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23 08:50:38 中國物流技術裝備行業(ye) 門戶網

從(cong) 數量到質量,中歐班列的考核標準或進一步變革。
1月18日,2019年“蓉歐+全球合作夥(huo) 伴大會(hui)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舉(ju) 行。成都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俊波表示,在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連續3年穩居全國第一的背景下,2019年將更加注重班列的開行質量,即在構建互聯互通的四向國際物流通道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中歐班列的時效性等具體(ti) 運行指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cong) 多個(ge) 信源獲悉,2019年中歐班列的考核標準或將進一步細化,即不再強調班列的開行數量,而是將重點考察班列的重載率、運行時效、返程貨運量等。
在此背景下,以成都為(wei) 代表的地方中歐班列運營公司的主動求變,是應對考核新標準的重要舉(ju) 措。
中歐班列或更求質量
來自鐵總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開行中歐班列6300列,同比增長72%。
就開行量而言,2018年已經接近2011年至2017年的開行量總和。具體(ti) 到城市數據方麵,成都、重慶、西安、鄭州和武漢五座城市居2018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前列,分別為(wei) 1591列、1442列、1235列、752列和417列,共計5437列,占全國開行總量的80%以上。
但在中歐班列取得了開行數量上的高速增長的同時,不少地方的中歐班列仍存在依賴政府補貼、回程貨源少、空載率高等問題。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cong) 多個(ge) 信源獲悉,2019年鐵總對於(yu) 中歐班列的考核標準或將進一步細化,從(cong) 過去對開行數量的考核將對開行質量的考核轉變,以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中歐班列”這一目標。
在考核的具體(ti) 標準中,班列的重載率、運行時效、返程貨運量,以及包括中歐班列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發展的融合度等,都將被納入重點範圍。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歐班列開到現在的規模,需要從(cong) 單純的物流通道,向經濟通道去轉型和發展。”
在上述背景下,地方中歐班列公司開始積極調整2019年度的規劃布局。以成都為(wei) 例,周俊波稱,2019年會(hui) 繼續構建互聯互通的四向國際物流通道。
具體(ti) 而言,北向以增加裝卸點為(wei) 主,“今年俄羅斯方向將新增10個(ge) 裝車點”;西向通道在2019年的目標是提升中歐班列(成都)在歐洲端所有節點的服務能力、集散能力、攬貨能力。而南向通道以欽州港至東(dong) 南亞(ya) 的海鐵聯運班列為(wei) 主線,並形成“一主兩(liang) 輔”的陸海大通道,“我們(men) 也會(hui) 考慮將湛江港、昆明的空鐵聯運等納入規劃範圍。”周俊波表示。
而中歐班列(成都)的東(dong) 向通道會(hui) 利用“蓉歐+”強化連接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環渤海地區,輻射日韓的“鐵海聯運大通道”。
“我們(men) 會(hui) 進一步提高班列的運行時效,並加強班列的盯控,如對裝運、發運、沿途裝卸等環節進行全程的實時盯控。”周俊波稱,同時還會(hui) 在馬拉舍維奇建立境外的運營中心,負責歐洲端的運輸、關(guan) 務銜接工作,提高境外協調能力,加快異常處置,在境內(nei) 段,2019年將會(hui) 優(you) 化班列運行線路,針對中歐北線提高利用率,以減緩阿拉山口的輸運壓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不僅(jin) 是成都,西安、重慶等地亦有相關(guan) 調整。
其中,西安提出的是盡快補上口岸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偏低的短板,進一步拓展貨源種類、提關(guan) 效率。重慶則將新開通2-3條中歐班列的運營支線,優(you) 化鐵路與(yu) 水路、公路、航空和海運等線路的銜接,進一步提升班列的開行運輸質量。
推動城市物流功能發展
在中歐班列的發展更加追求“質量”的同時,相關(guan) 城市亦有望借助其實現多個(ge) 物流功能的建設。
如近期國家發改委、交通部聯合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中,承擔功能較多的城市,亦是中歐班列開行較多的城市。這被分析人士認為(wei) ,中歐班列未來的健康穩定發展,將推動城市功能的轉型升級。
舉(ju) 例而言,鄭州被列為(wei) 陸港型、生產(chan) 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的3類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成都、西安在上述3類基礎上增加了“空港型”,而重慶、武漢則在鄭州的基礎上增加了“空港型”和“港口型”。
汪鳴稱,提出國家物流樞紐的概念,實際上就等於(yu) 把全國的物流網絡分出了層次,最高層次的網絡就是國家物流樞紐構成的網絡,能夠承載和服務於(yu) 製造業(ye) 、服務於(yu) 商貿等產(chan) 業(ye) ,來實現空間上的聚集。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國家並非針對整個(ge) 城市作出上述規劃,而是以具體(ti) 項目為(wei) 載體(ti) ,“城市本身就是一個(ge) 物流樞紐,而國家發布的物流樞紐規劃,是希望城市中以一個(ge) 或多個(ge) 具體(ti) 的項目為(wei) 載體(ti) ,發展相應的樞紐功能。”汪鳴稱。
具體(ti) 的載體(ti) 是什麽(me) ?汪鳴認為(wei) ,相關(guan) 城市的鐵路物流港將是重要的代表。
他表示,尤其是在國家提出“要擴大國內(nei) 市場”這個(ge) 戰略任務後,承載的西部現代化發展產(chan) 業(ye) 的組織功能的鐵路港更應該先發一步,如以中歐班列為(wei) 載體(ti) 的成都鐵路港,完全可以成為(wei) 涵蓋生產(chan) 服務、商貿服務等多功能組合式的樞紐,以推動整個(ge) 城市的物流樞紐功能升級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9年,發展“供應鏈樞紐”被多個(ge) 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提及,包括成都、武漢等城市均希望借助物流與(yu) 地方產(chan) 業(ye) 的配合,發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yu) 供應鏈管理所所長王國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盡管很多內(nei) 陸城市都希望構建供應鏈樞紐,但與(yu) 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較,仍處於(yu) 建設供應鏈樞紐的基礎階段,“如在供應鏈金融方麵,很多內(nei) 地的金融機構是不認可的。”王國文稱,“因此內(nei) 陸城市應該以發展中歐班列為(wei) 背景,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
對此方麵,周俊波稱,2019年成都探索的一個(ge) 方麵,即與(yu) 社會(hui) 資本一起建設物流、貿易、金融、產(chan) 業(ye) 等運貿一體(ti) 化服務平台,並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增加物流通道的經濟效應和吸附度。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