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5 09:35:24 浙江物流網

日前,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底,廣州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力爭(zheng) 達40%以上。此外,《意見》強化了生活垃圾的源頭控製,要求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探索建立快遞包裝物強製回收製度,減少包裝性廢物。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我國網購規模迅猛增長。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ye) 業(ye) 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yi) 件,同比增長28%,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ti) 。據有關(guan) 數據測算,去年全國快遞業(ye) 消耗包裝箱192億(yi) 個(ge) 、編織袋58億(yi) 個(ge) 、塑料袋150億(yi) 個(ge) 、膠帶300億(yi) 米。隨著快遞業(ye) 務從(cong) 城市向農(nong) 村延伸,快遞包裝物的消耗量將不斷增加,由此造成的包裝性廢物垃圾以及環境汙染問題確實值得關(guan) 注。
在此之前,已經有電商平台和快遞企業(ye) 嚐試快遞包裝物的回收。比如,去年3月,順豐(feng) 快遞成立包裝實驗室,啟動研製可循環利用快遞包裝。去年8月,成都多家電商物流公司試點快遞包裝回收業(ye) 務。今年3月,阿裏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hui) 啟動了“回箱計劃”,在北上廣深等十個(ge) 城市全麵開展快遞紙箱回收行動,然後將回收的紙箱送至紙廠,廢紙箱被加工成新的紙箱。由此不難看出,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已經在市場中起步。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市場行為(wei) 既為(wei) 快遞包裝強製回收探索了經驗,同時也揭示了問題——雖然快遞包裝回收的市場行為(wei) 不斷湧現,但卻沒能像共享單車一樣短時間內(nei) 鋪滿街頭。原因或許在於(yu) ,一方麵,電商為(wei) 了獲得良好口碑,不惜用廉價(jia) 材料重複包裝,而快遞企業(ye) 一般以商品重量計費,快遞的商品越重收費越高,由此導致商品過度包裝居高不下;另一方麵,如果由銷售者或者銷售平台、快遞企業(ye) 出於(yu) 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長期從(cong) 事快遞包裝物回收,勢必會(hui) 增加銷售者或企業(ye) 的運營成本。所以,快遞包裝回收的市場表現雖此起彼伏,卻往往不可持續。
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包裝回收就需要有政策約束和引導。比如在德國,包裝法規定了生產(chan) 者延伸責任製度,任何材料的生產(chan) 實體(ti) 都要對材料在達到使用壽命後而產(chan) 生的廢棄物負責,並自行承擔回收費用,或者向回收利用係統付費,由後者代為(wei) 回收。而美國很多州則是根據企業(ye) 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ye) 相關(guan) 的稅收。顯然,有了獎懲政策,綠色包裝的推行也好,包裝物的回收也罷,都會(hui) 向著更節約型和環保型轉變。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規定,鼓勵企業(ye) 回收包裝材料,以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然而,隻有鼓勵似乎還不夠,建立快遞包裝物強製回收製度,需要更明確的獎懲政策配套。回收主體(ti) 怠於(yu) 履行責任,將受到怎樣的市場懲處;回收主體(ti) 積極履行責任,能不能得到稅收等方麵的惠顧,以平衡由此增加的運營成本,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隻有理清了責、權、利問題,強製回收才會(hui) 有效落地。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