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廣東】2035年主要港口、機場、鐵路樞紐15分鍾上高速 綜合交通支撐“一核一帶一區”融入雙循環

發布時間:2020-09-14 10:18:27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在北鬥衛星係統的指引下,深中通道E3管節經出塢、浮運、係泊、沉放等工序,首次挺進20米以下深水區,順利完成對接,標誌著深中通道在走向深藍中邁出關(guan) 鍵一步。

廣東(dong) 重大交通工程項目建設鼓點日益加密。今年至2025年,廣東(dong) 將組織實施珠三角地區幹線擴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項目,逐漸形成覆蓋海陸空、多層級、一體(ti) 化的綜合交通網絡,不斷為(wei) “一核一帶一區”(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發展區)融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提供通道支撐。

縮短時空距離 協調城鄉(xiang) 發展

9月5日,廣清城際清遠至省職教城段(簡稱廣清城際北延線)正式開始動工建設,成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發布後首個(ge) 開工建設的城際鐵路項目。

廣清城際北延線建成後,清遠、清遠江北地區將融入白雲(yun) 國際機場、廣州火車站的“半小時生活工作圈”,可直達廣州北、廣州站、白雲(yun) 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對於(yu) 落實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連通珠三角地區具有重要意義(yi) 。

交通是打通區域間要素流通、推動平衡發展的基礎。“江湛高鐵開通兩(liang) 年以來,極大地推動江門、茂名、陽江、湛江4市旅遊經濟發展。”今年7月江湛高鐵開通兩(liang) 周年,嶺南控股廣之旅粵港澳遊總部常務副總經理蘇穎珊的業(ye) 務越來越繁忙。隨著粵西地區融入高速鐵路網,珠三角與(yu) 粵西在交通發展上不平衡、不同步的格局被逐漸打破,時空距離也大幅縮短。廣湛高鐵、深江鐵路陸續開工,粵西地區正逐步邁進珠三角“2小時經濟生活圈”。

路通,一通百通。“四好農(nong) 村路”打通了農(nong) 村“出”與(yu) “進”的雙向通道,縮短了城鄉(xiang) 間的距離,也為(wei) 廣東(dong) 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如今,沿著清遠陽山縣“四好農(nong) 村路”,陽山雞、梅花豬、東(dong) 山腐竹、七拱米、各類瓜果蔬菜等陽山特產(chan) 可直達珠三角市場,累計帶動群眾(zhong) 增收900多萬(wan) 元。

今年5月,《廣東(dong) 省“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攻堅方案》正式印發,進一步提速“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今年,廣東(dong) 計劃全麵實現全省“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攻堅任務,打通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公路393公裏;完成通村組硬化路建設3155公裏,實現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改造通村公路228公裏,實現珠三角核心6市各建製村至少擁有一條雙車道通村公路;完成農(nong) 村公路危橋改造100座。

海陸空互聯促進要素流通

8月25日,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投入使用,結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巨輪單向通航的曆史,實現10萬(wan) 噸級與(yu) 15萬(wan) 噸級船舶雙向通航。預計到今年年底,廣州港還將新增3個(ge) 大型深水泊位,新增年貨物通過能力400萬(wan) 噸、新增汽車通過能力32萬(wan) 輛。

這是廣東(dong) 全力打造海陸空交通立體(ti) 互聯網絡的重點項目。今年6月,廣東(dong) 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廣東(dong) 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明確到2035年,實現廣東(dong) 高速公路裏程達1.5萬(wan) 公裏,全省主要港口、民航機場、鐵路樞紐15分鍾進入高速公路,90%以上鄉(xiang) 鎮30分鍾進入高速公路。網絡布局更合理、覆蓋更全麵的高速公路,將有力打通“一核一帶一區”要素流通動脈。

7月,《民航局關(guan) 於(yu) 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提出要完善以大灣區主要機場為(wei) 核心,匯集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幹線鐵路、高速公路、水運碼頭等多種方式的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構建更加便捷的聯運服務體(ti) 係,不斷豐(feng) 富聯程聯運產(chan) 品。

“現代化交通運輸體(ti) 係強調整體(ti) 規劃、協調管理,要求各種運輸方式立體(ti) 互聯上升到新高度,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們(men) 的比較優(you) 勢和組合效率。”北京交通大學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歐國立表示,立體(ti) 交通的發展將從(cong) 更高層次上助力廣東(dong) “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建設,同時帶動智慧交通等多個(ge) 領域發展。

智慧出行提升流通效率

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首要是暢通通道。8月5日,廣東(dong) 白雲(yun) 國際機場推出“One ID”服務,旅客注冊(ce) 授權後可實現“一張臉”通行機場,不僅(jin) 有效保證安全,還能減少證件查驗次數,大大提升旅客出行體(ti) 驗和通行效率。

廣東(dong) 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交通領域應用,為(wei) 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技術支撐。廣東(dong) 省交通運輸廳在高速公路全線收費站設立ETC快速服務點,通過聘請社會(hui) 監督員監督,保障ETC通行成功率。

ETC的廣泛使用,不僅(jin) 帶來“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暢快,還將通過搭載5G、拓展場景等,推動廣東(dong) 開啟智慧交通新紀元。“ETC門架與(yu) 5G基站相結合,不僅(jin) 將為(wei) 廣東(dong) 建設5G基礎設施節約成本,同時為(wei) 未來基於(yu) 5G技術的智慧公路應用提供基礎條件。”廣東(dong) 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監控中心副主任梁華介紹,目前廣東(dong) 高速公路ETC門架已為(wei) 5G基站做好技術預留。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