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運價走低物流成本仍高企 業內呼籲加速行業信息化

發布時間:2019-02-19 08:43:04 浙江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8年以來,貨運需求明顯減少。”在江蘇無錫,長年為(wei) 貨運司機提供信息的徐明康說。

“社會(hui) 運輸車輛減少了三分之一。”運價(jia) 走低導致司機退出,作為(wei) 貨主的邯鄲市正大製管有限公司物流科科長張安有直觀感受。今年的運價(jia) 比前兩(liang) 年低不少,行業(ye) 裏很多車老板和司機因為(wei) 運費低已經把車賣了。

然而,張安沒有想到,運價(jia) 低了但公司的運輸成本卻不降反升。因為(wei) 限載等多方麵原因,原來兩(liang) 輛車拉的貨,現在需要三輛車來拉,作為(wei) 貨主要保證利潤隻能拚命壓低運價(jia) ,形成了惡性循環。

運價(jia) 陷入惡性競爭(zheng) ,嚴(yan) 重威脅著服務品質。中儲(chu) 智運副總經理韋曉關(guan) 注到,從(cong) 上海到成都的貨運,有的車要1.4萬(wan) 元,有的要1.2萬(wan) 元,有的8000元也走,但8000元顯然保證不了貨運質量。

海航冷鏈供應鏈事業(ye) 部總經理芩建說,當前,新零售企業(ye) 在努力保證產(chan) 品品質,但貨運市場的低價(jia) 競爭(zheng) 讓有質量的物流服務稀缺,加劇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為(wei) 了找到合適的車,運費最多時能漲50%。”內(nei) 蒙古德晟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財務主管代玲說,車不好找的時候企業(ye) 經常遭遇運費亂(luan) 漲價(jia) ,極大地增加了財務成本,降低了企業(ye) 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

運力和社會(hui) 需求的錯配加劇了物流行業(ye) 的生存壓力。华体会登录界面對全國5000多名貨車司機的調查顯示,92.62%的司機反映2018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嚴(yan) 重,收入與(yu) 往年持平或有所上漲的僅(jin) 有7.38%。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運價(jia) 惡性競爭(zheng) 、油價(jia) 上漲過快、貨車環保限行政策和貨運量減少帶來的找貨時間增加。

複雜的市場形勢下,部分貨運互聯網平台不規範經營,也加重了物流行業(ye) 的弊病。华体会登录界面的調查顯示,66.93%的司機受困於(yu) 互聯網貨運平台一味強調“低價(jia) 搶單”,貨主隨意壓價(jia) 、無序競爭(zheng) 。此外,因為(wei) 平台審核不嚴(yan) ,貨源信息不真實,平台拖欠、克扣運費,導致了大量糾紛難以解決(jue) 。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造成“貨運低運價(jia) ,物流高成本”這一鮮明反差的主要原因有兩(liang) 方麵:一是物流行業(ye) 的傳(chuan) 統症結難以化解,運輸效率不高,空駛率高,司機在停車場找貨時間長;二是物流信息化交易模式建設滯後於(yu) 市場發展需求,新市場新需求難以滿足。

“傳(chuan) 統運輸由於(yu) 貨、車不能做到智能匹配,造成運能相對過剩、效率低下、組織程度低等問題,這仍是製約物流成本下降的核心症結。”專(zhuan) 家認為(wei) ,以占我國貨運量七成以上的公路貨運為(wei) 例,困擾市場多年“多、小、散、亂(luan) ”問題仍未得到根本破解。公路貨運市場雖大,但有組織、有規模、專(zhuan) 業(ye) 化程度高的大中型運輸企業(ye) 並不多,中小貨運企業(ye) 以及個(ge) 體(ti) 運輸業(ye) 戶仍占90%以上,難以做到運輸資源合理配置,更難以實現合理運輸(對流運輸、循環運輸、拖掛運輸)。

這些問題直接導致貨運行業(ye) 社會(hui) 化組織化程度低,合理運輸無法形成,車輛空載率高;貨運市場主體(ti) 的物流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低,多數物流業(ye) 戶僅(jin) 能提供傳(chuan) 統倉(cang) 儲(chu) 、運輸服務,缺少增值服務集成功能;貨運行業(ye) 信用體(ti) 係不健全,信用成本高。超限超載、違法營運、違規開票、利用油卡逃稅仍然普遍,造成整個(ge) 市場違規運作,服務質量低、市場風險較大。

以信息化為(wei) 核心的智慧物流是破解上述瓶頸的手段之一,但物流業(ye) 信息化建設依然滯後。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賀登才說,全國物流園區總數超過1600家,50%的園區信息化及設備投資占比在5%以下,平均值僅(jin) 為(wei) 8.2%。10家“國家智能化倉(cang) 儲(chu) 物流示範基地”信息化及設備投資占比均值隻在25%左右。70.4%的園區有公共信息平台,50%的平台服務功能欠缺。

“零售行業(ye) 在不斷細分,貨運內(nei) 容在不斷豐(feng) 富,需要貨和車更精準的匹配。”蘇寧物流部長薑良風認為(wei) ,信息化程度不足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駒馬配送聯合創始人陳黎也表示,當前許多互聯網貨運平台都說共享運力,但其實是在共享貨運遊擊隊。如果做不到信息化、網絡化、智慧化,如果不對人和車進行有效整合、分類、管理,就無法驅動物流行業(ye) 的變革。

“很多企業(ye) 已經深入源產(chan) 地,為(wei) 何到消費者手裏的產(chan) 品無法物美價(jia) 廉?問題在物流鏈上。”海航冷鏈供應鏈事業(ye) 部總經理芩建表示,傳(chuan) 統物流難以適應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需求。供應鏈不好,消費品的品質就難以保證。當前各地都在打造專(zhuan) 業(ye) 的物流體(ti) 係和當前物流市場多小散亂(luan) 的現狀形成對比。如何形成有效而高品質的運力服務,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保證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

業(ye) 內(nei) 人士和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化解物流行業(ye) 車貨不匹配、運價(jia) 低成本高的矛盾,應當以物流數據化、信息化為(wei) 重點,加大力度鼓勵無車承運人的發展,支持無車承運人平台交易,使返程時間、返程線路最契合的車、貨智能匹配並競價(jia) 交易,從(cong) 而提高返程空車利用率,減少車輛進實體(ti) 配載站的等待時間和費用成本,探索形成新的貨運組織模式。

專(zhuan) 家認為(wei) ,以互聯網智慧物流為(wei) 內(nei) 核的無車船承運人平台,正成為(wei) 物流組織形式創新的重要手段。但是,無車承運人模式仍需深入發展,迫切需要得到規範引導和更多政策鼓勵。同時,需警惕無車承運人平台的無序競爭(zheng) 。此外,應鼓勵無車承運人由信息匹配向交易模式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