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船民心中的一麵紅旗----記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

發布時間:2019-03-15 09:42:13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以前,看到信號塔就到了六圩河口。現在,看到海事崗亭知道到河口了,可以安心地通過!”

“以前,‘船過老虎口,血壓升高腿發抖’,現在‘船行老虎口,海事指揮放心走’。萬(wan) 一有情況,海事艇兩(liang) 三分鍾就能趕到救命。”

“以前船過六圩河口進運河至少半小時,現在10分鍾左右就行,關(guan) 鍵是更安全了!”

……

日前,記者來到長江鎮江段,聽到船民講述兩(liang) 艘海事躉船所掀開的六圩河口監管嶄新篇章。

這兩(liang) 艘2017年10月就位的躉船,是鎮江海事局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打造的“前沿崗哨”——通過航法創新、智慧海事建設,聯合多方力量,構建起了複雜江河交匯水域現代治理體(ti) 係,實現了海事執法監管在一線、解決(jue) 問題在一線、服務群眾(zhong) 在一線。

這個(ge) “前沿崗哨”,就是交通運輸部黨(dang) 組書(shu) 記楊傳(chuan) 堂於(yu) 2018年7月18日考察調研時充分肯定的“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更是船民心中高高飄揚的那麵紅旗。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

滾滾長江東(dong) 逝水,與(yu) 千年京杭大運河“十字”交匯,江北水域就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內(nei) 河“十字”路口——長江鎮江段六圩河口水域,全國著名的“老虎口”。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發抖。因為(wei) 這裏不僅(jin) 地理位置特殊,而且船舶密度長江流域最大,通航環境非常複雜。不足1平方公裏的河口水域,卻有進出運河、碼頭、錨地以及長江上下行船舶等9股船流,日均船舶流量高達3800餘(yu) 艘次,最高峰1小時可達316艘次。

每天600多艘內(nei) 河船與(yu) 3000多艘長江幹線船交會(hui) ,使這裏像“流動的船展”:既有15萬(wan) 噸級貨輪等大型海船,也有江船、運河船,還有漁船、小交通船,更有運河特有、長達200多米的“一條龍”船隊。“一條龍”載重多、速度慢、拐彎半徑大,堪稱“水上火車”。一個(ge) “龍擺尾”就能把航道占掉近一半,兩(liang) 三條就能把整個(ge) 河口堵死。

試想,如果道路上的貨車、轎車、拖拉機,還有大型拖掛車一起搶著過一個(ge) 十字路口,會(hui) 是什麽(me) 狀況?更何況,船行江中刹車慢,不是說停就能停。因此,船舶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合適的速度,才能安全避讓。行駛慢了,沒有舵效,打了船舵也不轉向;行駛快了,船舶又容易撞上。加上江河交匯處水流紊亂(luan) ,經常有大風,稍有不慎極易引發險情事故。

據統計,六圩河口發生的險情事故數量一度占長江幹線總數的十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老虎口”。

“進出六圩河口,半隻腳就踏進了鬼門關(guan) 。”常年行船於(yu) 六圩河口的船長鹿玉堂說,“以前很多內(nei) 河船民都會(hui) 在船頭殺雞、放鞭炮,以祈求平安通過。”

六圩河口水上安全監管,曆來是海事監管的重中之重,但監管涉及多方、多部門:江船、運河船、海船,涉及不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處在鎮江海事局與(yu) 揚州海事局轄區的交界水域,管理關(guan) 聯,業(ye) 務交叉;施橋船閘位於(yu) 河口往北6公裏處,與(yu) 船閘的配合協調也顯得非常關(guan) 鍵。

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也是船民心中之痛。

黨(dang) 建為(wei) 紐帶 多方力量“擰成一股繩”

“這麽(me) 多船來長江討生活,很多內(nei) 河船是‘家庭船’,一家子、所有家當都在船上,一旦發生危險,將造成致命打擊。我們(men) 必須最大限度減少險情事故的發生!”鎮江海事局局長張金寶表示。

為(wei) 了打破責任交叉的藩籬,破除險情事故高發的“魔咒”,2017年4月,根據江蘇海事局統一部署,鎮江、揚州海事局以創新基層黨(dang) 組織設置為(wei) 突破口,成立了六圩河口聯合監管辦事處(籌)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後來成立聯合黨(dang) 支部,構建了“水域共管、責任共擔、資源共享”聯合監管新機製,開啟了幹支交匯水域科學安全監管之路。

2017年10月,兩(liang) 艘海事躉船布設在河口的北側(ce) 運河進口附近,10餘(yu) 名海事執法人員24小時全天候輪流值班,打造“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

一年多來,他們(men) 打破行政和條塊分割,以聯合黨(dang) 支部為(wei) 核心,以“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為(wei) 主陣地,打造了跨單位、跨行業(ye) 、跨領域的“區域黨(dang) 建紅色聯盟”,構建輻射地方海事、船閘、長航公安、航道、通信等多領域的開放式全域黨(dang) 建示範區,促進多方“擰成一股繩”,共建、共治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通過聯合監控,我們(men) 把交管中心搜集到的信息傳(chuan) 遞給前方引航員,既提高了我們(men) 所引領外輪的安全係數,也減輕了交管的壓力,可謂互利互惠。”在鎮江海事局VTS中心值班的鎮江引航站引航員楊遠升表示。

記者了解到,與(yu) 引航部門常態運行“海事引航聯合監控機製”,隻是多方建立黨(dang) 建聯席會(hui) 議製度,開展常態化溝通協商的成果之一。聯合黨(dang) 支部先後與(yu) 長航公安、航道、通信等部門簽訂合作備忘細則;構建海事、長航公安“同水域駐守,同區域辦公”的工作新模式;與(yu) 施橋船閘管理所黨(dang) 支部、揚州市城區地方海事處黨(dang) 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做好應急處置和救援、防汙染、流量控製。

通過黨(dang) 組織體(ti) 係聯網,執法監管聯動,人才隊伍聯建,文化品牌聯樹,形成多方聯合監管、六圩崗亭現場指揮、過駁區—錨地—六圩河口協同管理的精準基層治理體(ti) 係,實現水上安全監管“1+1>2”。同時,跨層級、跨單位聯動,成為(wei) 青年人才交流、提升的平台,並形成了“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精品文化。

一年多來,黨(dang) 建工作與(yu) 海事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互促共進,六圩河口險情事故預防預控水平極大提升,“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品牌輻射效應顯著。

2018年,部、省、市領導先後到六圩河口海事執法基地調研指導,並對聯合監管工作給予高度肯定。交通運輸部黨(dang) 組書(shu) 記楊傳(chuan) 堂指出,管與(yu) 不管不一樣,怎麽(me) 管不一樣,管得好管得不好不一樣,江蘇六圩河口海事執法基地很正規,身處海事監管一線,是“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

“環島式”管控 “誰先走、如何走”一目了然

黨(dang) 建促進了監管合力的形成,而河口通航秩序的改變,創新管控方式也功不可沒。

“現在我們(men) 都知道了,進出運河口要按照‘環島式’走法,而不是過去的直接拐彎。”指著《船舶(隊)進出六圩河口航行示意圖》,江蘇徐州沛縣建輝航運公司船長羅建輝介紹。

記者了解到,“環島式”航法,源於(yu) 一線海事人員苦思冥想、激烈碰撞後的一次閃念:路上有環島,能大大緩解密集車流交會(hui) 口的交通壓力,能不能在水上設置“十字路口”呢?

以這個(ge) “點子”為(wei) 基礎,鎮江海事局通過廣泛深入調研,綜合各方利益,因地製宜地設立了“環島式”航行方法,避免船流的直接交叉會(hui) 遇,緩解了船舶航行風險。

“你看,以前的9股船流現在已減為(wei) 5股。如今,進出河口的船舶在左拐或右拐前,先要向上遊或下遊走一點,這就形成‘隱形環島’緩衝(chong) 區,解決(jue) 了長期以來進出口船舶互見困難、‘一條龍’船隊進出河口無序等難題。”鎮江海事局指揮中心主任孫新宇指著示意圖解釋道。

在此基礎上,一線海事監管人員又借鑒道路行車“紅停、綠行、黃警告”原則,探索實施了“分時通行、分類組織、分級管控”的“紅綠燈”交通組織方法。同時,在長江和運河口處設置3條報告線,船舶通過必須向交管中心報告動態。

兩(liang) 種管控新機製的運行,很好解決(jue) 了進出河口船舶“何時走、誰先走、如何走”等突出問題。鎮江海事局把相關(guan) 注意事項、應急操縱建議等編印成《航行指南》,並走進船閘,登上船頭,跑到船舶集中點,把一張張航道圖、一本本宣傳(chuan) 手冊(ce) 及時送到船民手中。

“我是看著海事管理機製一點點完善的,2017年以來的變化更加明顯。”鎮江拖船船長朱國平回憶,跑船多年,很早以前監管人員是靠一隻哨子、一個(ge) 擴音喇叭、一麵小紅旗,現場指揮航船航行。後來,又增加了指示牌、警示牌。2003年7月1日實行船舶定線製後,船舶開始“分道通航”。再後來,新版定線製規則實行,大小船舶分道各行其道,六圩河口也就變得越來越有秩序。

如今,“環島式”航法和“紅綠燈”管控模式,讓這裏的航行秩序進一步好轉。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在水域船舶流量急劇增加的情況下,事故險情下降約70%。值得一提的是,海事部門還建立了“六圩護航動態平台”,讓船舶特別是“一條龍”船隊進出河口前在群裏“喊一嗓子”,避免了“幾條龍”同時轉圈的情況。

“新航法實行以來,船舶進出河口的時間大大縮短。”朱國平對記者說,單機船從(cong) 過去的半小時縮短為(wei) 現在的5至8分鍾,“一條龍”船隊從(cong) 過去的兩(liang) 三個(ge) 小時,縮短為(wei) 半小時到1個(ge) 小時,海事管理的進步看得見。

全景全天候 守護河口暢通平安

河口通航秩序的逐步好轉,還得益於(yu) 現代化管控手段的逐步運用。

“交管中心和六圩河口值班崗亭形成宏觀和微觀互相配合的立體(ti) 監控局麵。”鎮江海事局VTS中心主任丁中超指著實時交管畫麵表示,VTS主要加強對大型船的管控,並協調船流通過時段,而現場崗亭則主要管理小船,解決(jue) “誰先走”“怎麽(me) 走”等問題,形成交互配合機製。

來到六圩河口值班崗亭,記者看到六圩河口水麵行船密集,對麵的定易洲錨地百船連營。而值班員胡豐(feng) 明端坐在監控電腦前,一會(hui) 兒(er) 緊盯屏幕,一會(hui) 看看窗外的實景,不時地用VHF(甚高頻)電話呼叫。

據介紹,這套“水上電子警察係統”,可以通過VHF、定向擴音器等設備,組織船舶航行秩序、叫停船舶危險行為(wei) ,還可以自動抓拍查“逆行和超速”違章,實現對河口水域360度全景、全天候視頻監控。目前,初步實現了遠程視頻監控指揮、航行違章智能監測、違章行為(wei) 自動通知、重點船舶自動跟蹤、航行風險自動告警五大功能,實現河口水域監管服務可視、智能。

“說實話,以前時常‘打遊擊’,現在可不敢了,除了河口上的‘電子眼’,還有海事、船閘、水上公安形成的多方齊抓共管力量,一處違章,處處受罰。”一位助拖船船主感慨地說。

然而,新問題總是伴隨著發展而出現。

2018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成,長江幹線水路運輸進一步“大進大出、快進快出”;近年來,環保和產(chan) 業(ye) 布局加速調整,高資水上過駁區投入運營,經六圩河口進出京杭運河的砂石船數量爆發式增長。如今,施橋船閘上的三線船閘已無法滿足需求,河口附近的錨地已“船滿為(wei) 患”。

針對這些問題,在江蘇省將過駁區定點到鎮江高資水域後,鎮江海事局積極行動,分別就六圩河口(定易洲錨地)水域、高資過駁區提出了“十條”協同管理辦法。每一條舉(ju) 措都著眼於(yu) 安全,每一條舉(ju) 措都務實為(wei) 民。

“現在如此大的船流量,把躉船直接布設在口門,監管起來更加直觀,遇到擁堵,2至3分鍾就可以出艇,迅速處置。”胡豐(feng) 明說。

“除了外出巡航,碰到緊急狀況,即使是深夜也得迅速出艇。我們(men) 24小時值班待命,手機全年365天處於(yu) 接聽狀態。”另一位崗亭值班員劉鑄告訴記者,去年的除夕夜,就出現了浮筒漂移的險情,待他們(men) 把浮筒妥善處置完時,新年的鍾聲剛好敲響。

天天摸爬滾打在一線,海事執法人員早已把“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當作了家,日夜執守,隨時出征。這裏的海事人員已形成了一個(ge) 習(xi) 慣——吃飯飛快,就怕剛端起飯碗要去現場。

“隻有水上平安了,我們(men) 才感到踏實。”春天來了,河口的安全仍然是一線海事執法人員最大的願望。

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2019年3月,江蘇海事局局長朱汝明在鎮江調研時指出,要認真落實楊傳(chuan) 堂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嚴(yan) 三實”、“三基三精”指示要求,要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做強做實“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品牌。

麵對船舶流量日益飽和的河口狀況,海事人員鎖準通航飽和度,積極開展研究,嚐試建立船流密度控製機製,推動航標優(you) 化設置,旨在進一步挖潛通航能力。同時,水上綜合服務區、船員誠信係統、無人機巡航等一係列新舉(ju) 措也呼之欲出。

既傳(chuan) 承過去的嚴(yan) 防死守,奉獻、擔當精神,又以黨(dang) 建引領多方共管共治,以“智慧海事”提升現代化監管水平,逐步構建現代水上治理體(ti) 係,船行六圩河口水域逐漸高效、安全起來,船民的心頭之痛正在緩解。

把船民的利益放在心上的人,船民自然記住他、感激他。“長江水上交通第一崗”已成為(wei) 船民心中的一麵紅旗,鮮豔地高高飄揚!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