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8 09:24:55 光明日報

中國第三季度經濟數據持續受到海外關(guan) 注。國際輿論認為(wei)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率先複蘇,展現出強大韌性,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正能量。
1.展現中國經濟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特別是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個(ge) 百分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dong) 亞(ya) 研究所研究員陳興(xing) 利表示,經濟學家普遍認為(wei) 在綜合考慮其他同期海關(guan) 進出口和財政收入數據後,中國經濟已經擺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發展勢頭逐步恢複,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經有條件逐漸退出新冠肺炎疫情的“救火階段”。他特別指出,中國外貿在第三季度表現亮眼,民企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5%,表現大幅優(you) 於(yu) 外商企業(ye) 。一般商品進出口占外貿總額的60%,進一步擴大與(yu) 加工貿易的差距。這些數據顯示中國民企在出口產(chan) 品結構調整方麵相對順利,企業(ye) 具有強大生命力。外貿對進口原材料和外企依賴度逐步降低,有利於(yu) 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中國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直接打擊的2020年第一季度,按1992年開始發布的季度GDP計算首次出現負增長。隨後成功遏製疫情,生產(chan) 恢複,第二季度轉為(wei) 正增長。一方麵,投資和出口的恢複正在推高生產(chan) 。除了政府的銷售鼓勵措施構成支撐的汽車之外,個(ge) 人電腦、半導體(ti) 和鋼鐵的產(chan) 量也正在恢複。另一方麵,消費也在緩慢複蘇。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經濟統一委員會(hui) 顧問、阿拉伯數字經濟聯盟主席阿裏·穆罕默德·科裏博士表示,中國的經驗證明,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並在不同部門的價(jia) 值鏈中產(chan) 生連鎖反應。“中國的數字經濟成功創造了約兩(liang) 億(yi)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約占中國GDP的30%,這需要我們(men) 學習(xi) 借鑒。”
除了宏觀數據,外媒還特別關(guan) 注到中國的街頭巷尾。日本《朝日新聞》在報道中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低迷,而中國經濟加速恢複。今年迎來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最近深圳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擠滿了購物的客人。而在過去的“十一”長假期間,中國有超過6億(yi) 人旅行。在大部分國家都處於(yu) 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日本經濟新聞》在《全球有望分享中國經濟複蘇蛋糕》的報道中介紹,中國9月高級乘用車的銷量同比增長33%,市場份額達到15%,創出曆史最高水平。野村證券分析稱,“因疫情影響無法赴海外旅遊的消費者在國內(nei) 將錢用於(yu) 高額消費”。在北京和上海的奢侈品店,平日也能看到店前排起長隊的情景。
2.中國應對疫情舉(ju) 措得當
“隻有了解中國采取的防疫措施,才能明白疫情期間為(wei) 何隻有中國的經濟能恢複成功。”瑞士《蘇黎世新報》在一篇題為(wei) 《中國經濟重回正軌》的文章中如是說。文章稱,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肆虐時,中國政府立即實施了大規模封鎖措施,從(cong) 根本上限製了人口的自由流動。同時,中國實施嚴(yan) 格的檢疫規定,入境人員必須在指定賓館集中隔離14天。隨著中國感染風險處於(yu) 較低水平,百姓得以恢複正常生活。現在,人們(men) 可以從(cong) 北京的尋常生活中一睹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數十台挖掘機和起重機正在老工人體(ti) 育場工作,旨在為(wei) 2023年的亞(ya) 洲杯打造最先進的足球場;三裏屯一家亞(ya) 洲最大的阿迪達斯旗艦店內(nei) ,每天前來購物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而北京交通已經恢複了以往的擁堵,外賣員每天騎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菲律賓資深媒體(ti) 人麥洛表示,中國控製了新冠肺炎病毒本地傳(chuan) 播,人們(men) 現在有信心過正常的生活。黃金周期間,中國人享受國內(nei) 旅行,使國內(nei) 旅遊和酒店業(ye) 重獲新生。必須記住,製造業(ye) 、旅遊業(ye) 和酒店業(ye) 雇了大量的工人。如果工人有工作,他們(men) 將有足夠的錢維持生計,從(cong) 而導致消費者支出。
日本NHK報道稱,中國政府為(wei) 了抑製疫情影響擴大,很早就開始大力推進恢複經濟活動,同時還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在醫療器械和口罩等醫療物資、筆記本電腦及家電等產(chan) 品出口增長拉動下,中國出口已連續數月保持同比正增長。
德國《明鏡周刊》撰文稱,德國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是真實的,因為(wei) 當前中國發生的一切都與(yu) 中國經濟複蘇的現狀相吻合:國家用電量明顯增加,汽車銷量和國內(nei) 機票銷量大幅上升,“十一”黃金周有超過6億(yi) 人出行旅遊,購物中心的客流量恢複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大城市的交通也再次變得擁堵。德國墨卡托基金會(hui) 首席經濟專(zhuan) 家曾林稱:“我對於(yu) 中國走出危機的前景十分看好。到目前為(wei) 止,中國政府都處理得當,避免了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對於(yu) 中產(chan) 階層來說。中國政府通過減稅、緊急救助貸款還有購物津貼等措施來支持中小企業(ye) 以及消費者的做法,顯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中國的舉(ju) 措效果打消了很多人的一些疑慮。在陳興(xing) 利看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中美貿易戰令中國一些結構性問題凸顯,中國經濟如何應對重疊的挑戰?引起許多人的擔憂。隨著第三季度經濟的回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恢複正增長,進口總值及出口總值都創下季度曆史新高,加上其他經濟指標的回穩,這種擔憂已經可以消除。中國是明年世界上極為(wei) 少數不需要過度使用財政和金融政策支援經濟複蘇的國家之一,預計將更有效地推行科技創新、結構改革等提高經濟效益的政策,加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長期地位,更有效地應對中美緊張關(guan) 係和全球供應鏈重組。
埃及《憲章報》認為(wei) ,中國國慶假期期間,有6億(yi) 人出遊,黃金周假期顯示出中國人民對其經濟複蘇和公共衛生措施的信心。2020年全球旅遊業(ye) 預計將損失至少1.2萬(wan) 億(yi) 美元,這凸顯了中國經濟複蘇的相對實力。此外中國的財政政策將繼續支持工商業(ye) 發展,這將幫助中國工業(ye) 和建築業(ye) 保持強勁的走勢。而在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地方,重新開放經濟或不願關(guan) 閉經濟的渴望導致了新一波的感染浪潮。
德國主流媒體(ti) 《南德意誌報》以《對抗疫情就是對抗衰退》為(wei) 題評價(jia) 了中國經濟的表現。文章稱,中國的經驗表明,雷厲風行的防疫措施比“美式”的敷衍戰術更有效果。德國應該借鑒中國集中領導、統一協調的抗疫模式,隻有這樣,目前德國采取的封鎖部分疫情嚴(yan) 重地區的做法才能奏效。如果像美國或者德國個(ge) 別州一樣各說各話、各自為(wei) 政,隻會(hui) 造成疫情更大範圍的擴散。
3.全球有望分享中國經濟複蘇蛋糕
國際輿論認為(wei) ,麵對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表現尚籠罩在新冠肺炎引起的高度不確定性下,中國在2021年再度成為(wei) 世界經濟推動主力已經成為(wei) IMF等國際機構的共識,世界期待中國在全球經濟複蘇中發揮重要作用。
菲律賓亞(ya) 太攜進基金會(hui) 研究員盧西奧認為(wei) ,中國的經濟複蘇為(wei) 出口商進入龐大的亞(ya) 洲市場提供了一個(ge) 良好的信號。需求的重新增長將推動能源和商品生產(chan) ,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提供動力。
科威特《消息報》刊登《中國經濟會(hui) 成功拯救世界嗎》報道,稱中國成功控製住新冠肺炎疫情並開始複工複產(chan) 之後,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個(ge) 恢複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中國的經濟複蘇一方麵得益於(yu) 嚴(yan) 格的封鎖措施、大規模的病毒檢測和對人群的感染追蹤,有效遏製了病毒卷土重來;另一方麵因為(wei) 中國開啟了雙循環經濟,配合推出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措施,適應了疫情期間世界經濟貿易特殊情況。文章分析稱,在主要經濟體(ti) 仍然無法擺脫疫情的困擾之前,中國將繼續在複蘇的道路上前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改善有助於(yu) 世界經濟的複蘇,使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主要的世界經濟分析機構上調了對於(yu) 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的預期。
沙特《中東(dong) 報》刊文稱,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再次說明了一個(ge) 重要事實,那就是全球製造中心已從(cong) 美洲和歐洲轉移到亞(ya) 洲,尤其是中國,而中國已成為(wei) 無可爭(zheng) 議的世界工廠。顯然,疫情導致各國對亞(ya) 洲工廠的依賴性日益增強,西方的商品供應鏈和一些工業(ye) 基本要素遭受了重大衝(chong) 擊。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憑借其強勁的經濟表現,中國幾乎已恢複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增長速度。中國已從(cong) 大流行中迅速恢複過來,其經濟並未像其他經濟體(ti) 那樣受到破壞。相反,美國和歐洲正努力擺脫危機的影響。這種快速的複蘇意味著中國經濟將繼續引領全球增長。
《南德意誌報》肯定了中國經濟增長對於(yu) 歐洲的積極意義(yi) 。文章稱,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是簡單的數字,因為(wei) 這一方麵意味著中國對德國汽車、美國手機、法國葡萄酒等全球商品的需求增加,這對於(yu) 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是一個(ge) 利好;另一方麵也給深陷疫情泥潭的全球其他國家帶來了信心和勇氣: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並非不可戰勝,但是想讓民眾(zhong) 重新走上街頭購物、消費,先要創造條件讓人們(men) 克服對疫情的恐懼。
德國《明鏡周刊》刊發文章稱,在疫情期間,中國超越法國,成為(wei) 德國出口工業(ye) 第二大的銷售市場。從(cong) 1月到8月德國對華出口額達603億(yi) 歐元,是中國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汽車銷售量已經連續6個(ge) 月持續上升,當西方發達國家在第二季度都處於(yu) 停擺狀態時,大眾(zhong) 汽車全球銷量的53%都是賣到中國的,奔馳和寶馬的中國銷售也分別占到各自銷量的45%和44%。疫情初期中國的汽車市場也經曆過短暫停擺,但是政府立即出台了應急措施:地方政府發放新車購買(mai) 津貼,放寬出行尾號限製,中央政府還延長了電動汽車的補助期限。專(zhuan) 家預測,即使新冠疫情仍在全世界不斷蔓延,到2020年年底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將達2000萬(wan) 輛左右,遠高於(yu) 美國(約1600萬(wan) 輛)和中歐(約1200萬(wan) 輛)。“如今的情況就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一樣,中國將全球汽車經濟救出低穀。”杜伊斯堡汽車中心研究部主任杜登霍夫說,“如果說誰能推動全球汽車工業(ye) 的增長,那一定是中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