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鐵路供給側改革 重塑冷鏈物流市場格局

發布時間:2018-11-15 08:41:09 物流沙龍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鐵路冷鏈運量大、運距長,可全天候運行,且可全程製冷,技術設備研發力量強、投入大;這些主要的特點,加之正在進行重大的體(ti) 製機製的堅決(jue) 改革,鐵路將充分與(yu) 市場對接,拋棄僵化和與(yu) 官僚體(ti) 製,必然使之成為(wei) 現代冷鏈物流的主要的和優(you) 越的運輸方式。
    我國冷鏈市場發展曆經了數個(ge) 重要節點,尤其以疫苗等新聞事件為(wei) 突破點,表明了政府、企業(ye) 、用戶對這一市場寄予的厚望和急切心情。因為(wei) 從(cong) 冷鏈需求來看,我國不斷壯大的中產(chan) 人口,收入增長、消費升級所蘊育的巨大消費勢能,都直指高端消費——冷鏈消費;可以說,如果不能打開冷鏈這塊巨大潛在消費空間,消費升級也就無從(cong) 談起,消費拉動GDP、消費在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也會(hui) 受到一定削弱。
    與(yu) 此同時,在冷鏈供給端,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我國農(nong) 業(ye) 種植養(yang) 殖業(ye) 有了質的飛躍,產(chan) 能巨大,經濟全球化也使得冷鏈產(chan) 品品種豐(feng) 富、供應充足且價(jia) 格低廉;冷鏈物流從(cong) 設備設施到信息技術應用,從(cong) 倉(cang) 庫到冷鏈地產(chan) ,從(cong) 供應鏈到智慧物流,從(cong) 互聯網到物聯網,對幾乎全部的領域,資金都展開了持續及大規模的投入,技術、裝備原則上不存在大的瓶頸;從(cong) 經營模式上,020、電商、新零售、繽彩紛呈的末端配送方式等;加之近年來,為(wei) 推動冷鏈產(chan) 業(ye) 形成,政府持續出台鼓勵支持政策直至直接的財政補貼及減免稅,冷鏈物流積累了相當的物質技術基礎。
    萬(wan) 事俱備,亦不欠東(dong) 風,但現實中冷鏈物流依舊是問題重重,且遲遲沒有形成重大突破,迄今還沒有跡象顯示出一個(ge) 與(yu) 期望相契合的冷鏈產(chan) 業(ye) 的基本樣貌,冷鏈物流破局期待機遇。
    一、交通運輸“公轉鐵”重大改革及其重要意義(yi)
    今年7月初,國務院、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各方強力推出了“公轉鐵”改革,這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一項極其重大的變革,將建立更好地發揮鐵路在大宗物資運輸、長距離運輸中骨幹作用體(ti) 係。
    “公轉鐵”的重要意義(yi) ,在於(yu) 以下幾方麵:
    首先, 物流業(ye) 作為(wei) 生產(chan) 服務業(ye) ,是供給側(ce) 改革的重要領域。促使鐵路這個(ge) 國有經濟的最後堡壘開放改革,更深刻地參與(yu) 到市場競爭(zheng) 中,釋放存量資源,提供供給增量,在交通運輸與(yu) 物流這個(ge) 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部門發揮主導和骨幹支柱作用,承擔引導物流業(ye)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任。
    一國陸路交通運輸體(ti) 係的水平,主要由鐵路網絡及其運輸能力和經營水平決(jue) 定,我國“公轉鐵”戰略的實施,將重新調整我國陸路運輸的格局和主要動力方式;按照目前數個(ge) 規劃目標,一經建成,將形成國內(nei) 以及“一帶一路”通向周邊國家甚至全球的網路,而航路運輸、海路運輸、公路運輸、各物流節點(場站倉(cang) 儲(chu) 物流配送中心)、城市配送等都將以鐵路網絡為(wei) 主導,共同形成國家綜合運輸體(ti) 係。
    其次,實現交通運輸與(yu) 物流的轉型升級發展。目前我國超過70%的貨運量由公路運輸完成,應充分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適配性,調整優(you) 化運輸結構模式,改變大宗貨物以公路為(wei) 主的運輸方式,轉變為(wei) 貨物運輸多樣化和多式聯運運輸方式;以有效提高運輸組織效率、優(you) 化物流市場格局,降本增效。
    在調整運輸結構方麵,交通運輸部多次提出,要加快推進大宗貨物集疏港,由汽運轉向鐵路運輸,既要做好中長距離貨運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運輸,又要積極做好“公轉鐵”兩(liang) 端公路的短途接駁。
    第三,恢複和保護藍天白雲(yun) 。在發展高質量經濟的主旋律下,我國政府更注重建立現代供應鏈體(ti) 係、注重綠色生態友好、注重社會(hui) 和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正引領供給側(ce) 改革不斷深化。據公開報道,目前我國鐵路、水運、公路單位周轉量運價(jia) 比(普貨)約為(wei) 1:0.13:2.6,能耗比約為(wei) 1:0.7:5.2,碳排放比約為(wei) 1:1.3:10.9,鐵路運輸在實現綠色、低碳新經濟的目標要求下,顯現優(you) 勢。
    我國有著全球最多的人口,有著廣袤的土地和不斷發達的農(nong) 業(ye) ,有著全球最完備的第一第二部類製造業(ye) 體(ti) 係,是全球工業(ye) 品產(chan) 量最大、品類最多的“世界工廠”;疆域遼闊,產(chan) 業(ye) 縱深深刻,物流應用場景豐(feng) 富、發展空間廣闊,正值商貿物流成熟以及工業(ye) 物流興(xing) 起的曆史相遇;這是物流與(yu) 交通運輸業(ye) 發展最肥沃的土壤。而同時,生產(chan) 力發展不均衡、交通運輸體(ti) 係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市場呼喚建立強大的綜合運輸體(ti) 係。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建設,鐵路網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網,高鐵網裏程世界第一,完全有能力承接曆史的重任。
    二、冷鏈物流技術和裝備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和困難
    生鮮食品是冷鏈運輸的主角,安全、及時、保鮮是對冷鏈運輸最基本要求。
    公路運輸由於(yu) 監管難度大,冰塊+棉被+泡沫箱等“土保溫”仍是主要的冷藏方式,甚至還在大量使用改裝車,全程溫控更是難以達到;這些運輸方式不僅(jin) 增加了成本,浪費了社會(hui) 運能資源,更帶來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隱患,也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對煤炭、礦石、鋼鐵、水泥等大宗能源、工業(ye) 原材料的運輸,京津冀、長三角已經明令禁止公路運輸,冷鏈運輸盡管相對體(ti) 量小,但其公路運輸也極有可能被禁止。
    冷鏈食品安全,不僅(jin) 是“產(chan) ”出來的,也是“運”出來的。
    鐵路冷鏈運量大、運距長,可全天候運行,且可全程製冷,技術設備研發力量強、投入大;這些主要的特點,加之正在進行重大的體(ti) 製機製的堅決(jue) 改革,鐵路將充分與(yu) 市場對接,拋棄僵化和與(yu) 官僚體(ti) 製,必然使之成為(wei) 現代冷鏈物流的主要的和優(you) 越的運輸方式。
    由此我們(men) 首先判斷,“公轉鐵”對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是一個(ge) 巨大的衝(chong) 擊,目前是大宗原材料黑貨,未來可能白貨市場也以鐵路運輸為(wei) 主,隻有短途的白貨走第三方,冷鏈也應包含在其中,如此,公路運輸的大部分將由鐵路替代。鐵路冷鏈貨運改革提出了“門到門”策略,同時建立自己的集貨和配送體(ti) 係,我們(men) 預計三方冷鏈物流訂單將銳減。
    其次,我們(men) 判斷,由於(yu) 第三方公路貨運大幅縮減,為(wei) 第三方運輸服務的企業(ye) 業(ye) 務收入大幅減少,例如車貨匹配平台、汽修廠、加油站,以及各類不與(yu) 鐵路銜接的中轉站場、冷庫等,都將麵臨(lin) 經營困難局麵。
    第三,相關(guan) 設備的淘汰。目前,還有改裝的冷鏈運輸車在大量使用,相信新的海鐵、公鐵、鐵水等聯運方式,將對物流設施設備提出標準化要求,提升技術、裝備門檻是必然。
總的來說,由於(yu) 一條供應鏈的建立和成功運營,必須存在溢出利潤在整個(ge) 鏈條上進行分配,否則將無法形成完整鏈條閉環;“公轉鐵”使鐵路運能的釋放作為(wei) 整個(ge) 綜合運輸體(ti) 係的利潤源,企業(ye) 隻有加強與(yu) 鐵路的銜接,締結合作關(guan) 係,才有繼續發展的更大機會(hui) 。
    第三方物流運輸企業(ye) 、技術裝備企業(ye) 等要加快轉型步伐,在鐵總布局中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輸時代;對於(yu) 其他可能的改變,希望我們(men) 的思路能夠幫助到企業(ye) 結合自身情況作出判斷。
    三、冷鏈物流新格局的形成和物流技術裝備企業(ye) 的市場機會(hui)
    2016年2月《鐵路冷鏈物流網絡布局“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布,提出了包括主要任務、發展路徑,以及時間表和路線圖等關(guan) 於(yu) 鐵路冷鏈物流的全麵內(nei) 容。
    規劃中提出,鐵路將在全國建設82個(ge) 鐵路冷鏈物流基地,冷庫容量規模達到300萬(wan) 噸至500萬(wan) 噸;而在《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展規劃(2018-2020年)》中,更是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冷鏈運量800萬(wan) 噸以上”的目標。
    相關(guan) 規劃為(wei) 冷鏈產(chan) 業(ye) 提供了巨大商機。在“公轉鐵”新格局之下,物流技術與(yu) 設備企業(ye) 除滲到鐵路冷鏈物流中的技術和設備外,更多地在於(yu) 最先、最後兩(liang) 個(ge) “一公裏”方麵;因為(wei) 雖然“門到門”是鐵路冷鏈服務目標,但鐵路冷鏈不能包打天下,要想實現不“斷鏈”,必須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理念,共同打造冷鏈多式聯運的新架構。
    目前,已經有眾(zhong) 多企業(ye) 在鐵路冷鏈物流領域實施布局。
    1.硬件
    9月中旬,中國中車發布了時速超過250公裏的貨運動車,這將對當前國內(nei) 快遞和貨運市場格局產(chan) 生重大影響,以此技術和設備為(wei) 主幹的一係列技術設備研發應用,將快速推動形成我國鐵路快速貨運網路,建立起以鐵路為(wei) 骨幹的綜合運輸一體(ti) 化平台。
    中集冷藏箱開發了新的係列冷藏箱,在無人值守情況下可連續運轉20天、箱內(nei) 溫度可以恒定在-25℃至25℃之間任意溫度,中集冷藏箱還開發了蓄能箱、花卉箱等多種應用於(yu) “一帶一路”的長途冷鏈專(zhuan) 用設備。
    中鐵特貨與(yu) 中國中車研製出由BX1K型集裝箱專(zhuan) 用平車與(yu) B23型機械保溫車組成的冷藏集裝箱運輸車組,應用於(yu) 冷鏈物流水鐵聯運新模式。其核心優(you) 勢是隨車配備動力製冷設備,極大提高了編組的柔性、發貨的時效性;同時,最低達-25℃的溫度,長運距  持續製冷,還可以在一個(ge) 集裝箱中根據不同貨物的保溫要求調節各自適合的溫度。冷藏箱自帶製冷動力,解決(jue) 了海運冷藏箱在國內(nei) 無鐵路運輸的曆史,填補了鐵路不帶動力冷藏運輸貨物的空白,標誌著我國鐵路冷藏箱技術應用與(yu) 國際接軌。
    中鐵鐵越的“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采取“車船直取”、“甩掛運輸”等方式,實現冷藏集裝箱海運、鐵路班列、公路短駁全程無縫轉運;“汽車整車多式聯運業(ye) 務”實現商品汽車整車集裝箱單元化及零配件鐵水聯運業(ye) 務;“零擔貨物‘散改集’多式聯運業(ye) 務”利用“一噸箱”、“整理箱”等標準化運載工具,實現零擔貨物“散改集”和不拆箱快速轉運。
    中鐵鐵龍在冷藏箱加入了智能化和物聯網業(ye) 務內(nei) 容,通過互聯網、GPRS、傳(chuan) 感器實現冷藏箱貨物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中鐵鐵洋作為(wei) 中國鐵路冷藏箱跨境運輸的唯一市場主體(ti) ,與(yu) 漢歐物流公司對鐵路冷藏箱進行深入研發,使運輸沿途掌控力、以及突發情況解決(jue) 能力達到長途冷鏈規定的要求。
    中車250公裏貨運動車組除了安全、經濟、可靠、高效;集裝化裝卸也是突出的優(you) 勢。全開啟式車廂,車廂一側(ce) 可大幅麵打開,叉車可直接裝卸貨物,並且采用新型標準集裝器技術進行集裝化裝卸、周轉、運輸及固定,集裝化裝卸減少倒裝時間和人工成本,生鮮果蔬等冷鏈產(chan) 品是其重要應用。
    华体会登录界面托盤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吳清一教授認為(wei) :以集裝箱為(wei) 作業(ye) 單位可以極大提高港口站場裝卸作業(ye) 效率、節約勞動、降低成本,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而更具代表性的是托盤,因為(wei) 涉及企業(ye) 生產(chan) 、商業(ye) 流通的全部環節,可以實施門到門的運輸,應用更為(wei) 普遍;集裝箱和托盤統一標準已經製定,當前的重點在於(yu) 使它們(men) 與(yu) 物聯網進行係統性結合。
    “公轉鐵”還增強了新能源車應用的合理性。在鏈庫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冷鏈物流車研究報告》中顯示,冷鏈用新能源車增長了近50%;在短駁運輸中,預計2年後將是冷鏈新能源車集中上市時間。此外,由於(yu) 無人駕駛新技術冷鏈車輛將可能更多應用於(yu) 短駁和城市配送,也將曙光初現。
    在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技術裝備研發方麵,凱雪冷鏈與(yu) 中科院建立聯合技術研究院,從(cong) 田間預冷設備、冷藏運輸設備、冷庫倉(cang) 儲(chu) 到最後五公裏冷藏配送、零售製冷櫃,對冷鏈進行覆蓋全流程的研究。
    2.冷庫配送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
    重點說明冷庫配送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是因為(wei) 在“公轉鐵”下鐵路為(wei) 主的全程冷鏈中,前端集貨上貨和後端卸貨配送是目前兩(liang) 個(ge) 限製性環節,是主要的難點。倉(cang) 庫建設和運營是接取、存儲(chu) 、送達的核心環節,而倉(cang) 儲(chu) 及配送中心規劃建設也是物流裝備和技術行業(ye) 的核心優(you) 勢,是相關(guan) 企業(ye) 大有作為(wei) 的領域。
    《鐵路冷鏈物流網絡布局“十三五”發展規劃》中要求:根據鐵路冷鏈物流基地在路網中的作用及服務區域不同,主要分為(wei) 區域級冷鏈物流基地和地區級冷鏈物流基地。主要擔負全國或區域性冷鏈貨物集散與(yu) 分撥任務,設置於(yu) 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或市場需求旺盛地區,到發量100萬(wan) 噸以上,用地200~500畝(mu) ,冷庫容量20萬(wan) 噸以上,具備商務中心、多功能冷藏冷凍及恒溫倉(cang) 儲(chu) 中心、國際食品交易中心、信息結算中心、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中心、檢驗檢疫中心、金融及其他增值服務功能。地區級鐵路冷鏈物流基地主要擔負地區性冷鏈貨物集散任務,選址靠近重要地級市、大型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或農(nong) 貿批發市場附近。年到發量20~100萬(wan) 噸,用地規模在50~200畝(mu) ,冷庫容量3~20萬(wan) 噸,具備批發、交易、集散、倉(cang) 儲(chu) 、修理、加工、集中配送、應急倉(cang) 儲(chu) 、電子交易、質量監控、配套服務等功能。規劃確定鐵路冷鏈物流基地82個(ge) ,其中:區域級鐵路冷鏈物流基地14個(ge) ,地區級鐵路冷鏈物流基地68個(ge) ,冷庫容量規模達到300萬(wan) 噸至500萬(wan) 噸,2020年實現冷鏈運量800萬(wan) 噸以上。
    源產(chan) 地和消費地鐵路貨運站場是鐵運貨物接取送達的核心運營平台,尤其是消費地配送中心,應用自動化設備形成冷鏈貨物標準化、單元化、包裝化,最終對接共享等多種配送方式。
    北京啟達喬(qiao) 泰谘詢有限公司是業(ye) 界知名的冷鏈全流程谘詢服務商,其突出優(you) 勢在於(yu) :對於(yu) 公鐵銜接的冷庫設計、建設、運營有著豐(feng) 富的項目積累。該公司全程服務了沈陽鐵路局轉型發展創建現代鐵路物流企業(ye) 的標誌性項目——大連城市共同配送中心。據啟達喬(qiao) 泰總經理霍青梅女士介紹,近幾年來,鐵路物流基地建設的需求明顯增加,但真正實施的項目並不多,原因在於(yu) 冷庫投資大、技術門檻高、專(zhuan) 業(ye) 性強、運營管理難度大,導致難於(yu) 承擔投資失敗責任。霍青梅認為(wei) ,鐵路冷鏈成功的關(guan) 鍵是要有專(zhuan) 業(ye) 需求方全程參與(yu) ,而不應隻由建設方來決(jue) 策。
    此外,場站吊裝機械、工業(ye) 門、冷庫專(zhuan) 用叉車、貨架、堆垛機等傳(chuan) 統設備、倉(cang) 庫和冷藏集裝箱專(zhuan) 用的溫控設備等應均有匹配的增長。
    3.信息化和大數據應用
    全程追溯與(yu) 監控是保證冷鏈產(chan) 品質量的關(guan) 鍵環節。自2013年起,英格索蘭(lan) (冷王)溫控機組已廣泛運用於(yu) “渝新歐”、“鄭新歐”等多條“中歐班列”線路。為(wei) 溫控機組配備了智能控製器,保證24小時精準、穩定溫控,還可通過LED屏直觀實時獲悉機組運行狀態;特別地,英格索蘭(lan) (冷王)全球近900家經銷商和技術服務團隊,為(wei) “中歐班列”的每一次發車提供運行前檢修,確保每一趟班列的全程冷鏈運輸安全可靠。
    2017年,京東(dong) 與(yu) 鐵總簽訂了合作協議,重點在於(yu) 將電商、物流、倉(cang) 儲(chu) 、大數據分析等方麵的技術優(you) 勢嵌入鐵路網和高鐵網,探索建立依托鐵路優(you) 勢的快速貨運網絡,提升物流質量和效率。
    而在物流技術裝備領域,G7、富勒、億(yi) 歐等企業(ye) 都將冷鏈作為(wei) 其重點業(ye) 務板塊,它們(men) 在冷鏈倉(cang) 配數據領域都有許多案例積累和成功經驗;鐵通是我國通信巨頭之一,專(zhuan) 營鐵路;在“公轉鐵”新格局下,未來在鐵通網路上,聚焦冷鏈集貨、上貨、卸貨、倉(cang) 儲(chu) 、配送等環節,其全程透明可追溯、溫控等方麵的信息增值服務市場,將有很大發展空間。
    4.模式創新和政府扶持政策
    在“公轉鐵”模式創新方麵,呼和浩特鐵路局探索了一單到底的服務模式;由其承運的伊利冷鏈奶製品實施運輸總包,保證了客戶產(chan) 品的品質,目前已與(yu) 15家企業(ye) 簽訂了總包協議,為(wei) 客戶大幅縮短運輸時間,節約周轉費用。
    對於(yu) “公轉鐵”後鐵路運輸模式,清華大學工經係劉大成教授於(yu) 提出:鐵路貨運應立足“商貿+軌道+倉(cang) 配”,將鐵路貨場及周邊綜合商貿運輸即道路資源進行頂層規劃,將周邊道路負荷由非常態轉變為(wei) 常態,而此模式落地需要地方政府主導、鐵路部門配合才能達成。
    2018年7月18日,京東(dong) 物流與(yu) 中鐵快運聯合上線了“高鐵生鮮遞”,這一運作模式,深度開發高鐵網絡運力資源,有效破解生鮮產(chan) 品運輸難題,推動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拓展生態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此舉(ju) 發揮京東(dong) 在自營電商、網絡和金融服務等方麵優(you) 勢,創新出京東(dong) 冷鏈高鐵服務模式。
    2018年8月30日,順豐(feng) 與(yu) 中鐵快運成立了合資公司“中鐵順豐(feng) ”,順豐(feng) 主要出於(yu) 重貨和冷鏈的考慮,2018年順豐(feng) 半年報顯示,其冷鏈業(ye) 務大增了近50%。通過建立合資公司,順豐(feng) 獲取了鐵路這一優(you) 勢稀缺資源,在國內(nei) 冷鏈和跨境冷鏈電商兩(liang) 個(ge) 板塊,加速發力冷鏈物流業(ye) 務;同時,探索出冷鏈物流依托鐵路的一種投資和運營的新商業(ye) 模式。
    截至目前,除京東(dong) 、順豐(feng) 外、安吉等企業(ye) 也相繼與(yu) 鐵總建立了各種模式的合作,旨在前端集貨和終端配送實現緊密聯結,發揮各自優(you) 勢。目前主要任務在於(yu) 拓展鐵路冷鏈電子商務、跨境電商、過境電商業(ye) 務,充分挖掘鐵路冷鏈物流需求,通過B2B、B2C、O2O等電商模式,吸引貨源,做大市場。
    鑒於(yu) “公轉鐵”蘊含的巨大機會(hui) ,全國各地方如鄭州、天津、青島、廣西等紛紛出台了冷鏈鐵路運營規劃,積極對接鐵路冷鏈物流。並且,相關(guan) 規劃也建議:爭(zheng) 取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協調地方交通部門為(wei) 鐵路冷鏈物流基地提供貨物集散和配送服務的公路車輛,享受高速公路減免費用和補貼政策,促進冷鏈多式聯運發展。
    四、結語
    風雲(yun) 際會(hui) 。我國冷鏈物流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這將是一個(ge) 以鐵路運輸為(wei) 主導,有效整合鐵路、公路、港口、航空資源,解決(jue) 全程冷鏈物流鏈條銜接不暢問題,逐步建立多方協同,優(you) 勢互補聯動機製的新格局。鐵路冷鏈物流將為(wei) 消費升級,將為(wei) 交通運輸和物流業(ye) 的轉型升級,將為(wei) 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和一切產(chan) 品的物流一樣,冷鏈物流也要牢牢扼守住降本增效。據媒體(ti) 最新報道:由上海開往成都的首列全程全列冷鏈班列,在運輸時間上減少了22個(ge) 小時,運輸價(jia) 格減少了20%。一切能夠為(wei) 冷鏈降本增效提供現實可能的技術、設備、模式、平台等都將在“公轉鐵”下實現較大增長。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