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見證40年】徐祖遠:中國水運發展前所未有的四十年

發布時間:2018-12-19 09:16:00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1976年參加工作,從(cong) 船員到船長;上岸後做過貨代,當過航運企業(ye) 高管;擔任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期間一直分管水運行業(ye) ,卸任後擔任中國航海學會(hui) 理事長、中國航海博物館館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徐祖遠有著豐(feng) 富的水運行業(ye) 工作經曆,我們(men) 的采訪就從(cong) 他的工作經曆聊起。

“今年我退休了,我的職業(ye) 生涯一直在水運行業(ye) ,主要是在改革開放40年中走過來的,親(qin) 眼目睹、親(qin) 身經曆了水運發展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我的全部工作經曆融入了祖國水運事業(ye) 發展最快的階段。”徐祖遠用10個(ge) “前所未有”來描述40年水運行業(ye) 的發展變化:

一是船隊規模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船隊規模隻有1600多萬(wan) 噸,現在已經達到約2.57億(yi) 噸。

二是港口能力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改革開放初期,全國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隻有133個(ge) ,現在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已達2366個(ge) 。

三是內(nei) 河航運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內(nei) 河港口沒有萬(wan) 噸級泊位,現在有418個(ge) ,全國內(nei) 河航道通航裏程約12.7萬(wan) 公裏,內(nei) 河船平均噸位成倍增加。

四是海員隊伍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改革開放初期,沒有詳細的船員統計數據,大約是25萬(wan) 名左右。截至2017年年底,注冊(ce) 船員已達148.3萬(wan) 名,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每年外派海員13.9萬(wan) 人次。

五是海事和海上救助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海事、救撈隊伍快速發展,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打撈水平快速提升。目前,海事監管範圍由港區延伸至專(zhuan) 屬經濟區,擁有各類海事巡邏船、航標船等1200多艘;海上專(zhuan) 業(ye) 救助船已經達到78艘,救助直升機20架,在我國沿海初步構建起完善的海空立體(ti) 救援體(ti) 係。

六是船舶檢驗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截至2017年年底,國內(nei) 船舶檢驗機構共檢驗登記船舶22萬(wan) 多艘,總噸位超1.8億(yi) 噸;全國共有注冊(ce) 驗船師7828名。中國船級社的入級船總噸位已達1.4億(yi) 多噸,114個(ge) 檢驗服務網點跨越四大洲。

七是水運科技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深水碼頭建設、巨型複雜河口航道整治技術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集裝箱自動化碼頭裝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型集裝箱港口機械研發與(yu) 製造走在世界前列。

八是航海文化的發展速度前所未有。創建了設施一流的中國航海博物館和中國港口博物館,中國航海日已確立了14年,通過航海日的一係列活動,廣泛宣傳(chuan) 了航海及海洋知識,普及了航海技術,弘揚了航海文化。

九是內(nei) 地與(yu) 港澳、大陸與(yu) 台灣地區的水運界交流合作發展深度前所未有。

十是國際海事的參與(yu) 力度前所未有。中國已連續15次擔任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2017年,我國代表首次當選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hui) 主席,國際海事話語權顯著提升。

“看起來這些數字呈現的是發展速度的變化,其中也體(ti) 現了水運行業(ye) 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徐祖遠說。

繁忙的上海港外高橋碼頭。

改革開放是我國集裝箱運輸發展最鮮明的特點

改革開放之初,徐祖遠做過集裝箱船船長,主要跑中日航線。他駕駛的船不到500標箱,經常停靠日本碼頭。看到那裏的碼頭可以停靠上千標箱的全集裝箱船,先進的港機作業(ye) 代替了碼頭工人的肩背手扛,非常令人羨慕。

1978年徐祖遠在廣州遠洋公司“永豐(feng) 海”輪任二副。

隨著改革開放後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進出口貨物快速增長,集裝箱運輸也因此迅速發展起來。

1978年9月,中遠集團“平鄉(xiang) 城”輪裝載162個(ge) 集裝箱從(cong) 上海駛往澳大利亞(ya) ,開辟了我國第一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

從(cong) 1979年到1990年的11年間,是我國集裝箱運輸市場逐步形成並初具規模的時期。在這期間,誕生了我國第一個(ge) 集裝箱專(zhuan) 業(ye) 碼頭公司——上海港國際集裝箱運輸公司,第一個(ge) 集裝箱專(zhuan) 業(ye) 碼頭——天津港三港池21段集裝箱泊位。在國際集裝箱快速發展的同時,內(nei) 貿集裝箱運輸從(cong) 無到有,也逐步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徐祖遠談起我國沿海第一條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時他在廣州海運集團任職,這是一家以沿海運輸為(wei) 主要業(ye) 務的航運企業(ye) 。1997年4月5日上午,從(cong) 廣州開往上海的集裝箱班輪起航,開啟了縱貫我國沿海南北航線的集裝箱班輪運輸。

2007年11月28日,10年之後,我國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1億(yi) 標箱。彼時,徐祖遠已任交通部副部長。在天津港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時任交通部部長李盛霖和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共同按下按鈕,我國港口2007年第1億(yi) 個(ge) 集裝箱緩緩起吊。徐祖遠在現場致辭中表示,我國集裝箱運輸從(cong) 被動適應對外經貿發展需要,到覆蓋全球形成遠洋幹線班輪網絡、支撐國際經貿發展;從(cong) 支線喂給港到幹線樞紐港地位全麵提升,從(cong) 遠洋、沿海運輸到中西部內(nei) 河航運協調發展,加快了我國水路運輸結構調整和升級現代化進程,集裝箱運輸發展始終與(yu) 時代同步前進。

“我一直認為(wei) ,改革開放是我國集裝箱運輸發展最鮮明的特點。我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曆程,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曆程。”徐祖遠特意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

1979年至1989年,我國集裝箱吞吐量從(cong) 1萬(wan) 標箱發展到100萬(wan) 標箱用了10年;1989年至1998年,從(cong) 100萬(wan) 標箱到1000萬(wan) 標箱用了9年;1998年至2004年,從(cong) 1000萬(wan) 標箱到5000萬(wan) 標箱用了6年;2004年至2007年,從(cong) 5000萬(wan) 標箱到1億(yi) 標箱用了3年;2007年至2014年,從(cong) 1億(yi) 標箱到2億(yi) 標箱隻用了7年時間。

2018年8月,英國勞氏日報發布了2017年全球100大集裝箱港口排名,中國有24個(ge) 港口入圍。世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國有7個(ge) ,其中上海港連續八年居全球第一,成為(wei) 國際集裝箱港口發展的領跑者。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速是連三跨五、突飛猛進,如果沒有這樣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就會(hui) 嚴(yan) 重製約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徐祖遠說。

2003年7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wan) 標準箱。

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我國集裝箱大型現代裝卸設備也從(cong) 依賴進口發展到自主創新、主導世界市場;港口建設從(cong) 學習(xi) 國外起步,到自力更生建成世界一流現代化集裝箱碼頭;集裝箱港口裝卸作業(ye) 從(cong) 效率低下,到屢創世界紀錄,直至青島港、洋山港等全自動化碼頭建成營運,已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

推動船員體(ti) 麵勞動

中國得到國際認可

海運業(ye)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海員的貢獻,世界上一半的人會(hui) 受凍,另一半人會(hui) 挨餓”。徐祖遠做過12年海員、16年船東(dong) ,對海員有著非常深的感情。回顧40年水運發展曆程,他一定要談談船員發展,特別是事關(guan) 船員體(ti) 麵勞動的一件大事。

2006年2月,第94屆國際勞工(海事)大會(hui) 在日內(nei) 瓦召開,時任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和我國常駐聯合國日內(nei) 瓦辦事處代表沙祖康大使率領我國政府、船東(dong) 、船員三方代表團出席了這次會(hui) 議。為(wei) 期三周的大會(hui) 最終通過了《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簡稱《公約》),為(wei) 海運業(ye) 製定了全球統一的海員社會(hui) 和勞動保護國際標準。

我國是最早參與(yu) 《公約》製定的國家之一,在《公約》製定過程中,結合自身實踐及海運業(ye) 發展趨勢,通過長期的艱苦工作對《公約》的形成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最終大會(hui) 以314票讚同、0票反對、4票棄權的結果正式通過《公約》。“這說明,絕大多數與(yu) 會(hui) 代表非常認可這一公約。”回憶起那個(ge) 場景,徐祖遠仍難掩喜悅之情。

“我當過船員,做過船東(dong) ,在政府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都工作過,還擔任了國際海事組織首屆海事大使,我不僅(jin) 了解船員,更知道讓船員能夠‘體(ti) 麵工作’、維護好他們(men) 權益的重要性。”徐祖遠說,我國是海員大國,也是海員勞務貿易大國,加入《公約》對維護我國海員權益以及我國航運業(ye) 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2006年,徐祖遠出席國際海事勞工大會(hui) 。

《公約》通過後,交通運輸部同相關(guan) 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製定實施文件,完善履約措施,發揮全國海上勞動關(guan) 係三方協調機製作用,積極推進《公約》在我國落地。

“我們(men) 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了我國海員勞動立法,同時著手建立有效的勞工監察機製。”徐祖遠回憶說。

2007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72次常務會(hui) 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2015年8月29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六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並向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勞工局遞交《公約》批準書(shu) ,次年11月12日,《公約》對中國生效。我國成為(wei) 第68個(ge) 批準《公約》的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

2006年,徐祖遠出席國際海事勞工大會(hui) 。

隨後,在全國海上勞動關(guan) 係三方協調機製框架下,中國籍國際航行和國內(nei) 沿海航行商船船員的上船工作最低要求、就業(ye) 條件、健康保護和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逐步與(yu) 國際接軌,船員權益得到進一步保護。

“《公約》的批準和實施,彰顯了我國以人為(wei) 本的執政理念,宣示了我國切實維護海員勞動者權益、致力於(yu) 構建航運業(ye) 公平競爭(zheng) 環境的意願和決(jue) 心。”徐祖遠說,從(cong) 現在實施情況看,《公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船員權益得到了保障,體(ti) 現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在國際海事界受到普遍讚譽。

這是最好的聖誕禮物

在改革開放40年我國遠洋運輸發展過程中,有一件特殊的重要事件,與(yu) 遠洋船舶及船員的安全密切相關(guan) ,這就是自2008年開始的我國海軍(jun) 在印度洋、亞(ya) 丁灣海域的護航行動。

中國海軍(jun) 赴亞(ya) 丁灣、索馬裏海域第二批護航編隊官兵在甲板上分區列隊,向祖國和人民莊嚴(yan) 敬禮,揮手致意。

徐祖遠回憶,2007年,印度洋海域的亞(ya) 丁灣、索馬裏地區海盜猖獗,使這一地區的航行安全受到極大威脅。我國每年約有1000多艘商船通過亞(ya) 丁灣經蘇伊士運河前往歐洲,這條橫跨印度洋的航線對我國的石油、糧食、集裝箱運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當時聯合國安理會(hui) 及國際海事組織先後通過了4個(ge) 決(jue) 議,呼籲有海上保障能力的國家參與(yu) 該海域的護航。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jun) 委領導審時度勢,決(jue) 定派出海軍(jun) 艦艇赴該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中國是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中國政府正式決(jue) 定派軍(jun) 艦參與(yu) 護航,這個(ge) 消息必須要告知國際海事組織。”徐祖遠告訴記者,我國海軍(jun) 護航第一次編隊出航時間定在2008年12月26日,中國駐英國使館海事處唐國梅參讚提前將這一決(jue) 定通報給國際海事組織,時任秘書(shu) 長米喬(qiao) 普勒斯激動地站起來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聖誕禮物。

中國海軍(jun) 艦艇編隊抵達亞(ya) 丁灣海域護航。

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jun) 委的統一部署,交通運輸部和海軍(jun) 等有關(guan) 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協助落實參與(yu) 護航行動的各項工作。海事部門、中國船級社、中國航運企業(ye) 駐外機構等都積極為(wei) 護航行動提供支持和服務。交通運輸部還選派了優(you) 秀船長作為(wei) 聯絡員,構建起被護商船和護航軍(jun) 艦之間的聯係平台,他們(men) 也因此被譽為(wei) “亞(ya) 丁灣護航的無名英雄”。

“從(cong) 2008年年底到現在,我國海軍(jun) 護航行動整整十年了,這一行動是保障我國國際貿易和海上運輸安全的重大決(jue) 策,是依據國際法有關(guan) 規定和聯合國安理會(hui) 有關(guan) 決(jue) 議行使權利、履行責任的正義(yi) 之舉(ju) ,也是對我國包括港澳台遠洋運輸船舶、廣大海員和漁民最切實的關(guan) 懷和最有效的保護。通過護航行動,為(wei) 我國參與(yu) 國際海上運輸保障、共同維護海上安全積累了寶貴經驗,譜寫(xie) 了軍(jun) 政、軍(jun) 民團結的新篇章。”徐祖遠說。

據統計,截至2018年10月,我海軍(jun) 護航艦隊已完成1181批次6573艘船舶的護航任務。

中國水運發展未來更美好

40年來,我國水運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創造了世界水運發展的奇跡,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徐祖遠認為(wei) ,主要原因是交通運輸部曆屆黨(dang) 組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把握了“五個(ge) 始終堅持”:

一是始終堅持以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為(wei) 方針,不斷探索改革發展的新舉(ju) 措,走出一條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水運發展突飛猛進的新路子;

二是始終堅持以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為(wei) 導向,抓住世界經濟帶來的新機遇,攻堅克難,排除幹擾,持續加快水運發展的速度;

三是始終堅持以交通行業(ye) 發展的總要求為(wei) 目標,找準改革發展的突破口,聚焦對外開放的新變化,走外延式快速發展與(yu) 內(nei) 涵式結構調整相結合的路子,逐步達到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四是始終堅持以行業(ye) 科技搶先發展為(wei) 引領,加快培養(yang) 行業(ye) 人才隊伍,創新技術進步,使水運發展有可持續的驅動力;

五是始終堅持以水運安全保障為(wei) 基礎,不斷健全安全法規,完善安全體(ti) 係,使水運快速發展有牢固的保障力。

徐祖遠談中國水運未來的發展前景。

對於(yu) 中國水運未來的發展前景,徐祖遠表示,4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水運發展的成就令世界矚目、國人鼓舞,但應當看到,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日益凸顯,行業(ye) 轉型發展、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挑戰同在的形勢下,我國水運行業(ye) 依然存在不少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為(wei) 此,他提出五點希望:

一是希望水運行業(ye) 抓住交通強國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快水運行業(ye) 在綜合交通建設中的深度融合進程,使其發揮更好、更優(you) 、更強的支撐作用。

二是希望水運行業(ye) 抓住全球性調整的戰略機遇,加快國際化的進程,加固發展中的底板,拔高發展中的長板,補足發展中的短板,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的發展理念,加大國際海事人才培養(yang) 力度,穩步擴大我國水運在世界海運業(ye) 的影響力、帶動力和競爭(zheng) 力。

三是希望水運行業(ye) 抓住科技革命的轉化機遇,加快培養(yang) 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搶占科技發展的製高點,注重基礎性研究,鼓勵探索和創新,不斷發展航運生產(chan) 力,不斷提升產(chan) 學研用的融合能力,為(wei) 行業(ye) 的可持續發展不斷集聚驅動力。

四是希望水運行業(ye) 抓住國際海員隊伍結構調整的難得機遇,加快完善海員職業(ye) 政策,提高海員的福利待遇,保障海員的權益,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從(cong) 事航海職業(ye) ,提高海員勞務在國家服務貿易中的比重,為(wei) 擴大就業(ye) 走出新路徑。

五是希望水運行業(ye) 抓住平安交通建設的關(guan) 鍵時期,不斷提升水上安全保障能力,積極參與(yu) 國際合作,重視海上風險的防控管理,使裝備建設與(yu) 治理能力相統一,參與(yu) 國際海事開放合作與(yu) 強化內(nei) 部管理相統籌,確保海上人命安全和環境安全,為(wei) 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11月6日至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上海期間強調,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要有勇創世界一流的誌氣和勇氣,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創造更多世界第一。

“未來中國水運的發展,必須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dang) 的十九大的戰略決(jue) 策,圍繞‘兩(liang) 個(ge) 百年’目標,以交通強國、航運強國建設為(wei) 總任務,用勇創世界一流的信心和勇氣,努力創造更多的世界第一,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徐祖遠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