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用上“雲助手” 便利且賦能

發布時間:2020-04-23 13:25:42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增強接單能力,創新生產(chan) 模式,加強產(chan) 業(ye) 融合——

用上“雲(yun) 助手” 便利且賦能

工信部近期實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專(zhuan) 項行動方案》,通過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ye) 。劉道偉(wei) 作(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APP打卡、視頻會(hui) 議、線上簽單……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ye) 將辦公主要渠道搬到了網上。線下“會(hui) 麵”大幅減少,“雲(yun) 上”磋商成為(wei) 主流。通過雲(yun) 上辦公、合理利用數據資源,數字經濟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逐漸深度融合,為(wei) 各行各業(ye) 複工複產(chan) 提供便利並且賦能。

說起重慶,很多人都想到網紅景點磁器口,而滿街飄著的麻花香則是很多遊客對這裏最“濃”的記憶。

“受疫情影響,門店的線下銷量下降不少,現在顧客們(men) 都選擇網上購買(mai) ,這讓我們(men) 認識到改變銷售模式的重要性。”陳麻花公司總經理楊學武說,近年來,公司注入了“智能因子”,加快自動化生產(chan) 線建設,提升了生產(chan) 能力,但仍然不敢貿然創新、改良口味,“因為(wei) 一開動機器,至少生產(chan) 100斤才劃算。”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如何提高市場份額,楊學武一直在思考……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活動從(cong) 線下搬到了線上,擁抱互聯網,讓不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數字經濟碰撞出火花,產(chan) 業(ye) 發展有了新思路,生產(chan) 效率有了新提升。其中,築牢數字“地基”、加快技術創新、防範安全風險成為(wei) 關(guan) 鍵。

辦公輕鬆上雲(yun)

便利高效雙贏

促進上下遊企業(ye) 聯通協同,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生態,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效率

去年12月,阿裏雲(yun) 飛象公司與(yu) 陳麻花公司取得聯係,表示願意提供工業(ye) 互聯網技術,幫助公司開啟智能轉型之旅。具體(ti) 來說,便是將陳麻花的銷售渠道搬到“雲(yun) 上”,飛象運用大數據分析用戶口味偏好,讓陳麻花以銷定產(chan) ,科學製定生產(chan) 方案;同時企業(ye) 倉(cang) 儲(chu) 管理也實現數字化,基本保障零庫存。整套係統下來,陳麻花隻花了2.8萬(wan) 元。

“這套係統為(wei) 我們(men) 深入了解用戶需求、製定生產(chan) 方案起了關(guan) 鍵作用,也為(wei) 我們(men) 在疫情期間複工複產(chan) 搭建了科學依據平台。真沒想到,老字號還能趕上這種‘時髦’。”楊學武說。

疫情發生以來,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工程師周峰將工作也搬到了“雲(yun) ”上。和他一起改變辦公方式的,還有公司所在的光電線纜產(chan) 業(ye) 園中的7家企業(ye) 。

“現在,我們(men) 可以在線統計客戶需求,完成仿真設計,簽訂正式合同後將技術解析推送到製造係統,協同采購、生產(chan) 、入庫發貨等環節完成這筆訂單。”周峰說,2月10日以後,上下遊企業(ye) 有序複工,在上崗人員不到半數的條件下就實現了原先60%的產(chan) 能,秘訣就在於(yu) 園區搭建了“5G+人工智能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接入該雲(yun) 平台,整個(ge) 光電線纜產(chan) 業(ye) 園7家上下遊企業(ye) ,實現了訂單數據、生產(chan) 過程、采購交付等方麵的數據共享和協同管理,形成了工業(ye) 企業(ye) 數據閉環。

“‘上雲(yun) ’以後,有了訂單保障。在供應鏈協同係統上,我們(men) 接到亨通光電材料需求訂單,我們(men) 也能按時開工!”在該園區上遊材料公司員工梁文博看來,企業(ye) 上雲(yun) 、數據共享,是園區內(nei) 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複工複產(chan) 的基礎和保障。

近期,園區所在的蘇州市吳江區推出“吳江區企業(ye) 複工安全管理平台”,以打造個(ge) 人、企業(ye) 、政府三位一體(ti) 的綜合雲(yun) 平台,包括企業(ye) 在線注冊(ce) 、員工在線管理、政策精準推送、複工安全指導,等等。目前注冊(ce) 企業(ye) 超1.5萬(wan) 家,注冊(ce) 員工50多萬(wan) 人。

“企業(ye) 上雲(yun) 有利於(yu) 企業(ye)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慶郵電大學工業(ye) 互聯網學院院長王平認為(wei) ,企業(ye) 上雲(yun) 能夠促進上下遊企業(ye) 之間聯通協同,優(you) 化生產(chan) 過程,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生態,提升創新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生產(chan) 運營成本。

提供科學判斷

重構產(chan) 業(ye) 形式

加快不同行業(ye) 個(ge) 性化定製等“反向追溯”,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零庫存生產(chan) 銷售

疫情初期,很多網友喜歡守在電腦前,通過“慢直播”對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進行“雲(yun) 監工”。實際上,通過“漢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徐工集團實現了真正意義(yi) 上的雲(yun) 監工,可以協調調集附近設備,支援兩(liang) 家醫院建設。

在這個(ge) 平台的“雲(yun) 端”,鏈接了80萬(wan) 台設備,其中有30萬(wan) 台是徐工集團的產(chan) 品,每台設備上都安裝一個(ge) “黑匣子”,可以實時傳(chuan) 輸和完整監控設備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包括所在位置、健康狀態、開工情況等。

“相當於(yu) 設備在實時體(ti) 檢。”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介紹說,實時數據和健康數據進行比對後,再結合曆史數據分析和預測,就能研判出設備的健康走向,例如,發動機修理、機油的更換、控製器的保養(yang) ,等等。

在重慶北碚區,神馳機電有限公司利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供應鏈管理係統,可與(yu) 上下遊企業(ye) 共享部分業(ye) 務數據,實時查看上遊企業(ye) 的庫存、物流情況和下遊企業(ye) 的生產(chan) 狀況。上下遊企業(ye) 也能夠穩定銷路,從(cong) 而激活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這個(ge) 平台就好比為(wei) 生產(chan) 鏈扣起了銜接環,不會(hui) 導致同產(chan) 業(ye) 鏈中不同企業(ye) 形成信息孤島,平台上有了訂單,員工複工熱情也能提高。”公司負責人說,通過深度利用該平台,運營效率提升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搭建,對信息建設能力比較薄弱的企業(ye) 來說,是有更大意義(yi) 的。”重慶飛力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機器運行是企業(ye) 生產(chan) 的“晴雨表”,在融資貸款中為(wei) 資金安全加了一重保險,在產(chan) 業(ye) 鏈的協同配合上,加快不同行業(ye) 個(ge) 性化定製、訂單銷售等“反向追溯”,可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零庫存生產(chan) 銷售。

築牢數字“地基”

防範安全風險

平台方應建設一整套安全體(ti) 係,開發“防火牆”軟件,切實保護企業(ye) 信息安全

企業(ye) 上雲(yun) 為(wei) 生產(chan) 帶來了許多便利,其背後需要龐大的信息化建設來支撐。

“網絡,可以看作路麵。”江蘇省企業(ye) 信息化協會(hui) 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說,在建的數據中心好比“大型停車場”,5G等技術手段是它的“加油站”,標識解析體(ti) 係是它的“交通規則”。複工初期,居家辦公人數多、召開視頻會(hui) 議頻次高,對傳(chuan) 輸速度要求高,“高速公路”需要修建得更寬更快。

在網絡建設的基礎上,研發相應的平台是橋梁。“在疫情發生前,我們(men) 就已經開始探索網上辦公,利用移動辦公APP檸檬項目管理應用,在線創建企業(ye) 項目、跟蹤項目進度、實時上傳(chuan) 項目文件等,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各項工作。”重慶百湖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在楊學武看來,陳麻花使用雲(yun) 平台並非易事。“平台雖然高效,但老字號企業(ye) 的自動化、數字化程度不算高,年輕員工也少,好多老員工都不會(hui) 使用互聯網,學習(xi) 起來難度不小。”楊學武說,公司在工業(ye) 互聯網層麵想有較快發展還不那麽(me) 容易。

企業(ye) 在享受雲(yun) 上辦公、數據共享便利的同時,也擔心發生商業(ye) 機密數據泄露等問題。“在數字化時代,企業(ye) 已把數據作為(wei) 重要的資產(chan) 進行管理。被共享的數據中哪些有可能泄露,我們(men) 很難判斷,這就對雲(yun) 平台的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長安汽車管理創新與(yu) IT中心總經理張玉祥說,雲(yun) 產(chan) 品初期,公司曾經擔憂應用雲(yun) 技術帶來的風險,但隨著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guan) 標準的完善、雲(yun) 技術的日益成熟,公司加快了雲(yun) 平台的應用,並取得積極效果。

重慶工業(ye) 大數據創新中心公司發展計劃部負責人孫陽認為(wei) ,一方麵,平台要在企業(ye) 允許下才能獲取相關(guan) 數據,並進行加密處理,保護重要數據。平台和企業(ye) 、平台和內(nei) 部員工都要簽訂保密協議,一旦泄露,將嚴(yan) 厲追責。另一方麵,平台方應建設一整套安全體(ti) 係,開發“防火牆”軟件,切實保護企業(ye) 信息安全。(記者 王斌來 姚雪青 劉新吾)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