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29 08:48:34 物流北京網

「世界級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的物流服務」,這是很多人對於(yu) 世界級物流企業(ye) 的認識,也是推動國內(nei) 快遞企業(ye) 「走出去」的源動力。
國內(nei) 快遞企業(ye) 中最早「走出去」的是順豐(feng) ,而在國際共識上國際化發展最為(wei) 成功的則是DHL,巧合的是這兩(liang) 家企業(ye) 在過去的幾個(ge) 月剛有了一次交集。2018年10月26日,順豐(feng) 發布公告稱,收購敦豪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股權,將整合德國敦豪郵政集團(DP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ye) 務。
中國快遞企業(ye) 「走出去」已經不算是一個(ge) 新鮮的話題,或基於(yu) 競爭(zheng) ,或基於(yu) 政策,順豐(feng) 、「三通一達」、百世等企業(ye) 在最近幾年都紛紛開展了國際化布局。而他們(men) 紛紛「走出去」最深層的原因是什麽(me) ?本文嚐試開啟一個(ge) 新的視角:供應鏈角度。從(cong) 這個(ge) 視角看來,所謂的「國際化布局」也並非隻是跑馬圈地那麽(me) 簡單。
客戶生意的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物流能力
參與(yu) 客戶供應鏈更長的管理,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這是物流企業(ye) 發展的基本目的,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劇,使物流企業(ye) 所服務的客戶供應鏈變得更長,變得突破了國界線的限製。
在2018年第七屆運聯峰會(hui) 現場,美國羅賓遜公司全球跨境業(ye) 務總監瞿寧在演講時提到,「中國本土物流企業(ye) 『出海』的時機已經到了。」在對這個(ge) 論點做背景做闡述時,瞿寧說道:「眾(zhong) 多客戶持續發展的要求和傳(chuan) 統外貿貨運轉向跨境電商模式有著相似的要求,物流企業(ye) 尋找新的增長點,我們(men) 作為(wei) 供應鏈的角度去看,如果能參與(yu) 客戶供應鏈更長的管理,能獲得的利潤空間更大。」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物流全球化的趨勢也已經被第三方物流所感知,海格物流董事長梅春雷曾在演講中說道:「隨著全球化和互聯網化的到來,一個(ge) 商品供應鏈條可能的鏈路包括本地工廠生產(chan) ,到海外生產(chan) ,最後到在全球範圍內(nei) 采購,這需要的是全新的供應鏈服務能力。」
因此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文章開頭提到的「世界級的物流都在提供全球化物流服務」,並不單純指得是地理範圍上的「全球」,而是指提供全球範圍內(nei) 物流服務的能力。這個(ge) 能力在很多情況下被認為(wei) 成物流企業(ye) 的「供應鏈服務能力」。
在2018年10月份傳(chuan) 出順豐(feng) 的收購消息後,《中國企業(ye) 家》雜誌曾撰文這樣評價(jia) :「與(yu) 其說順豐(feng) 收購了DHL的供應鏈業(ye) 務,倒不如說是給DHL交了55億(yi) 的學費。」而作出這一句判斷背後的原因是,順豐(feng) 有希望借此契機,補充其供應鏈基因。
順豐(feng) 布局的供應鏈業(ye) 務主要集中在醫療冷鏈及供應鏈金融方麵,而麵對汽車、消費電子以及半導體(ti) 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領域,卻很難在短期內(nei) 打破自身的局限。順豐(feng) 與(yu) DHL實現業(ye) 務協同,會(hui) 進一步推動順豐(feng) 向全球標準的一體(ti) 化綜合物流解決(jue) 方案服務商邁進。
順豐(feng) 向全球標準的一體(ti) 化綜合物流解決(jue) 方案服務商邁進的步伐,是伴隨順豐(feng) 的國際化布局一起發生的。2017年5月,順豐(feng) 控股與(yu) 全球最大的包裹遞送公司UPS在香港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分別出資500萬(wan) 美元,各持股50%,共同開發和提供國際物流產(chan) 品,使得兩(liang) 家企業(ye) 在網絡、規模等方麵取長補短。對順豐(feng) 而言,以這種模式布局海外,一方麵可以快速拓展新業(ye) 務,另一方麵可以進一步擴大國際業(ye) 務的影響力。
國際化布局並非那麽(me) 簡單
那國內(nei) 快遞企業(ye) 進入國際市場,要怎麽(me) 打呢?
總體(ti) 來看,幾乎所有試圖進行國際化布局的企業(ye) 都默認一個(ge) 「三步走」戰略:從(cong) 產(chan) 品全球化,到網絡全球化,到綜合一體(ti) 化服務運營商。
第一步,產(chan) 品全球化,通過在海外設立網點,掌控商客兩(liang) 端信息,服務進出口貿易。目前,各大企業(ye) 網點設立最為(wei) 密集的是東(dong) 南亞(ya) 地區,順豐(feng) 、德邦、百世等企業(ye) 都將東(dong) 南亞(ya) 地區作為(wei) 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環。以百世為(wei) 例,11月28日,百世快遞在泰國大曼穀地區正式起網運營,該網絡與(yu) 國內(nei) 加盟快遞網絡類似,采取自建快遞分撥中心結合加盟末端網絡的方式,現已在泰國全境運營。
第二步,網絡全球化。構建海外倉(cang) ,滿足中國商家外海本土化訴求。順豐(feng) 早在2015年發布的國際化戰略時就提到,在網絡全球化方麵,要通過建立20個(ge) 全球倉(cang) 網,來覆蓋4個(ge) 主要目標市場。
第三步,成立合資公司,聚焦全球跨境貿易,打造綜合一體(ti) 化服務運營商。2018年,瞿寧在運聯峰會(hui) 演講時提到:「中國物流企業(ye) 走出去的時候,尋找當地最強的合作夥(huo) 伴作為(wei) 戰略的合作對象,是一個(ge) 捷徑,可以達到彎道超車的重點。」2017年11月份,圓通收購先達國際正是基於(yu) 這個(ge) 目的。
在這個(ge) 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點是:盡量避免直接進入他國的國內(nei) 市場,以國際供應鏈業(ye) 務為(wei) 基點。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已經反複得到印證。在1997年,德國郵政完成體(ti) 製改革確立國際化戰略後,在國際化第一階段,通過多次收購並購,一舉(ju) 進入供應鏈業(ye) 務領域,並取得領導者地位。但是DHL在第二階段的失利,又大多與(yu) 其試圖全資建設當地網絡有關(guan) ,DHL的這一嚐試在中國市場也同樣折戟。
除DHL之外,USP、FedEx過去20年,在中國快遞市場進行了各種不大不小的收購和擴張動作,但大多數情況下,跨國物流巨頭對國內(nei) 快遞市場的態度不是隔岸觀火,就是水土不服後的黯然離場。
走出國門進行國際化布局是對企業(ye) 服務能力的更高一層的考驗,這個(ge) 能力的表現絕不僅(jin) 是開通航線、開網點和布局網絡,而是體(ti) 現在企業(ye) 的IT和人才儲(chu) 備,能否滿足本土客戶還有跨境客戶的需求。
美國、德國、日本三大經濟體(ti) 就催生了四家世界級的快遞巨頭——UPS、Fedex、DHL及雅瑪多。中國作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可以預期的是,中國必將誕生不止一家與(yu) 其經濟體(ti) 量相適應的物流巨頭。但是這個(ge) 過程又注定是緩慢的,曲折的。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