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從金融信用到業務信用——物流金融信用的基礎邏輯

發布時間:2018-08-23 09:33:58 萬(wan) 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yu) 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yu) 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論語 · 顏淵》

在足食(糧食充足),足兵(軍(jun) 備充足)和民信(老百姓信任執政者)三者之中,孔子認為(wei) 民信是國之立的基礎,在孔子看來,一個(ge) 穩固的國家信用體(ti) 製是最重要的基礎。最近幾年,誠信社會(hui) 的建設也逐漸成為(wei) 了我國現代金融體(ti) 係建設的重中之重,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對於(yu) 誠信的引導和管理,對於(yu) 失信行為(wei) 的懲戒也在不斷的升級加強,而完善的信用體(ti) 係很好的降低了溝通和交易的成本,大大的減少了商業(ye) 化進程的摩擦。

物流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其自身的發展為(wei) 商業(ye) 化社會(hui) 的進步保障了時效,但是由於(yu) 其行業(ye) 的特性,物流行業(ye) 並沒有被納入到社會(hui) 金融體(ti) 係的優(you) 先級中,甚至在很多情況處於(yu) 劣勢。在金融機構看來,物流企業(ye) 屬於(yu) 風險係數較高的行業(ye) ,其自身的融資需求也很難得到有效滿足,究其原因,除了物流企業(ye) 本身輕資產(chan) ,很難提供優(you) 質的抵押擔保物之外,物流企業(ye) 經營者的金融信用狀況不佳也是主要原因。

筆者在早年從(cong) 事物流金融工作時,曾經很困惑於(yu) 此,比如翻看物流企業(ye) 經營者的信用報告,會(hui) 觀察到以下幾個(ge) 值得思考的現象:

1、信用卡的卡均逾期率(平均每張信用卡的逾期月數)要高於(yu) 全行業(ye) 的平均值,其中有90天以上逾期記錄發生的概率也要高於(yu) 平均值;

2、常用信用卡的發卡方大多集中在民生,平安,招商等全國性股份製銀行,來自於(yu) 四大行的信用卡數量很少,且相對額度較小,使用率很低;

3、信用卡的正常額度使用率的區間範圍在70%-90%,其中大額信用卡的滿額使用率很高;

4、除去車貸,房貸之外的經營性貸款中,各地城商行和新興(xing) 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占據半壁江山,且額度有限(100萬(wan) 以下);

5、最近三個(ge) 月的信用報告查詢次數較多,有較高比例的互保現象;

如果設身處地的去感受,根據以上的結論可以深深的體(ti) 會(hui) 到極大量的中小物流企業(ye) 經營者融資難的感受,而金融機構在沒有深入的研究行業(ye) 的情況下,過分的依賴於(yu) 金融信用來決(jue) 策授信更是加劇了物流經營者融資難的問題,在筆者大量的調研過程中發現,除了惡意逾期之外,造成物流經營者金融信用不佳的原因主要還有以下兩(liang) 點:

1、早年的創業(ye) 維艱。中小物流企業(ye) 的經營者,早年大多數都是從(cong) 行業(ye) 的最底層一步步做起來,有了豐(feng) 富的經驗和一定的資源創立企業(ye) ,但是企業(ye) 的生存和發展很快就將有限的資源消耗殆盡,為(wei) 了維持企業(ye) 的發展,經營者隻有四處籌集發展資金,除了找親(qin) 戚朋友周轉,尋求金融機構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輕資產(chan) 的物流企業(ye) 很難從(cong) 金融機構獲得有效的長期資金,那麽(me) 能夠選擇的最快捷方式就是信用卡,所以在物流企業(ye) 的發展初期,通過信用卡來周轉資金成為(wei) 最常見的方法,伴隨著信用卡的循環使用,逾期在所難免,這些在創業(ye) 初期無奈留下的負麵信用記錄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nei) 都對經營者產(chan) 生影響。

2、金融信用並不是物流行業(ye) 發展的核心信用機製。以央行信用報告為(wei) 代表的金融信用體(ti) 係,有一個(ge) 製度上的不足,就是金融信用的私密性過強,從(cong) 理論上說,一個(ge) 人的金融信用,在沒有本人充分授權的基礎上,是不可能為(wei) 他人知曉的。目前國家對失信人的公示製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去克服金融信用製度上的不足,但是成為(wei) 失信人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金融信用不佳依然很難對於(yu) 個(ge) 人產(chan) 生難以接受的影響,所以在物流行業(ye) 中,金融信用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物流行業(ye) 發展的核心信用機製是業(ye) 務信用。物流業(ye) 務的發展是物流企業(ye) 賴以生存的唯一因素。物流行業(ye) 是資金密集型行業(ye) ,對資金的規模和時效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能夠滿足規模和時效的企業(ye) 往往能在上下遊的議價(jia) 中獲得充分的談判權,從(cong) 而獲得優(you) 質的價(jia) 格和服務,從(cong) 行業(ye) 中脫穎而出,形成良性循環。這種對上下遊,尤其是下遊資金規模和時效保證就是物流行業(ye) 的業(ye) 務信用,所以,在很多情況下,物流企業(ye) 經營者犧牲金融信用來保障業(ye) 務信用的做法其實是萬(wan) 般無奈之舉(ju) 。

犧牲金融信用確實會(hui) 對物流企業(ye) 的經營融資造成負麵影響,但並不是無解之題,經營者尚且可以從(cong) 風險相對寬鬆的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或者親(qin) 戚朋友處嚐試解決(jue) 資金問題;但是一旦犧牲業(ye) 務信用,形成企業(ye) 拖欠賴賬的外部形象,企業(ye) 輕則需要付出高額成本,比如下遊報價(jia) 中包含的可能的額外(拖欠)賬期的價(jia) 格,重則無貨可運,無車可調,很快就會(hui) 舉(ju) 步維艱,難以為(wei) 繼。

從(cong) 金融信用到業(ye) 務信用,筆者經過大量的實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業(ye) 務信用不佳的經營者金融信用大概率不佳,而金融信用不佳的經營者並不意味著業(ye) 務信用不佳,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和未來趨勢。而對於(yu) 金融從(cong) 業(ye) 者來說,如果僅(jin) 僅(jin) 依靠金融信用決(jue) 策授信,常常會(hui) 出現無信可授的尷尬局麵。物流行業(ye) 的信用機製,對物流金融從(cong) 業(ye) 者提出了基於(yu) 行業(ye) 細分領域的更高要求,金融信用與(yu) 業(ye) 務信用的雙線管理,貸前審批透過表層數據深入理解其產(chan) 生的原因和機製,貸後管理能夠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層麵對經營者的業(ye) 務信用重點管理,這才是金融與(yu) 物流產(chan) 業(ye) 正確的融合之道。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