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5 10:04:51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

當前,我國正在培育和發展經濟新動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僅(jin) 是新業(ye) 態、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yu) 發展數字經濟為(wei) 代表的經濟新動能,並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wei) 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談到基礎設施,還以為(wei) 就是“鐵公基”嗎?如今,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和物聯網等領域基建被定義(yi) 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建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wei) 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9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是投資領域的重中之重。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表示,2019年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業(ye) 界專(zhuan) 家預計,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達到數千億(yi) 元。
補齊基建短板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麵臨(lin) 下行壓力,基礎設施建設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也表示,我國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加大製造業(ye) 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
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的情況下,更要注意把投資集中到成長性更好、效率更高、產(chan) 業(ye) 帶動效應更大、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產(chan) 業(ye) 。
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軟件所所長潘文分析說,一方麵,傳(chuan) 統基建已趨於(yu) 飽和,要避免重複建設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另一方麵,傳(chuan) 統基建的邊際效用快速下降,亟需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能支撐產(chan) 業(ye) 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正是我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所在。
寬泛定義(yi) 下的信息基建,主要包括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如光纖寬帶、窄帶物聯網等),數據信息的相關(guan) 服務(如大數據中心、雲(yun) 計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等)。“加快信息基建符合我國基建補短板的戰略部署,也符合全球化技術重新定義(yi) 分工發展機遇期,尤為(wei) 重要的是,我國還將借此契機搶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潘文說。
事實上,信息基礎設施早就存在。“但是以前隻在討論信息化建設的時候才被強調,並沒有將其納入基礎設施的範疇。現在,信息化日益成為(wei) 承載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因而信息基礎設施也順理成章地成為(wei) 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說。
助推轉型升級
潘文認為(wei) ,相比老基建,新型基建更偏重於(yu) 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代表未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方向的基礎設施領域。
當前,我國正在培育和發展經濟新動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僅(jin) 是新業(ye) 態、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yu) 發展數字經濟為(wei) 代表的經濟新動能,並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轉型。
我國5G測試已進入第三階段關(guan) 鍵時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於(yu) 試點城市進行了5G規模及預商用實驗,設立開放實驗室並開展垂直領域研究,涵蓋了工業(ye) 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冬奧、智慧醫療、智慧安防、5G車聯網等眾(zhong) 多5G創新領域。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guan) 企業(ye) 已超過2000家,正逐步在底層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創新、上層行業(ye) 應用之間建立初步產(chan) 業(ye) 鏈條。”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研究所所長安暉介紹,我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呈爆發式增長,北京、上海、天津、廣東(dong) 等地初步形成特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集群。截至2018年初,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180億(yi) 元,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2200億(yi) 元。
當前,我國大數據產(chan) 業(ye) 正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包括大數據硬件、大數據軟件、大數據服務等在內(nei) 的大數據核心產(chan) 業(ye) 環節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達到5700億(yi) 元。大數據推動了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提高了各產(chan) 業(ye) 商業(ye) 應用和業(ye) 務洞察力,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
“這些信息基礎設施能夠帶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創新商業(ye) 模式等優(you) 勢,已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一項基礎工具,並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李廣乾說。
吸引多方參與(yu)
新型基建是2019年穩投資、穩經濟的新支點。潘文認為(wei) ,今年,從(cong) 國家層麵來看,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高速發展,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將有更多投入,去年以來的基建項目今年也將快速落地。
年初,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19年將圍繞“建設、改造”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加大投資力度。而在“建設”的重點裏,“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居於(yu) 首位,包括推進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改造”即加大製造業(ye) 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業(ye) 界推測,預計今年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將達到數千億(yi) 元。
近年來,信息基礎設施一直是投資熱點。在5G方麵,僅(jin) 三大運營商在5G上的投資就不容小覷。“從(cong) 未來承接的產(chan) 業(ye) 規模來看,5G將是新技術中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如工業(ye) 互聯網、智能網聯、企業(ye) 上雲(yun) 、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wei) 產(chan) 業(ye) 支撐。在前期投資建設中,主設備、基站、天線、光模塊無論是體(ti) 量還是業(ye) 績彈性都相對較大。”潘文說。
對於(yu) 新型基建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注意的問題,專(zhuan) 家表示,一方麵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協調,避免出現盲目建設、重複建設甚至是惡性競爭(zheng) 的情況;另一方麵要著力引入民間資本參與(yu)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ti) 係,並加快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商業(ye) 可持續模式,做到風險可控。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