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23 09:28:59 浙江物流網

近期舉(ju) 行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hui) 議顯示,2018年我國快遞業(ye) 務量完成505億(yi) 件,同比增長25.8%,2019年有望繼續增長20%至600億(yi) 件。
業(ye) 內(nei) 認為(wei) ,麵對每天逾1.6億(yi) 件的包裹量,快遞業(ye) 發展將迎來新一輪變局,加快創新轉型已經箭在弦上。首先,更多前沿技術將在快遞物流業(ye) 落地開花。此外,得益於(yu) 家具、家電等大件商品網購比例的不斷提升,大件快遞將加速崛起。隨著國際物流樞紐的加速構建,跨境物流市場規模也有望迎來更大擴容。
更多前沿技術有望落地開花
連續5年,每年登一個(ge) 百億(yi) 級台階,中國快遞業(ye) 的持續快速發展,如果單靠人力的增加顯然難以支撐,科技助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電子麵單、自動分揀、無人倉(cang) ……過去幾年,一係列的新技術,幫助快遞業(ye) 在雙11這樣的高峰時段基本消滅了“爆倉(cang) ”現象。步入2019年,更多的前沿技術將在快遞物流業(ye) 落地開花。
在江蘇無錫的一個(ge) 物流園區,倉(cang) 庫裏的攝像頭不再隻是記錄視頻畫麵。通過不間斷掃描,變“聰明”的攝像頭可以自動計算貨物存儲(chu) 堆積和進出情況,實時反饋到調度係統,推動整個(ge) 園區的運營效率比傳(chuan) 統園區提高了約20%。
“當前快遞物流業(ye) 已完成了基本的信息化,但數字化程度還不夠。通過物聯網的應用,疊加機器學習(xi) 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傳(chuan) 統物流業(ye) 將插上數字化升級的翅膀。”致力於(yu) 打造智能物流骨幹網的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穀雪梅說。
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hui) 議也提出:“引導企業(ye)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北鬥導航等技術,創新提供即時下單、電子報關(guan) 和跟蹤查詢等便捷服務。”
包括物聯網在內(nei) 的智能技術應用,一方麵讓快遞小哥更輕鬆,比如菜鳥研發的智能語音助手,幫助快遞員在派件時自動給消費者打電話,確認收貨方式。另一方麵,也讓包裹送得更順暢。如圓通在杭州建設的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每天可分揀超50萬(wan) 個(ge) 包裹,可節省三分之二的人力。
相關(guan) 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nei) 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00億(yi) 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將達到20%。“隨著智慧物流創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將會(hui) 有大量的智慧供應鏈平台誕生,智慧物流的發展也將進入新的、更加高級的階段。”中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係主任王喜富說。
大件快遞市場大戰硝煙已起
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hui) 議提出:“鼓勵企業(ye) 在強化核心業(ye) 務基礎上,拓展服務領域,大力發展快運、冷鏈等業(ye) 務,加速向綜合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
事實上,剛過去的2018年,大件快遞成為(wei) 快遞物流行業(ye) 的熱點。根據易觀發布的報告,大件快遞的重量一般在3千克以上,高的可達五六十千克,對快遞收轉運派等環節的要求更高。
大件快遞的崛起,得益於(yu) 家具、家電等大件商品網購比例的不斷提升。在傳(chuan) 統的快遞物流模式下,對大件商品一般不提供上樓服務,或者收取較高的上樓費。瞄準這一痛點,不少物流公司紛紛轉型做起了大件快遞,如更名為(wei) 德邦快遞的上市公司德邦物流。一些快遞公司如中通、順豐(feng) 和韻達等,也紛紛成立快運公司,切入大件領域。
歲末年初,大件快遞市場已經燃起大戰硝煙。如韻達快運推出168大件服務,定位10-68千克的大件包裹,40千克以內(nei) 免費送貨上樓。德邦快遞表示,對單件3-60千克的大件快遞,包接包送,免除大件上樓之憂。“德邦通過給快遞員配備爬樓機和各種IT手段,不斷提升大件快遞服務。”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說。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指出,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已經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供應鏈中的大件物流的特點是專(zhuan) 業(ye) 、小眾(zhong) 和缺乏標準,今後要從(cong) 國家層麵、運營環境層麵和企業(ye) 運作層麵來構建供應鏈體(ti) 係,促進企業(ye) 跨區域聯盟的建設和操作。
除了大件業(ye) 務,冷鏈也是快遞公司拓展服務的發力點。給生鮮食材、藥品提供“保鮮”方案,包括順豐(feng) 、通達係在內(nei) 的主要快遞企業(ye) 均進入冷鏈領域。
京東(dong) 也在2018年12月推出新服務——京東(dong) 冷鏈卡班。京東(dong) 冷鏈負責人鄭瑞祥說,京東(dong) 將通過冷鏈卡班開放平台資源,提供生鮮供應鏈一站式服務,連接上遊的生鮮產(chan) 地、品牌商工廠和下遊的餐飲店鋪、消費者。
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預測,2018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將達到1.8億(yi) 噸,比上年增長3300萬(wan) 噸,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303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85億(yi) 元,同比增幅19%。
2019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崔忠付透露,《食品冷鏈衛生規範》國家強製性標準2018年已完成實地調研工作,同時組織多次研討會(hui) ,對標準內(nei) 容進行反複修改,即將進入征求意見階段。隨著相關(guan) 標準的出台實施,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水平有望再上新台階。
跨境物流發展再謀新動作
2018年末,圓通集團在浙江嘉興(xing) 機場建設的全球航空物流樞紐正式啟動。按照圓通的規劃,這個(ge) 項目將在2021年投入使用,屆時將對快遞物流業(ye)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為(wei) 升級航線網絡,順豐(feng) 旗下的航空公司貨機數量已增至50架。與(yu) 此同時,順豐(feng) 在湖北鄂州的物流樞紐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買(mai) 貨運飛機、建物流樞紐,快遞公司的這一係列大手筆,直指國際快件和跨境寄遞服務。
對於(yu) 跨境寄遞服務,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hui) 議提出明確要求:“在國際重點地區設置海外倉(cang) ,鼓勵共建共享,增強跨境服務能力”“加快發展跨境寄遞業(ye) 務,推動提高快件通關(guan) 速度,打造更多跨境快遞服務通道平台”。
從(cong) “運全國”到“運全球”,中國快遞企業(ye) 的國際化,和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相輔相成。菜鳥網絡表示,將和合作夥(huo) 伴一起,推動實現全球包裹72小時送達的目標。
2018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發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設30個(ge) 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ge) 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yu) 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不少地方已經在加快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地方早已把目光盯在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上。近日公布的《重慶內(nei) 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建設方案》就提出,依托重慶重要物流節點與(yu) 通道,對標世界一流內(nei) 陸港型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加快將重慶建設成為(wei) 通道暢達、輻射內(nei) 陸、聯通全球,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集聚的國際物流分撥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指出,中長期看,中國國際貿易仍將穩健增長,帶動中國國際物流繼續較快發展,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會(hui) 有更快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