資運輸保障、國家重點戰略物資運輸保障等重要任務。
河北海事局先後推出重要物資運輸“加急辦”、重大工程複工“優(you) 先辦”等多項特色服務舉(ju) 措;優(you) 化營商環境,開展海事政務事項N+1並聯辦理;再造線上政務辦理流程,研發“冀時查”便民應用程序;不斷強化應急物資運輸保障,構建涵蓋救援人員、受到突發事件危害人員,以及救援物資、設備、工具運輸船舶進出港在內(nei) 的“3210”海事監管服務機製。
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河北海事局聚焦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在嚴(yan) 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前提下,研究推出“支持港航企業(ye) 複產(chan) 複工的18項舉(ju) 措”,從(cong) 政策支持、水工監管、政務辦理、口岸服務、旅遊船艇監管、水上防汙染、船員管理等方麵抓實做細,幫助港航企業(ye) 、船舶全麵啟動生產(chan) “引擎”、釋放生產(chan) 活力。
4月4日,山海關(guan) 船廠8.2萬(wan) 噸新造船“黃金福沃德”輪載運外籍船東(dong) 和中方船員、試航作業(ye) 人員120餘(yu) 人,安全完成7天試航任務返回山海關(guan) 船廠碼頭。“這是我們(men) 采取關(guan) 口前移、聯防聯控等舉(ju) 措助力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以來,河北沿海下水試航的第一艘新建船舶。”秦皇島海事局局長張海勇說。
優(you) 先審批、優(you) 先引航、優(you) 先錨泊、優(you) 先靠離泊。河北海事局的“綠色通道”,啟動了重點物資海上安全運輸保障機製,最大程度縮短船舶進出港時間,切實保障了海上運輸通道安全暢通,助力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
“以前至少5個(ge) 小時才能完成的通關(guan) 檢查,現在隻需迎檢一次,1個(ge) 小時就完成了,效率太高了!”巴拿馬籍“綠洲”輪船長巴倫(lun) 西亞(ya) ·丹尼爾對滄州黃驊港口岸通關(guan) 工作效率發出讚歎。
截至12月1日,河北海事局通過“綠色通道”保障運輸防疫物資21.8萬(wan) 噸、口罩15萬(wan) 隻;安全監管貨物運輸10.87億(yi) 噸、同比增長2.02%,其中煤炭6.18億(yi) 噸、金屬礦石3.17億(yi) 噸,外貿貨物3.63億(yi) 噸、同比增長16.34%。
科學應變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11月1日,在“海巡0461”輪的全程護航下,滿載著11.5萬(wan) 噸液化天然氣的“莫紮”輪安全靠泊曹妃甸京唐液化天然氣碼頭,成為(wei) 今冬供暖期首艘到港直靠曹妃甸港區的LNG船舶,正式拉開了河北海事局LNG冬季保供序幕。
曹妃甸京唐液化天然氣碼頭作為(wei) 河北省唯一的液化天然氣接卸碼頭,承擔著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供應和冬季調峰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取暖季,日輸送量占北京市日均用氣量的三分之一。長期以來,河北海事局將冬季北方LNG保供工作作為(wei) 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保障民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今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外防輸入”壓力給保供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河北海事局提前謀劃,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科學應變。“在與(yu) 港航企業(ye) 已經形成的良好冬季保供合作機製基礎上,我們(men) 吸納曹妃甸海關(guan) 、邊檢和區管委會(hui) ,建立了包括海事、海關(guan) 、邊檢、區管委、氣象、引航、碼頭、拖輪、代理公司及LNG船舶在內(nei) 的‘十方’合作機製,並推出14項海事服務保障措施,確保LNG船舶安全便捷進出港和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供應充足。”曹妃甸海事局局長李保東(dong) 介紹,截至12月1日,已順利保供LNG運輸367萬(wan) 噸。
除LNG進口外,曹妃甸港區因其天然深水港區優(you) 勢,還是我國北方鐵礦石、煤炭、原油等原材料主要集疏港區。為(wei) 保障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最大限度發掘曹妃甸港區40萬(wan) 噸礦石泊位的靠泊能力,曹妃甸海事局正在聯合有關(guan) 科研單位研究渤海中部的潮汐及海底地形變化規律,努力找出一條40萬(wan) 噸船舶不掛靠減載、直靠曹妃甸港的最優(you) 航線。
“如果有了這條航線,40萬(wan) 噸礦石船就能滿載靠泊曹妃甸港區,每航次不但可以節省約100萬(wan) 元的船舶租金、引航費、拖輪費等,還能直接給曹妃甸港區增加230萬(wan) 元的裝卸費收入。”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任立生告訴記者。
同樣在黃驊港,為(wei) 了安全高效服務外貿船舶運營,精準幫扶20萬(wan) 噸級重載船舶乘潮進港,滄州海事局充分利用“黃驊港水文在線”平台,在準確掌握潮汐信息的基礎上,結合船速、海況等因素,精確計算出船舶經過航道各關(guan) 鍵點的潮汐及富裕水深情況,科學確定船舶乘潮進港窗口期,確保船舶安全進港。
主動求變 助自貿區創新發展
作為(wei) 鏈接國際國內(nei) 市場的關(guan) 鍵節點,自貿區在支撐新發展格局中舉(ju) 足輕重。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河北海事局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打造自貿區海事監管與(yu) 服務新模式,主動融入自貿區建設大局。
“以前來回往返得100裏,不僅(jin) 路程遠,路況也很不好。現在實行‘單一窗口’網上辦,我們(men) 在碼頭就可以申報,真是太方便了!”5月21日,辦完船舶進口岸手續的唐山港中外運船務代理有限公司業(ye) 務員陳祖斐高興(xing) 地說。
這得益於(yu) 海事部門推出的政務辦理“曹妃甸模式”。5月11日,曹妃甸海事局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將涉及海事相關(guan) 業(ye) 務的39項靜態業(ye) 務調整到政務中心辦理,其中19項業(ye) 務實現全程辦理,形成“一中心對外、一窗口受理、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相對人通過任意窗口申請即可“通受”“通辦”“通取”,讓企業(ye) 更快辦理、更直接受益。
為(wei) 切實消除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的堵點、痛點,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河北海事局不僅(jin) 在政務服務上守正創新,還在提升船舶安全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上大膽創新,開拓港口國監督新思路,探索實施國際航行船舶“模塊化”檢查新機製,服務自貿區航運便利化。
“以曹妃甸港為(wei) 例,一艘20萬(wan) 噸級散貨船在港作業(ye) 僅(jin) 需36小時,除正常通關(guan) 手續外,還要進行補給作業(ye) 、港內(nei) 安全作業(ye) 等。”曹妃甸海事局副局長牛陽告訴記者,“以往開展一次港口國監督在船檢查平均需要4小時,占據大量船舶在港時間,且存在延誤風險。”
“模塊化”檢查將船舶檢查區域劃分為(wei) 10個(ge) 模塊,按照“選、驗、查、簽”4個(ge) 步驟開展,同時兼顧疫情防控要求,融入“非接觸”檢查新形式,讓數據“多”跑路、檢查“少”登輪,極大地提高了檢查效率。
此外,河北海事局創新研發“大數據+”船舶交通智能服務係統,實現了抵港船舶錨位自動推薦、船舶進出港計劃自動排序與(yu) 公開、船舶進出港自動導航等43項先進實用功能。通過這套係統,單船備車等待時間縮短15分鍾以上,顯著減少了船舶引航、使用拖輪等費用,有效提升了船舶信息服務效率。
胸懷大格局,擔當新使命。張鐵軍(jun) 表示:“河北海事局將圍繞服務新發展格局,找準海事工作定位,改革、開放、創新多管齊下,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助推航運高質量發展,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wei) !”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