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硬件設備的智能化是道必答題

發布時間:2018-12-04 07:58:45 物流沙龍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依賴人力的物流行業(ye) 正努力從(cong) 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cong) 傳(chuan) 統模式向智能物流升級。麵對新時代的種種挑戰,“小米加步槍”的傳(chuan) 統裝備已不能滿足物流業(ye) 的快速發展,傳(chuan) 統降本增效的方式已行至盡頭,如果不大規模地應用智能化設備,物流企業(ye) 麵臨(lin) 的不是能否走遠,而是能否生存的大問題。目前,在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等領域,物流硬件設備都處於(yu) 智能化進程中,今天就讓我們(men) 介紹一下那些已經充分商用和將會(hui) 商用的智能硬件設備。

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

“中國的倉(cang) 儲(chu) 管理就是看守倉(cang) 庫、搬運貨物,實在太累了。”相信幾年前這還是大部分人對於(yu) 物流倉(cang) 儲(chu) 的印象,那時人是搬運揀貨的主體(ti) ,每天走4萬(wan) 步很正常,高峰時期每個(ge) 人手持訂單拉著拖車來回折返跑,拚命幹活還是解決(jue) 不了物流滯後的問題。

隨著我國倉(cang) 儲(chu) 物流的升級,物流裝備正從(cong) 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其中,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的應用格外典型。應用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進行智能揀選、智能分揀和智能搬運之後,工作人員隻需要每天走4千步就夠了。今年“雙十一”前投入使用的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倉(cang) 庫——菜鳥“未來園區”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近3萬(wan) 平方米的庫區內(nei) ,近700台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各司其職,形成了一個(ge) 繁忙的智能運輸和工作係統,串接了包裹生產(chan) 的所有業(ye) 務流程。這背後是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供應商快倉(cang) 和菜鳥一起進行機器人集群調度。

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工業(ye) 機器人實現自動化不同,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可以利用機器視覺、路徑規劃、機械控製、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實現更複雜的擬人操作。快倉(cang) CEO楊威更是提出了“五年內(nei) ,實現四麵牆內(nei) 智能駕駛,讓人類不再搬運”的目標。

近年來,智能倉(cang) 儲(chu) 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不斷成熟,前不久快倉(cang) 推出了可以實現無碼導航的第三代智能機器人,另一大巨頭Geek+也宣布將向著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方向發展,建立更多生態體(ti) 係,新產(chan) 品已進入研發期。

目前倉(cang) 儲(chu) 機器人行業(ye) 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0億(yi) 美元左右,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兩(liang) 者占據了全球八成的市場容量,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的增速為(wei) 38%,中國的增速為(wei) 88%。在中國智慧物流市場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倉(cang) 儲(chu) 機器人市場有望領先。

無人叉車
提到無人叉車的優(you) 勢,人們(men) 一般想到的是節省了叉車司機的招聘、培訓、試錯成本;其次就是,無人叉車比叉車司機更高效、穩定、精準。但除此之外,無人叉車還有幾個(ge) 突出的優(you) 勢:可以大幅降低產(chan) 品、材料和場地方麵的損耗,並保證作業(ye) 環境安全;可以在惡劣場景下執行物料搬運;可按需租用;更適用於(yu) 大規模作業(ye) ,多輛同時行駛,自動避讓,貨物擺放精確規範;更加柔性化,適應性更為(wei) 廣泛。

11月23日,智久無人叉車商用落地德邦快遞浦東(dong) 分撥中心,當天智久和德邦聯合舉(ju) 辦了無人叉車和叉車司機的對抗賽,結果證明,在速度方麵二者不分伯仲,但無人叉車在多機調度、多車協同、行走路徑優(you) 化等方麵更具備優(you) 勢,而且一方麵無人叉車的狀態不會(hui) 像叉車司機那樣出現下滑;另一方麵,叉車司機的精力體(ti) 力有限,而在技術的加持下,無人叉車性能的上升空間非常巨大。

目前,無人叉車的應用可以使倉(cang) 內(nei) 成本下降30%,毛利潤增加7%。此外,通過監控係統,可以看到每台叉車的位置和運行情況,同時可以發布指令指揮叉車的運行和工作,1個(ge) 人就可以實現對多台叉車的調度和使用,節省了人力。

可穿戴設備

一件飲料酒水類商品的重量約為(wei) 10~20kg,電商大促時一名倉(cang) 儲(chu) 工人一天需要彎腰3000次,持續這樣的操作對工人的身體(ti) 消耗很大。今年618期間,京東(dong) 物流為(wei) 員工配備了升級後的第2代外骨骼機器人,材料更為(wei) 輕便,控製係統升級為(wei) 自動控製+藍牙手套自主控製雙模式,助力提升了60%,最高可助力員工從(cong) 容搬運50公斤。外骨骼機器人應用自適應學習(xi) 算法、多套控製係統等先進技術和儀(yi) 器,可以大幅增加使用者的力量和速度,短時間內(nei) 可以使倉(cang) 庫中的整體(ti) 效率提高30%以上。如果在分揀、打包、裝卸車等關(guan) 鍵物流環節規模應用,長期來看,可以為(wei) 倉(cang) 儲(chu) 配送提升運營效率200%以上。

無人卡車

目前我國有1600萬(wan) 名長途貨運卡車司機,物流企業(ye) 人力成本高,卡車司機工作環境艱苦,無人卡車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雖然無人駕駛領域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但由於(yu) 卡車、尤其是重卡在物流運輸中常起到的作用是公路轉運,大部分行駛路段為(wei) 高速公路,因此行駛環境相對城市道路簡單很多,故業(ye) 內(nei) 大多認為(wei) 自動駕駛將從(cong) 物流領域開始。無人卡車的優(you) 點在於(yu) :大幅度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節省人力成本、燃料成本,降低運輸費用;數據透明,全程可控。當前,在無人駕駛卡車領域,主要有電商物流企業(ye) 、新創造車企業(ye) 、傳(chuan) 統主機廠三類企業(ye) 入局。

今年4月,G7與(yu) 普洛斯、蔚來資本聯合宣布,共同出資組建由G7控股的新技術公司嬴徹科技,研發基於(yu) 自動駕駛、新能源技術和物流大數據的全新一代智能重型卡車,探索創新物流資產(chan) 服務模式。
5月,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肖軍(jun) 表示,京東(dong) 矽穀研究院正在研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目前已經在美國一些獲得授權的道路上完成了2400小時的智能駕駛超級測試,可自動完成高速行駛、自動轉彎、自動避障繞行、緊急製動等絕大部分有人駕駛功能。

幾乎跟京東(dong) 同步,蘇寧無人重卡“行龍一號”在上海奉賢完成首測。該無人卡車載重40噸,采用深度傳(chuan) 感器融合技術,在無人駕駛感知、認知、決(jue) 策、控製層麵技術領先,能夠在駕駛速度達80km/h時能實現安全自動駕駛。即使是在高速場景下,也能在300米外精確識別障礙物,並以25毫秒的反應速度來控製車輛進行緊急停車或者繞行避障等措施。

7月,百度聯合陽光融匯資本向獅橋集團投資10億(yi) 元人民幣,獅橋也將加入百度的無人駕駛開源平台Apollo。同時三方將聯合主機廠等合作夥(huo) 伴成立一家獨立公司研發自動駕駛卡車,建設幹線物流運營解決(jue) 方案。

11月,無人駕駛重貨“德邦快遞麒麟號”在杭州市街頭亮相。該無人駕駛貨車由德邦快遞與(yu) 飛步科技共同研發。未來,德邦快遞計劃從(cong) 輕型卡車開始,預計2018年底推出中型無人駕駛卡車車型。接下來再和沃爾沃等國內(nei) 外廠商合作,將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到大型掛車領域。同在11月,智加科技宣布與(yu) 滿幫集團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圍繞高精地圖數據采集、大型安全自動駕駛車隊商業(ye) 化運營支持和賦能全國長途重卡的智能化改造,雙方將展開深入合作,不斷推進幹線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的產(chan) 業(ye) 落地進程。

目前,京東(dong) 、蘇寧、東(dong) 風等企業(ye) 都表示將於(yu) 2020年實現無人卡車的商業(ye) 化試運營。
無人機
倉(cang) 儲(chu) 和運輸成本的壓力,是推動無人機更多應用到物流配送領域的原因之一。無人機具有不受地麵交通影響、直線距離配送更快等優(you) 勢,一旦廣泛運用,最有可能先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配送的問題,同時也將加速整合快遞行業(ye) 末端配送的板塊布局。
隨著“幹線—支線—末端”三級智能物流體(ti) 係成為(wei) 物流無人機的主流布局方向,未來三年內(nei) ,“末端級”物流無人機產(chan) 業(ye) 化將加速進行,“支線級”物流無人機則成全球競爭(zheng) 焦點,這三年也成為(wei) 政府與(yu) 行業(ye) 協同推進物流無人機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階段。

今年10月,順豐(feng) 飛鴻-98大型物流無人機正式進行了試飛。11月,順豐(feng) 無人機快遞接駁櫃在贛州南康正式落地應用,可實現無人機全程自動化運行。

京東(dong) 在11月獲得了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全球首個(ge) 省域範圍從(cong) 事末端物流無人機物流配送經營許可證。同月,京東(dong) 在廣西舉(ju) 行了智能物流“無人機”首飛儀(yi) 式,京東(dong) 無人機快遞配送業(ye) 務在廣西正式開通,智能物流體(ti) 係實現了華南全麵覆蓋。蘇寧方麵

其末端小型無人機也基本可以常態化運營,支線和幹線無人機則正在研發測試。

無人機一旦獲得全麵商用,將大大降低對末端人工的依賴,也將提升物流行業(ye) “最後一公裏”配送人、車、貨的安全。

無人配送車+智能配送站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送件模式,無人配送車反應快、運行穩,覆蓋範圍更廣、可送貨物品種更多、“在崗”時間更長。無人車能克服惡劣天氣因素,可24小時全天候運轉,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今年11月,蘇寧無人車“臥龍一號”正式落地成都,並實現常態化運營,這意味著成都成為(wei) 繼北京、南京後,第三個(ge) 實現無人車常態化運營的城市。“臥龍一號”集合了很多高配置,不僅(jin) 包括物聯網、AI、雲(yun) 計算等最新科技元素,還把激光雷達、麵陣雷達、GPS、慣性導航傳(chuan) 感器等有效激活結合,如此便擁有了高精度定位和導航,可以規劃出安全、高效的繞行路徑。

今年618期間,京東(dong) 配送機器人(無人配送車)正式從(cong) 封閉園區走向開放道路,實現全場景規模化應用,目前已經在全國20餘(yu) 個(ge) 城市實現落地。11月,京東(dong) 啟用全球首個(ge) 機器人智能配送站,可同時容納20台配送機器人運轉,該配送站首批覆蓋長沙科技新城周邊區域,站內(nei) 全部采用京東(dong) 3.5代配送機器人,不僅(jin) 具有自主導航行駛、智能避障避堵、紅綠燈識別、人臉識別取貨能力,每台機器人還可一次可配送30個(ge) 包裹。從(cong) 配送能力來看,配送站最高設置每天2000個(ge) 包裹的配送量,同時和片區內(nei) 的傳(chuan) 統物流配送方式相互配合,為(wei) 周邊5公裏居民提供物流配送服務,整個(ge) 區域人機配送比例將達到1:1。

智能快遞櫃

高速增長的快遞包裹量,加之城市勞動力數量不足,完全依靠快遞員上門派送已經不太現實,同時,快遞配送“人難找、門難進、送件慢、收件難”等“最後一公裏”難題突出,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憑借其靈活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優(you) 點,獲得了行業(ye) 的認可。

智能快遞櫃首先是一個(ge) 基於(yu) 物聯網係統的產(chan) 品。每個(ge) 快遞包裹都有自己的單號,快遞在運輸過程的每個(ge) 環節會(hui) 對包裹身份識別,從(cong) 而實現對包裹的跟蹤管理,在此過程中有射頻識別、紅外感應、激光掃描等信息傳(chuan) 感器將包裹連入網;隨後,雲(yun) 計算將物聯網信息與(yu) 互聯網融合。在智能快遞櫃上,同樣嵌有RFID設備識別、攝像頭等數據采集設備,采集設備采集到數據後將傳(chuan) 輸到控製中心,進行處理,處理完再通過各類傳(chuan) 感器實現整個(ge) 終端的運行,包括GSM短信提醒、RFID身份識別、攝像頭監控等。

如今,無論是純電商係的京東(dong) 、蘇寧易購,還是豐(feng) 巢、e棧這類物流係的玩家,抑或是菜鳥、速遞易這種三方平台,都在智能快遞櫃領域秣兵厲馬,加快建設。雖然智能快遞櫃要實現盈利還為(wei) 時尚早,但是它集成了物聯網、智能識別、動態密碼、無線通訊等技術,能夠實現快遞的智能化集中存取,遠程監控和信息發布等功能,對於(yu) 快遞數據的收集有很大幫助。

2018年11月26日,交通運輸部起草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這無疑為(wei) 智能快遞櫃的健康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

此外,還有部分物流相關(guan) 的新興(xing) 技術尚未發展成熟而未能在中國投入商業(ye) 用途,例如倉(cang) 儲(chu) 中的AR/VR技術、最後一公裏中的3D打印等,但前景非常值得關(guan) 注。物流行業(ye) 在新時代麵臨(lin) 的諸多挑戰中,對物流硬件設備的挑戰是很直觀的,關(guan) 係著企業(ye) 的生死存亡。物流硬件設備的智能化絕不能因為(wei) 成本等原因而忽略,因為(wei) 它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