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孔濤:維護快遞從業青年發展權益

發布時間:2019-03-18 08:48:58 浙江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全國人大代表、團安徽省委書(shu) 記孔濤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結合安徽團組織前期調研結果,聚焦快遞小哥,提出了相關(guan) 建議。

孔濤向記者介紹:“一直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關(guan) 注‘快遞小哥’等青年群體(ti) 的發展問題,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ti) 談話時特別指示,團組織要主動關(guan) 注、積極聯係、有效覆蓋快遞小哥等青年群體(ti) 。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總書(shu) 記又專(zhuan) 門指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以及千千萬(wan) 萬(wan) 的勞動者,還在辛勤工作,我們(men) 要感謝這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要求,深入了解快遞從(cong) 業(ye) 青年的發展現狀,加強對快遞從(cong) 業(ye) 青年的聯係與(yu) 服務,我以合肥市為(wei) 重點對快遞從(cong) 業(ye) 青年生存發展現狀開展調研,發現了一些亟待關(guan) 注解決(jue) 的問題,並根據實際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維護快遞從(cong) 業(ye) 青年(以下簡稱‘快遞員’)的發展權益。”

據孔濤介紹,經安徽團組織前期實地調查,在人員構成上,合肥市快遞小哥群體(ti) 男性占絕大多數,農(nong) 村戶籍占大多數,已婚人員占大多數;高中學曆占相對多數。在工作收入上,大部分快遞員的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其中4000~5000元最多。在勞動強度上,絕大多數快遞員日工作時長在8個(ge) 小時以上,多數為(wei) 10~12個(ge) 小時;近一半的快遞員周休息時長僅(jin) 為(wei) 一天;近七成的快遞員日派件量在50件以上。在運營模式上,郵政、順豐(feng) 、德邦等公司以直營為(wei) 主,公司統一招聘快遞員並簽訂勞動合同。其他快遞公司則以加盟和代理為(wei) 主,由網點自行招聘快遞員並簽訂用工合同。在社會(hui) 保障上,大部分快遞企業(ye) 為(wei) 快遞員購買(mai) 了人身意外傷(shang) 害險。直營式公司能夠為(wei) 正式員工辦理社保,但加盟式公司隻為(wei) 部分快遞員辦理社保,各加盟代理網點很少辦理社保。在職業(ye) 發展上,直營式公司快遞員晉升通道和福利待遇較好,有相關(guan) 職業(ye) 培訓,職業(ye) 發展路徑較為(wei) 明晰。加盟式公司快遞員培訓或集體(ti) 活動較少,個(ge) 人基本沒有晉升空間,流動性大。在城市融入上,對城市居民表示非常認同,非常樂(le) 意參加社會(hui) 活動;感覺自身在城市融入非常好的快遞員有三成左右,一到兩(liang) 成的快遞員認為(wei) 城市很難融入。

調研發現,快遞行業(ye) 和快遞小哥群體(ti) 麵臨(lin) 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勞動用工不規範。大多數快遞公司的加盟代理網點為(wei) 了節約成本和規避風險,往往沒有與(yu) 快遞員簽訂勞動合同,同時也不繳納社會(hui) 保險;二是配送車輛通行難。快遞電動三輪車在合肥市尚沒有統一合法的“身份證”,經常被交警執法查扣罰款;三是末端配送有障礙。一些住宅小區不允許快遞員進入,或不允許快遞三輪車進入,或要求額外收取進場費;還有一些老舊小區沒有配備智能包裹櫃,投遞配送十分不便;四是從(cong) 業(ye) 培訓不充分。多數企業(ye) 存在崗前培訓少、崗中培養(yang) 少、崗後提升少的現狀。但快遞員大多期待通過職業(ye) 培訓實現自我提升,獲得更好發展;五是維權渠道不暢通。快遞員遭遇惡意投訴,因難以取證,常常單方麵承擔責任和損失,快遞員自身卻申訴無門,難以維權;六是城市融入不理想。社會(hui) 對快遞員的困難關(guan) 注較少,理解和包容也不夠,阻礙了有效融入。而快遞員工作環境單一,婚戀交友存在較大困難,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容易被城市邊緣化;七是生活條件有差距。快遞員群體(ti) 心理壓力很大,缺少排解方式,影響生活質量。因收入保障有限,多數快遞員選擇低價(jia) 租房,住宿環境差,達不到理想生活條件。

為(wei) 此,孔濤向大會(hui) 提交如下建議:

一是加強行業(ye) 管理,規範企業(ye) 用工。建議政府部門充實監管力量,增設市級郵政執法大隊,設立縣級郵政管理分支機構,完善監管體(ti) 係。郵政管理部門應研究出台快遞行業(ye) 信用情況名單評定管理辦法,納入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範疇,督導規範快遞市場經營秩序;同時聯合勞動監察等部門通過巡查檢查、受理舉(ju) 報等方式加大用工監管力度,督促規範管理,依法繳納社保,保障休息休假,維護勞動權益。

二是出台管理辦法,確保配送安全。建議交通部門盡快出台快遞三輪車通行管理辦法,對快遞三輪車實施統一備案、辦理保險,保障快遞三輪車在城區正常通行。同時,建立快遞交通安全監管協作機製,公安交管部門將快遞三輪車的交通違法行為(wei) 抄告快遞企業(ye) 和郵政管理、安監等部門;由企業(ye) 對交通違法快遞員進行安全教育和處罰;由郵政管理、安監等部門對多次違法的企業(ye) 進行約談和處罰,倒逼企業(ye) 加強安全管理,減少快遞員違章行為(wei) ,降低交警執法成本,有效控製交通事故發生,確保快遞員配送安全。

三是堅持多措並舉(ju) ,打通末端堵點。建議政府將快遞設施的配套規劃納入整體(ti) 規劃中,在新建的小區、社區預留智能包裹櫃安裝場地和配套設施。成立快遞行業(ye) 協會(hui) ,探索建立資源共享機製,采取快遞企業(ye) 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的方式,推動設立綜合的末端投遞“超市”,為(wei) 快遞員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服務環境;鼓勵企業(ye) 通過市場機製,與(yu) 配送末端物業(ye) 達成合作協議,解決(jue) 進場難問題。同時,物業(ye) 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要協調小區物業(ye) ,允許合法運營的快遞三輪車進入小區,打通快遞配送“最後一公裏”。

四是強化在職培訓,提升整體(ti) 素質。建議郵政管理部門督導企業(ye) 落實崗前培訓,加強日常培訓,並探索在職教育,提高快遞員綜合素養(yang) 。建議公安交管部門開展快遞車輛駕駛員的安全和法治培訓,杜絕超速超載行駛、疲勞駕駛、酒駕等違法行為(wei) 的發生。建議人社部門安排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職業(ye) 資格培訓,研究開展快遞職稱培訓,拓展快遞員上升空間。建議司法行政部門安排律師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提升快遞員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必要時提供法律援助。

五是建立有效渠道,落實維權訴求。建議郵政管理部門和快遞企業(ye) 共同研究建立健全投訴機製和快遞員申訴機製,設立專(zhuan) 門投訴申訴電話及網絡渠道,審慎處理消費者投訴,充分厘清責任,依法正確處理,通過製度完善,遏製惡意投訴行為(wei) 。建議加強快遞行業(ye) 協會(hui) 群團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橋梁紐帶作用,深入傾(qing) 聽快遞員心聲,為(wei) 快遞員排解煩惱;同時依托群團實體(ti) 陣地和網絡平台,為(wei) 快遞員提供維權谘詢和法律援助,推動有關(guan) 政策的製定、完善及落實。

六是正麵引導宣傳(chuan) ,增強社會(hui) 融入。建議郵政管理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大力選樹快遞員先進典型,設立“獎勵基金”,鼓勵快遞員立足崗位多作貢獻。要通過新聞媒體(ti) 積極宣傳(chuan) 正麵典型,幫助公眾(zhong) 與(yu) 快遞員建立良性互動關(guan) 係;讓公眾(zhong) 充分知曉快遞工作的艱辛,積極營造理解、尊重、關(guan) 愛快遞員的良好氛圍。行業(ye) 協會(hui) 要推進行業(ye) 文化建設,發動群團組織,打造活動載體(ti) ,聯合社會(hui) 各界,舉(ju) 辦各類活動,豐(feng) 富快遞員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婚戀交友服務水平。

七是提高工作待遇,改善生活條件。建議行業(ye) 協會(hui) 和企業(ye) 要研究關(guan) 注快遞員心理健康,通過開展心理疏導活動,設置減壓場所和設備,營造良好工作環境;要研究構建工資福利正常增長機製,不斷完善福利待遇,幫助租賃滿意住房。建議各級政府鼓勵企業(ye) 統一安排員工宿舍,推動落實住房保障,改善員工住宿條件。各級政府還應加大投入,積極培育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市場,適當提高快遞企業(ye) 員工公租房申請配額,解決(jue) 新入職快遞員住房問題。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