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江蘇】以港口為節點一體化組織貨物運輸 加快公鐵水聯運

發布時間:2020-09-14 10:44:59 人民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八次會(hui) 議提出,流通體(ti) 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作為(wei) 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

物流是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方麵。今年1-8月,江蘇鐵路、水路、多式聯運量分別保持同比增長,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到40.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51%。江蘇經濟總量大、資源自給率低、客貨運輸強度高,通過減少不合理公路運輸,將更多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轉移至水路、鐵路,加強公鐵水聯運,運輸結構持續優(you) 化。

貨運加快“公轉鐵”“公轉水”

9月10日,京杭運河宿遷港碼頭,吊車不停往貨輪上吊運集裝箱,船來車往,一派繁忙。“近3年來,我們(men) 一直保持著作業(ye) 吞吐量年度增長率內(nei) 河第一紀錄,2017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8萬(wan) 標箱,2020年上半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40%。”宿遷市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副總何好介紹,宿遷港輻射蘇魯豫皖,目前開通有宿遷至太倉(cang) 、南京、南通、連雲(yun) 港、濟寧集裝箱航線,通過散改集、陸改水方式,為(wei) 腹地企業(ye) 節省物流運輸成本至少1.5億(yi) 元/年。

據測算,水運運輸成本是公路的1/15左右。“水運運量大、綠色低碳,近3年蘇北運河集裝箱運量呈現出強勁的兩(liang) 位數增長勢頭。”京杭運河蘇北航務處運調中心主任暢立鬆說,1-8月,蘇北運河運輸集裝箱18.2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29.1%。

全省大宗貨物運輸公路轉向水路和鐵路步伐在加快。8月份,江蘇省港口集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1.4萬(wan) 標箱。太倉(cang) 港不斷完善與(yu) 長江中上遊和上海港之間的水路通道建設,在“陸改水”業(ye) 務上保持高速增長,吸引了沃爾沃汽車華東(dong) 物流中心落戶。常州錄安洲碼頭將原陸路運輸的常州新華昌商品箱改為(wei) 水路運輸,單月完成1.8萬(wan) 標箱。

連雲(yun) 港依托自貿試驗區,擁有陸海通道、多式聯運優(you) 勢,港口陸海聯運全麵提速,今年新增3條海鐵聯運通道,前7個(ge) 月開行國際班列370列,同比增長44%,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35.61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61.2%,海河聯運量997.7萬(wan) 噸,同比增長14.7%。鐵路日均裝卸車同比增加340車以上,超出運輸結構調整進度任務近360萬(wan) 噸。

連雲(yun) 港港口控股集團楊開林介紹,下一步加強海向功能與(yu) 內(nei) 陸班列優(you) 勢搭接,確保國際班列開行500列,“散改集”下水量超過7.5萬(wan) 標箱,內(nei) 河集裝箱量達到5.2萬(wan) 標箱。發揮“公轉鐵”政策效應,確保鐵路發運量完成4600萬(wan) 噸。

8月28日,“淮安—上海”海鐵聯運班列首發,一列滿載汽車配件、廚房家具等貨物的海鐵聯運班列從(cong) 淮安新港駛往上海,以鐵路轉海運的聯運方式抵達美國、德國等國。省鐵路集團運營管理部部長王建平說,淮安到上海的海鐵聯運每周至少將發運兩(liang) 班,服務台資企業(ye) 在淮安和周邊地區發展。

鐵水運輸增長快潛力大

目前,江蘇高速公路裏程達到4865公裏,鐵路裏程達到3550公裏,貨運樞紐場站達到154個(ge) ,幹線航道裏程達到2325公裏,萬(wan) 噸以上泊位達到509個(ge) ,各種運輸方式已從(cong) 量的快速擴張進入優(you) 化運輸網絡結構、提升運輸整體(ti) 效能的新階段。

根據我省運輸結構調整目標,2020年全省鐵路、水路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要顯著增加,10月底前,沿海主要港口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以鐵路或水路運輸為(wei) 主,到今年底,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達到50萬(wan) 標箱。

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局長宋國森介紹,1-8月,全省鐵路運輸量達到5627萬(wan) 噸,同比增加737萬(wan) 噸,增長15%。全省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達到36.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28.1%。多式聯運方麵,集裝箱公鐵聯運量達到48.7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48%,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到40.8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51%。

“連雲(yun) 港、南通、無錫、常州4市鐵路運輸增速明顯,連雲(yun) 港前8個(ge) 月鐵路運量同比增長587萬(wan) 噸,占全省增長量近80%。無錫、南通鐵路運量同比分別增長74.7%、70.3%。中歐(亞(ya) )班列共開行1027列,同比增長44.6%。”宋國森分析,1-8月全省新開辟8條內(nei) 河集裝箱航線,強化了對山東(dong) 、安徽等周邊地區的輻射,適箱貨物種類範圍進一步擴大,全省內(nei) 河集裝箱運輸量呈現量質同升。

綜合運輸通道布局日漸完善,多式聯運發展動作頻頻——我省支持連雲(yun) 港港打造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推進蘇州、無錫等城市至上海蘆潮港、寧波港的海鐵聯運班列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速遠高於(yu) 全國平均。推進江海聯運和江海直達,太倉(cang) 至上海的“滬太通”穿梭巴士1-8月累計完成5.25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79.15%。

“運輸連接生產(chan) 和消費兩(liang) 端,調整運輸結構與(yu)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密切相關(guan) 。”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說,江蘇水網稠密,鐵路建設在加快,進一步優(you) 化和完善並解決(jue) 各種運輸方式銜接融合不夠、高品質運輸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深挖潛力,把鐵水“資源優(you) 勢”和鐵水運輸的“成本優(you) 勢”形成有效疊加,對推動經濟發展意義(yi) 重大。

“切實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和水路運輸量仍然空間巨大。”省交通運輸廳相關(guan) 人士表示,部分地區協同聯動力度還不夠,需要加強與(yu) 鐵路部門的溝通協作,加強與(yu) 港口、物流、大型工礦企業(ye) 的對接,進一步推進“公轉鐵”“公轉水”。

以港口為(wei) 節點公鐵水聯運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圍繞“加快鐵、用足水、強化聯”總體(ti) 思路,我省正完善貨運鐵路網絡,提升鐵路運輸能力,進一步發揮水運優(you) 勢、推進大宗貨物“公轉水”,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形成高效順暢的公鐵水聯運體(ti) 係。

從(cong) 發達經濟體(ti) 經驗看,通過調整運輸結構,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無縫化銜接和一體(ti) 化組織,可提高運輸效率30%左右,降低運輸成本20%左右,全麵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梅正榮介紹,到今年底,全省鐵路總裏程將突破4200公裏,“三縱四橫”高快速鐵路網加速形成,鐵路網密度達到3.9公裏/百平方公裏。通過幹線鐵路建設和既有鐵路線的擴能、電氣化改造,提高普速鐵路通行能力,會(hui) 釋放鐵路貨運功能。同時,係統規劃布局重點港區集疏港鐵路,推動集疏港鐵路向堆場、碼頭前沿延伸,努力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裏”。目前沿江沿海的連雲(yun) 、西壩、新生圩、大港等4個(ge) 港區和內(nei) 河的徐州、無錫、蘇州、淮安等4個(ge) 港口已建成並投用疏港鐵路,太倉(cang) 、龍潭等港區在建疏港鐵路正加快推進,力爭(zheng) 到“十四五”末基本實現鐵路通達全省所有重點港區。

江蘇沿江沿海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現已達到21億(yi) 噸,億(yi) 噸大港7個(ge) ,千噸級航道連通80%的縣級及以上節點,基本形成“兩(liang) 縱五橫”幹線航道網,水運優(you) 勢居全國前列。全麵增強水運通過能力,我省正爭(zheng) 取將通州灣列入國家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重點推進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等“一區三港”建設,正加快改造“卡脖子”航段和礙航橋梁,打通更多水網“毛細血管”,建設通江達海的內(nei) 河幹線航道網絡,提高千噸級航道的覆蓋率和連通度。

目前,全省已建成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40個(ge) ,形成以港口為(wei) 節點的高效順暢的公水聯運、鐵水聯運係統的同時,樞紐場站布局將逐步完善,當前正推進陸家浜、平東(dong) 等12個(ge) 重點鐵路貨場新建或改擴建,推進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南京祿口機場等綜合樞紐建設。

陸永泉說,把握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you) 勢和組合效率,推進不同運輸方式加強銜接,還需充分調動廣大運輸企業(ye) 特別是龍頭骨幹物流企業(ye) 的積極性,引導傳(chuan) 統運輸企業(ye) 向現代物流企業(ye) 發展,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內(nei) 生動力。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