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經濟觀察:監管新規密集出台,網絡促銷將迎合規大考

發布時間:2020-11-09 10:01:05 工人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雙11”大促前夕,監管部門可謂動作頻頻。

上周,市場監管總局出台《規範促銷行為(wei) 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緊接著,該局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兩(liang) 個(ge) 有針對性的新規,都劍指網絡促銷活動。

此後,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又召集27家主要互聯網平台企業(ye) ,舉(ju) 行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hui) ,並從(cong) 9個(ge) 方麵對互聯網平台企業(ye) 提出了明確要求。

監管部門密集行動的背後是因為(wei) 網絡促銷活動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近年來,網絡促銷模式不斷翻新,出現了電商平台“6·18”、“雙11”集中促銷、網絡直播帶貨等新的促銷方式,但也催生出許多問題。例如,強迫商家“二選一”等競爭(zheng) 失序問題突出,有的平台還存在促銷規則暗藏玄機、假冒偽(wei) 劣商品屢禁不絕、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此外,今年大火的直播營銷問題凸顯,侵害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消費者要求嚴(yan) 格監管的呼聲漸增。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雖然《規定》在今年12月1日生效,但在“雙11”之前公布相關(guan) 規定,有利於(yu) 進一步釋放規範市場經營行為(wei) 、加強市場監管的信號,引導市場主體(ti) 依法合規經營。接下來還將製訂出台《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關(guan) 於(yu) 平台經濟行業(ye) 的反壟斷指南》等一批規範線上經濟發展的製度措施。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隨著監管新規的密集出台,網絡促銷將迎合規大考。

在往年的“雙11”等大促活動中,促銷行為(wei) 不規範、違法促銷還時有發生。例如,“先提價(jia) 後打折”的虛假打折、欺騙性有獎銷售、虛假宣傳(chuan) 誤導消費者等行為(wei) 。這些亂(luan) 象被消費者詬病,但又沒有專(zhuan) 門的法規監管,導致相關(guan) 問題無法有效遏製。此次出台的《規定》對促銷活動中的價(jia) 格欺詐、虛假宣傳(chuan) 、謊稱有獎、故意讓內(nei) 定人員中獎等欺騙性有獎銷售行為(wei) 作出明確禁止規定。

此外,網絡促銷活動中“紅包”“優(you) 惠券”等促銷信息名目眾(zhong) 多,折扣、優(you) 惠算法複雜,消費者往往不了解促銷規則,在受到虛假促銷行為(wei) 的誘惑、欺騙下,容易衝(chong) 動消費。對此,《規定》明確了經營者開展促銷要公示促銷規則、促銷期限以及對消費者不利的限製性條件等,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作為(wei) 風頭正勁的經濟新業(ye) 態,直播帶貨以展示效果好、價(jia) 格實惠、參與(yu) 感更強、體(ti) 驗感更好等因素不斷刷新銷售紀錄。

不過,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上周在對網絡直播銷售行為(wei) 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對其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進行係統性梳理並予以類型化研究,歸納出虛假宣傳(chuan) 、退換貨難、銷售違禁產(chan) 品、利用“專(zhuan) 拍鏈接”誤導消費者、誘導場外交易等7種主要類型。

對此,《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為(wei) 利用網絡直播開展的網絡交易活動提供回看功能。有了回看功能,消費者在維權時,就可以拿出相關(guan) 證據,更好維護自身權益。此外,《意見》也明確了直播帶貨中主播、網絡平台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