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30 13:54:13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網

一件商品從(cong) 加工生產(chan) ,到最終銷售到消費者手中,途中將經曆多次搬運配送,貨物在多個(ge) 渠道商之間流通來去,物流成本自然隻高不低,尤其如果供應鏈分配不合理,無疑會(hui) 加劇物流成本,長此以往對於(yu) 中小企業(ye) 而言,將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因而伴隨著大量商品銷售流通,中小企業(ye) 在欣喜之餘(yu) ,隨之而來的物流費用也在不斷增長。而根據數據顯示,在物流行業(ye) 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物流成本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8年上半年,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率已降至14.5%,實現了2013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但實際縱觀全球而言,歐美國家這一數字普遍在6%-7%左右,不可否認差距仍然較大。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仍是一個(ge) 備受企業(ye) 關(guan) 注的艱巨任務。
正如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zhuan) 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趙先德所說,“在發展新時代,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必須深入端到端的供應鏈運營與(yu) 管理,要以供應鏈服務模式形成新型組織模式,調整傳(chuan) 統的商業(ye) 模式,對供應鏈各環節進行優(you) 化,為(wei) 用戶持續帶來價(jia) 值。”
物流倉(cang) 儲(chu) 的“重資產(chan) ”緊箍咒
曾獲供應鏈管理MBA、在矽穀多年從(cong) 事全球采購與(yu) 供應鏈管理工作的劉寶紅寫(xie) 過一本書(shu) 叫《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chan) 的解決(jue) 方案》,當中指出,經濟麵臨(lin) 從(cong) 高速增長變為(wei) 中速增長的拐點,企業(ye) 為(wei) 避免落入增長陷阱,要做到前端防雜、後端減重、中間治亂(luan) ,解決(jue) 供應鏈環節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chan) 的詬病。
前端防雜是在需求端做好複雜度控製,要求企業(ye) 在研發設計環節精簡產(chan) 品線,並優(you) 化生產(chan) 流程與(yu) 組織結構,以避免高庫存。後端減重是指,前端的客戶需求進來後,後端的供應鏈以什麽(me) 樣的方式實現:要麽(me) 自建廠房,自己生產(chan) ,即重資產(chan) 運作;要麽(me) 外包,讓專(zhuan) 業(ye) 的供應商生產(chan) ,即輕資產(chan) 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重資產(chan) 問題是眾(zhong) 多本土企業(ye) 麵對的燙手山芋。過度投資帶來的固定資產(chan) 成本水漲船高,導致企業(ye) 的盈利水平相對下降。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ye) 500強的收入利潤率僅(jin) 為(wei) 4.24%,連續三年下降,大企業(ye) 利潤增長落後於(yu) 營業(ye) 收入和資產(chan) 增長度。中國企業(ye) 500強的營收利潤率不到美國500強的一半,資產(chan) 利潤率連續4年下降。就淨資產(chan) 回報來說,近1/4的本土企業(ye) 不如商業(ye) 銀行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
倉(cang) 儲(chu) 是容易造成重資產(chan) 壁壘的一環。“譬如說經營冷鏈,就是冷庫、冷車、冷鏈物流信息係統,冷庫一定是投入最大的部分。冷庫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高,耗電厲害。從(cong) 行業(ye) 看,物流重資產(chan) 是必然的。企業(ye) 選擇服務外包也是促進物流服務專(zhuan) 業(ye) 化的動力。”路曉娟指出。
對於(yu) 很多走電商銷貨渠道的企業(ye) 而言,倉(cang) 儲(chu) 的重資產(chan) 難題還表現在另外一個(ge) 方麵。因為(wei) 這些企業(ye) 的產(chan) 品,其銷量往往一年內(nei) 存在明顯的波峰波穀時段,每逢“雙十一”、“618”這樣的大促,銷量短時間猛增,對倉(cang) 儲(chu) 配送等物流資源的需求增大,企業(ye) 隻能增加這方麵的資產(chan) 投入。但國內(nei) 很多倉(cang) 庫的租賃都規定固定租金和租期,待大促一過,空置的倉(cang) 庫資源又不能及時變現,難以物盡其用。
如何打破魔咒“輕鬆上陣”?
“所謂輕資產(chan) ,就是物流服務外包,這是發展現代物流一直推動的事情。真正的供應鏈管理企業(ye) ,一開始就是輕資產(chan) 的,是個(ge) 管理谘詢、服務整合的角色。”路曉娟解釋。
企業(ye) 亟需能減輕資產(chan) 負重的、靈活的、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作出調節反應的第三方倉(cang) 儲(chu) 服務。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共享物流的概念逐漸走入大眾(zhong) 視野。物流領域可以共享的資源很多,包括物流信息、技術與(yu) 設備、倉(cang) 儲(chu) 設施、終端配送、人力資源等。在倉(cang) 儲(chu) 設施方麵,當前出現了一些致力於(yu) 探索共享倉(cang) 儲(chu) 的第三方物流供應鏈公司與(yu) 平台。如立可鏈(LikeLink)、菜鳥物流市場、京東(dong) 雲(yun) 倉(cang) 、中聯網倉(cang) 等,其中由廣東(dong) 立可鏈科技有限公司通過SaaS線上業(ye) 務係統搭建的一站式快捷供應鏈服務平台——立可鏈,則是目前市場上的領先品牌,使用的企業(ye) 無需搭建物流運作團隊、無需基礎設施投入,便可快速接入全國供應鏈流通網絡,並獲得專(zhuan) 業(ye) 的供應鏈物流運作。
廣東(dong) 立可鏈科技有限公司方麵透露,去年“雙十一”前後便開始為(wei) 小米的供應鏈分銷流通網絡提供靈活的臨(lin) 時性倉(cang) 儲(chu) 作業(ye) 服務。“雙十一”到來前三個(ge) 月,小米開始大量備貨。按照傳(chuan) 統物流行業(ye) 倉(cang) 庫的固定租期、固定租金來測算,假設小米從(cong) 八月份開始備貨,每個(ge) 月要租用麵積1000㎡的倉(cang) 庫,若當時北京地區1㎡倉(cang) 庫的費用是5元。那麽(me) 到十一月結束,整整四個(ge) 月共需支付2萬(wan) 元。實際上從(cong) 八月到十一月,隨著“雙十一”的臨(lin) 近,備貨量會(hui) 逐漸增加,八月、九月的備貨量或許不足占用1000㎡的倉(cang) 庫,但仍然要按固定租金和租期來支付。
在立可鏈的共享模式下,用戶可以實現倉(cang) 儲(chu) 資源波峰波穀時段的閑置再利用,打破固定成本桎梏。比如小米在八月備貨初期隻需600㎡的倉(cang) 庫,九月需要800㎡,十月和十一月分別需要900㎡、1000㎡,就可以按照每個(ge) 月實際需要的情況來租用相應麵積的倉(cang) 庫。假設仍然按照1㎡倉(cang) 庫須支付5元的價(jia) 格計算,四個(ge) 月合計需支付16500元。比傳(chuan) 統的固定租期、固定租金模式節省了17.5%的倉(cang) 儲(chu) 成本。
由此,固定成本轉化為(wei) 可變成本,做到了降本增效,也避免了重資產(chan) 。“我們(men) 做這個(ge) 平台,打通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四方麵,讓管理的效率成本降低,同時讓商務決(jue) 策更加及時、更加有效。”廣東(dong) 立可鏈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管理總監劉誌釗表示。
據介紹,通過立可鏈的SaaS線上平台,用戶不但能夠尋找自己所需的倉(cang) 儲(chu) 資源,也能出售閑置倉(cang) 儲(chu) 位置。例如,某企業(ye) 以5元/1㎡的價(jia) 格總共租用了500㎡的倉(cang) 庫,實際隻使用了300㎡,閑置的200㎡就可以通過SaaS線上平台以4元/1㎡的價(jia) 格二次出租給小米。這樣,該企業(ye) 能使部分資金暫時回流,而小米則通過更低的價(jia) 格租得了倉(cang) 庫。
“共享倉(cang) ”的4.0時代
“共享倉(cang) ”的發展經曆了從(cong) 1.0到4.0的迭代。
1.0時代是最原始的租倉(cang) 模式。當企業(ye) 有需求的時候,通過線下渠道租賃倉(cang) 庫,無論是倉(cang) 儲(chu) 資源還是服務對象,都尚未達到標準化程度,也不區分資源特性。礙於(yu) 信息不流通,企業(ye) 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尋找適合的倉(cang) 庫。
2.0時代是“倉(cang) 儲(chu) +線上平台“模式。線上平台的出現,使供應段和需求端的信息流通更加順暢,企業(ye) 能通過線上平台知道哪裏可以租倉(cang) 。
3.0時代是”倉(cang) 配一體(ti) 化+線上平台“模式。在2.0模式下,企業(ye) 通過平台找到合適的倉(cang) 儲(chu) 資源,還需要搭建線下團隊去運營,實地管理倉(cang) 庫。而倉(cang) 配一體(ti) 化平台的出現,則彌補了這方麵的不足,能夠直接為(wei) 企業(ye) 提供線下的運作服務。
4.0時代更加講求整個(ge) 供應鏈生態係統的協調,在此前的模式上,為(wei) 企業(ye) 提供衍生的增值服務,如供應鏈金融、軟硬件集成等,幫助企業(ye) 打造商業(ye) 生態。
目前,國內(nei) 的“共享倉(cang) ”服務普遍處於(yu) 從(cong) 1.0往2.0過渡的態勢,在1.5時代摸索向前,但也有部分走在前列的企業(ye) ,已經進入了3.0時代,如立可鏈構建的“倉(cang) 配一體(ti) 化+線上平台”模式。
此前太陽神副總經理方俊在益邦控股集團舉(ju) 辦的第二屆知行大講堂上指出,一定要讓“專(zhuan) 業(ye) 的人”做“專(zhuan) 業(ye) 的事”,在自營物流和外包物流兩(liang) 者之間抉擇,外包物流能夠讓企業(ye) 騰出雙手,將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打造上。
立可鏈項目的負責人齊瑞嬌則表示,立可鏈已將目光放在打造4.0時代的物流供應鏈生態係統+平台上,將為(wei) 用戶提供更多諸如供應鏈谘詢、金融支持、硬件集成、軟件集成、產(chan) 業(ye) 基金對接等增值服務。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