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06 11:05:22 北方網

2017年,全國快遞業(ye) 務總量達到400.6億(yi) 件,業(ye) 務收入達到4957億(yi) 元。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郵政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2020年快遞業(ye) 務量將達到700億(yi) 件,業(ye) 務收入達到8000億(yi) 元。不斷增長的業(ye) 務量將給末端帶來極大的配送壓力。
2015年年初,本報曾刊發《快遞如何走好最後100米?》一文,對我市快遞業(ye) 的末端派送情況做了調查。三年多過去了,當初的“最後100米”又走了多遠?末端派送環節又出現了哪些新難題?
快件到手難
“快件到手難”,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有同感。自己就在家,快件收件地址也寫(xie) 的是家庭住址,可總被快遞員不聲不響地送到了菜鳥驛站或者快遞箱,不滿之餘(yu) 也有費解:“為(wei) 什麽(me) 不事先溝通一下,連一個(ge) 電話都沒有?”有快遞員倒是坦言,這樣省時省力。
今年5月1日起,《快遞暫行條例》正式實施,其中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條例》要求,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麵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麵驗收。也就是說,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於(yu) 違規。然而,新規已經實施了兩(liang) 個(ge) 多月,不少快遞員仍然未經收件人同意就將快件送至代收點。
“派件本來既有派送費也有上樓費,但一直以來,上樓費都會(hui) 被公司‘克扣’掉,而派送費卻是‘千年不變’的一票一元錢,快遞員流失現象嚴(yan) 重,剩下肯幹的人,當然也就怎麽(me) 省事怎麽(me) 來。”曾相繼在多家快遞網點擔任經理的一位人士解釋。
用戶應該怎麽(me) 做?天津市快遞協會(hui) 秘書(shu) 長祝誌平的回答幹脆利落:“投訴吧,投訴的多了,會(hui) 先處罰企業(ye) ,企業(ye) 再處罰業(ye) 務員。”
采訪中,不少人提到了“菜鳥驛站”。菜鳥驛站是一個(ge) 由菜鳥網絡牽頭建立麵向社區和校園的物流服務平台網絡平台,作為(wei) 菜鳥網絡五大戰略方向之一,為(wei) 網購用戶提供包裹代收服務,致力於(yu) 為(wei) 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最後一公裏服務。
有業(ye) 內(nei) 人士觀察統計,不到一年的時間,天津“冒”出了1000到2000個(ge) “菜鳥驛站”。例如,家住新梅江的市民李女士就稱,半年多前,小區裏的一戶一樓住宅忽然間變成了“菜鳥驛站”,除了順豐(feng) 和京東(dong) ,小區內(nei) 的其他快遞幾乎都被送到了這裏。
這是怎麽(me) 回事?上述曾擔任多家快遞網點經理的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奧妙”。“其實,任何人隻要有個(ge) 房子,然後和負責這個(ge) 小區的幾家快遞網點打好招呼,都能掛上‘菜鳥驛站’的牌子。也就是說,現在大多數‘菜鳥驛站’都是個(ge) 人的,和菜鳥網絡沒啥關(guan) 係。”至於(yu) 這些“驛站”如何盈利,他透露,大多“驛站”會(hui) 向收件人收取每件一元的費用,另外,他們(men) 還會(hui) 賺取寄件的差價(jia) :有客戶來寄件,驛站按正價(jia) 收錢,再按優(you) 惠價(jia) 和快遞公司結算。
未經用戶許可將快件放在了菜鳥驛站,最終,買(mai) 單的竟還是用戶。
大件派送難
不少市民發現,在寄大件物品的時候,往往會(hui) 遇到很多困難,有的快遞公司會(hui) 拒收,有的不送大件上樓,有的則要求加價(jia) 送貨——快遞行業(ye) “大件歧視”的現象遭到很多消費者和商家的吐槽。
市民劉先生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前不久他為(wei) 高齡的母親(qin) 網購了一張多功能護理床,物流信息顯示早早就到了網點,卻遲遲沒有人來送件,由於(yu) 急用,劉先生隻好自己開車去網點將護理床拉回了家。
“大件歧視”是如何產(chan) 生的?
祝誌平介紹,客觀上,這是兩(liang) 方麵作用的結果。“現在快遞末端派送都用兩(liang) 輪車,大件根本放不下,可開汽車去吧,有的小區還不讓進。另一方麵,天津有的路段實行貨車禁行,隻有夜裏能通行,但快遞沒有夜裏送貨這一說啊!夜裏送貨,用戶能開門嗎?”
對此,一位快遞企業(ye) 負責人怨聲載道,“之前有一個(ge) 月,我換了三個(ge) 貨車司機!因為(wei) 路段禁行,為(wei) 了送貨,司機愣往裏開,逮著就罰款200塊再扣2分,沒逮著也就算了。幾次下來一個(ge) 本12分就扣滿了,這司機幹不了就辭職了,我們(men) 隻好再招下一個(ge) 。沒辦法,這事我們(men) 怎麽(me) 也協調不了。”
大件難送當然不僅(jin) 僅(jin) 是路段禁行等客觀原因。在快遞行業(ye) 工作多年的王師傅就稱,自己不愛送大件,“我的車就那麽(me) 大,放一個(ge) 大件就會(hui) 占據很大一塊空間,但我的收入可是按件來的,我當然願意送小件!一般等客戶催我了,我才去送,有時他們(men) 等急了,也會(hui) 自己來網點取件。”
大件派送難怎麽(me) “破”?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就目前來看,恐怕“無計可施”。
但值得一提的是,痛點已經被一些快遞企業(ye) 嗅到。本月初,行業(ye) 佼佼者德邦物流召開發布會(hui) ,宣布更名為(wei) 德邦快遞,主攻3公斤至60公斤的大件快遞,宣稱要讓客戶用物流的價(jia) 格享受快遞的服務。
有分析認為(wei) ,目前電商15公斤以下需求眾(zhong) 多快遞公司能解決(jue) ,30公斤以上的需求快運公司或者零擔物流企業(ye) 能承接,但是15至30公斤的需求頗為(wei) 尷尬,德邦的定位不僅(jin) 滿足了15至30公斤段,甚至還將30至60公斤段的需求也用快遞服務來解決(jue) ,契合了部分大件電商的需求。
大件物流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根據運聯研究院和無界物流創新中心聯合發布的一份《中國大件物流(消費類)研究報告》:大件物流包括大家電物流和家居物流兩(liang) 個(ge) 細分領域。2017年,大家電行業(ye) 整體(ti) 規模達6589億(yi) 元,家居行業(ye) 整體(ti) 規模達4.25萬(wan) 億(yi) 元。該報告還認為(wei) 大件物流市場規模預計2018年將突破5000億(yi) 元,市場規模龐大。
當難題交付給了市場,或許能從(cong) 另一麵得到破解。
大院進門難
眼下,一些高檔寫(xie) 字樓、居民小區、企事業(ye) 單位大院、學校出於(yu) 安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考慮,物業(ye) 公司保安往往不讓快遞人員進入,從(cong) 而大大降低了快遞配送效率。
祝誌平表示,以學校為(wei) 例,目前我市54所大學中,隻有10所大學允許快遞人員進校園,其他44所大學都將快遞人員、車輛“拒之門外”。“對於(yu) 不少大學生來說,一些生活用品主要的來源就是網購,快遞進校園是我們(men) 這些年的主攻方向。”
快遞員進不去校園,隻能在校園外“擺攤”等待學生出來取件,這一幕,在大多數校園外常常可見,一家快遞一個(ge) “攤位”,包裹一片連成一片。
“近幾年我們(men) 一直在協調這事,實際上,三年前相關(guan) 部門已經出了文,要求讓快遞進校園,但進展緩慢。”祝誌平無奈表示。
那麽(me) ,這些單位為(wei) 何不讓快遞進門呢?所謂“安全因素”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這樣分析:“‘雙11’時,學校看見快遞‘呼嚕呼嚕’排隊似的往學校裏開,嚇壞了。在學校裏如果出現了交通問題:撞人了,剮蹭了,可怎麽(me) 辦?進來這麽(me) 多快遞員,畢竟不是學校的工作人員,有安全隱患又怎麽(me) 辦?‘雙11’這樣,以後不會(hui) 天天這麽(me) 多車吧?於(yu) 是,學校幹脆把門關(guan) 上,誰也別進了。”
學校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但祝誌平認為(wei) ,快遞作為(wei) 公共服務,不該“一刀切”。他說,眼下一些對快遞車輛、人員施行“放行”的學校為(wei) 了避免上述隱患,通常的做法都是設立快遞收發室,為(wei) 不同的快遞企業(ye) 分配櫃台,有專(zhuan) 人對快件進行管理,學生也都來這裏取件、寄件,一切井然有序。
盡管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但有聲音認為(wei) ,隻要學校和各個(ge) 快遞企業(ye) 建立聯係,對進出的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持證進出,並非不能解決(jue) “進門難”的現狀──畢竟,快遞員在校園外“擺攤”,學生紮堆外出取件,無論是對包裹的安全,還是對學生的人身安全,也是一個(ge) 不小的挑戰。
也有聲音認為(wei) ,之所以快遞“禁入”,個(ge) 別學校是對利益的考量:有的學校要求進校一個(ge) 件就要向快遞企業(ye) 收取一元錢,讓快遞服務像小賣部一樣,為(wei) 學校創造利潤。對此,快遞企業(ye) 表示很難接受,“我們(men) 一個(ge) 快件的利潤都未必有一元錢”。
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李冬說,現在各家快遞企業(ye) 都是各自為(wei) 戰,“一個(ge) 學校若跟哪家快遞公司關(guan) 係不錯,就讓你進來。”不過,他一並透露,前不久郵政管理局在會(hui) 議中稱將聯係教委,共同出麵來統一解決(jue) “進門”難題。
派送究竟難在哪兒(er)
消費需求不斷升級。
快遞物流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近幾年,快遞行業(ye) 取得的成績之一就是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末端派送方式,門到門、自助櫃、物業(ye) 代理、門店代理、驛站代理等,都可以有效地解決(jue)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最後100米”難題。
四年前,快遞“最後100米”的概念剛剛誕生:彼時,我國快遞業(ye) 的快速增長,末端配送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標準不統一,多次配送,配送效率低下等瓶頸問題日益凸顯。末端“最後一公裏”甚至“最後100米”作為(wei) 整個(ge) 物流鏈條的最後一環,卻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後隨著智能快遞箱、快遞代派點的出現,“智能快遞箱如何使用和收費”“快遞代派點會(hui) 否丟(diu) 件”“菜鳥驛站是何方神聖”等問題撲麵而來,新的代派設施抓人眼球。
2018年的今天,上述設施已經深入了市民的生活,當初的疑問也已然有了答案。硬件齊備了,但快遞企業(ye) 、用戶、第三方之間卻因對接、協調上的“不同步”而產(chan) 生了新的困局。
“這說明用戶對快遞體(ti) 驗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例如,以前我可能願意將快遞放在快遞箱,覺得很安全,但如今會(hui) 希望貨品可以直接送到我的手裏,消費需求在不斷升級當中。”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表示。
快遞服務缺口不斷加大
一邊是用戶需求在不斷升級,一邊是快件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這對於(yu) 供給端來說,無疑挑戰重重。
根據艾瑞谘詢的一份報告,快遞員日均配送量為(wei) 60至100件,超過八成的快遞員平均工作時長在8個(ge) 小時以上,該數據在電商促銷旺季會(hui) 超過12個(ge) 小時,快遞員工作已處於(yu) 較為(wei) 飽和狀態。
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中,快遞員人數超過50%,最近幾年已出現的快遞員供給不足現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更加嚴(yan) 重。勞動人口增速為(wei) 負,快遞從(cong) 業(ye) 人員缺口大,未來三年,全國快遞日均配送量將由1.14億(yi) 件上升至2億(yi) 件,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三年後快遞員的缺口將在100萬(wan) 人左右。
除了人員的缺口,配送成本也不斷走高。2010年至2017年,全國快遞平均單價(jia) 由每件24.6元降至每件12.4元,下降幅度較快。
此外,在末端派送環節,還存在派送時間與(yu) 用戶時間錯配的問題。中國網購用戶中年齡段在18至35歲之間的人群數量占比為(wei) 69%,這部分人群基本為(wei) 上班族,往往為(wei) 獨居或合租,快遞員配送時間與(yu) 上班時間形成衝(chong) 突,家中無人接收快遞的情況較為(wei) 常見。
痛點如何解決(jue)
在祝誌平看來,解決(jue) 現階段的派送痛點,多方協作是關(guan) 鍵。“在一些傳(chuan) 統部門眼中,快遞還是一個(ge) 比較新鮮的事物。兩(liang) 三年內(nei) ,想徹底解決(jue) 這些問題我覺得很難,但是隨著行業(ye) 的飛速發展,未來遇到的困難將越來越少,因為(wei) 快遞會(hui) 越來越引起社會(hui) 各方麵的關(guan) 注,法律法規也會(hui) 更加健全。”
徐勇則認為(wei) ,多年的快遞業(ye) 低價(jia) 競爭(zheng) ,已經使得行業(ye) 不堪重負。因此,想要滿足客戶的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價(jia) 格杠杆來區分這些需求,不同的服務采取不同的價(jia) 格。另一方麵,快遞企業(ye) 需要打破同質化服務的局麵,隻有服務差異化了,才能擁有定價(jia) 的話語權。而消費者方麵,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意識:想要享受差異化的服務,就要付出相應的費用。
好消息是,從(cong) 政策層麵來看,快遞末端的重要性正在被加以重視。
去年6月,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快遞末端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快遞入區”工程,聯合相關(guan) 部門綜合利用現有的連鎖商業(ye) 機構、便民服務設施、社會(hui) 公共服務中心等開展投遞合作,爭(zheng) 取將智能快件箱和末端投遞服務中心等設施列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
2018年伊始,在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hui) 議上,確定了未來三年實施的八項行動計劃,其中一項是“實施‘末端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全力推動末端變革,加快推進‘快遞入區’工程,大力發展第三方和智能終端服務體(ti) 係”。
把之前意見中的積極推進“快遞入區”工程,改成了加快推進“快遞入區”工程,並大力發展第三方和智能終端服務體(ti) 係,這被不少快遞末端從(cong) 業(ye) 者認為(wei) 是一個(ge) 利好的消息。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