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06 11:25:54 人民網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工信部
機器人當快遞員、企業(ye) 家做直播主播、健身教練雲(yun) 端授課……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業(ye) 態,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動能越發強勁,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今年3月,我國手機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8.90億(yi) ;在4G已經普及的情況下,預計今年年底,我國將建設5G基站超過60萬(wan) 個(ge) ,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基礎資源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chan) 業(ye) 融合加速推進。
今起,本版推出“一線調查·互聯網新觀察”欄目,關(guan) 注互聯網發展新變化,聚焦互聯網領域新業(ye) 態,暢談智能生活新精彩,敬請關(guan) 注。
“我們(men) 想建一個(ge) 無人售賣終端,需要哪些技術支持?”這一陣,海深科技創始人戴劍彬經常接到一些企業(ye) 打來的谘詢電話。過去幾年,這位人工智能方麵的專(zhuan) 家和創業(ye) 者,一直嚐試推動智能化無接觸服務項目的落地,但並不順利。一些企業(ye) 負責人的想法是:有人的服務才是優(you) 質服務,以智能化為(wei) 基礎的無接觸服務,似乎還很遙遠。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轉變……
智能體(ti) 溫檢測儀(yi) ,走進社區和超市;機器人當起快遞員,為(wei) 醫院運送醫療物資……當下,很多無接觸應用場景正向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延伸。其價(jia) 值在於(yu) ,在減少人力投入的情況下,能大幅提高效率、提供便利性。
效率提升 服務提質
技術環境成熟,生活節奏加快,一些智能化無接觸服務加速融入生產(chan) 生活
“以前,智能售貨櫃一般擺在酒店大堂,現在健身房、遊泳中心也在加快布設,商品種類也更豐(feng) 富了。”戴劍彬說,如今顧客越來越重視無接觸服務體(ti) 驗了。
在疫情防控期間,一些無接觸服務越來越受到用戶喜愛。比如,自助加油服務,車主可以使用微信加油卡或手機接收到的動態驗證碼,直接為(wei) 車輛加油。“這些無接觸應用,能加快服務速度,提升服務體(ti) 驗。”高燈科技聯合創始人張民遐說,不久前,高燈科技協助深圳寶安區政府,為(wei) 90多家企業(ye) 搭建了網絡招聘平台,其優(you) 勢就是能夠通過“薪稅結算”服務實現在線招聘。
據了解,一些無接觸應用已經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武漢一些地區,快遞員發出指令後,智能快遞車能快速將快遞送至指定地點,實現了包括人車混行、紅綠燈路口等複雜場景的全程自動駕駛。
中國自動化學會(hui) 模式識別與(yu) 機器智能專(zhuan) 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合肥工業(ye) 大學副教授賈偉(wei) 說,2003年的非典疫情推動了我國電子商務的興(xing) 起。此後不久,淘寶、京東(dong) 相繼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力。“和17年前相比,如今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環境更加成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變化,會(hui) 促進人們(men) 對無接觸服務需求的大幅增長。”
應用整合 前景廣闊
依托現有數字基礎設施,對應用場景進行智能化改造,但仍麵臨(lin) 發展困難
開車出停車場時,張民遐曾有過一段不愉快的經曆:因為(wei) 付賬不順利,堵在後麵的車主一直按喇叭催促。為(wei) 此,張民遐和團隊開始做一件事:用車載ETC扣款,去掉停車場的出入杆。這一扣款方式,目前已經在全國20多個(ge) 大型購物廣場推廣使用。
去掉出入杆,實現起來並不難。這得益於(yu) 我國通信設備大範圍覆蓋,移動支付的普及以及ETC天線、視覺識別等技術的快速應用。“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高速發展,整合現有技術和設施,就能對很多應用場景進行無接觸改造。”張民遐認為(wei) ,這些改造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戶體(ti) 驗,可以說,相關(guan) 業(ye) 態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
盡管如此,一些無接觸應用要想真正推廣落地,仍麵臨(lin) 不少困難。
比如,無人超市一直被業(ye) 界寄予厚望,它有望變革商品流通和銷售模式。然而,由於(yu) 商品種類繁多、更新較快,視覺識別精度還有待提高,加之改造成本高昂,使得無人超市發展受阻。賈偉(wei) 估算,一家數百平方米的無人超市,安裝攝像頭、傳(chuan) 感器,購買(mai) 雲(yun) 服務以及軟件維護等成本加起來,預計在千萬(wan) 元以上。無人機配送、機器人送餐等服務也麵臨(lin) 類似困難。
此外,行業(ye) 標準規範也是相關(guan) 業(ye) 態健康發展的先決(jue) 條件之一。“標準統一了,新技術就能更好推廣。”曠視科技副總裁謝憶楠說。
近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涉及疫情防控的無接觸應用領域,已經開始製定標準規範。比如,針對智能測溫,北京海澱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在4月中旬發布了《非接觸式智能體(ti) 溫篩查係統技術規範》,提出了包括視頻圖像采集、溫度分析、目標檢測、智能告警等十一大模塊在內(nei) 的篩查係統基本架構。此外,為(wei) 統一全社會(hui) 對健康碼的認識,打通跨地區互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發布了“個(ge) 人健康信息碼”係列國家標準,從(cong) 立項到發布實施僅(jin) 用了14天。
鏈條打通 數字轉型
數字基建提速將催生各類應用場景,促進產(chan) 品服務更便捷、社會(hui) 治理更高效
近年來,我國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但一些行業(ye) 仍需打通“最後一公裏”。
“數字化是全鏈條協同,一個(ge) 環節缺失,整個(ge) 行業(ye) 就可能卡住。”張民遐分析,如果源頭沒有電子化,後麵的技術工具再好,設施再完善也不能實現真正的數字化。各類企業(ye) 和社會(hui) 組織、單位,必須根據業(ye) 務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才能獲得行業(ye) 優(you) 勢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今年3月,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發布通知,明確了報銷入賬歸檔可僅(jin) 使用電子會(hui) 計憑證。財務係統在標準規範上要求極高,但也正在逐步向無紙化、數字化方向努力。這是我國社會(hui) 生活數字化轉型悄然提速的一個(ge) 縮影。
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為(wei) 核心的數字基建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當前,隨著數字基建提速,無接觸應用場景將會(hui) 繼續優(you) 化和不斷拓展。
比如,礦區的路麵情況非常複雜,人工駕車行駛風險較高。華為(wei) 遼寧華為(wei) 雲(yun) 業(ye) 務總經理毛斐說,未來,駕駛員可不用進入礦區,在主控中心遠程駕駛礦車即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5G支持,因為(wei) 5G通信時延低,能保證發出的操控指令即時傳(chuan) 達到車輛,確保實時操控和行車安全。
再比如,人工智能技術讓攝像頭有了3D視覺能力,搭載這樣的攝像頭,送餐機器人才能更精準地對空間三維建模,實現自主導航、靈活避障。“人工智能讓機器人有了精度高、誤差小的‘眼睛’。”賈偉(wei) 說。
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當前無接觸應用的相關(guan) 業(ye) 態發展已按下“快進鍵”,這不僅(jin) 是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權宜之策,更是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必然結果。未來,將有更多新技術、新應用湧現,使社會(hui) 服務更便捷、更安全,也會(hui) 讓社會(hui) 治理更高效、更智慧。
■記者手記
拓展新場景 孵化新業(ye) 態
從(cong) 智能體(ti) 溫檢測、健康碼互認,到無人零售、機器人送貨,這些智能化無接觸服務和應用,有望催生新業(ye) 態,促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無接觸服務和應用的出現,得益於(yu) 我國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反過來,大量應用場景的實踐積累,也促進了相關(guan) 技術的優(you) 化和改進。
當前,新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正在加速融合。快速拓展應用場景,進行規模化市場探索,是贏得產(chan) 業(ye) 發展主動權的關(guan) 鍵。未來,隨著我國數字基建提速,更多潛在應用場景將會(hui) 大量湧現。發揮好市場體(ti) 量大、應用場景豐(feng) 富的優(you) 勢,加速新技術、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落地,才能保持我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先發優(you) 勢。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