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無人物流進入日常生活 信息共享、有力監管都不可缺

發布時間:2018-07-23 10:19:18 科技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京東(dong) 宣布,無人配送站研發成功,並宣稱這是全球第一個(ge) 全無人配送+自提站點。蘇寧物流則表示,到2020年實現末端配送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量。另一方麵,菜鳥網絡則指出,無人倉(cang) 、無人車和無人機技術已經成熟,全鏈路無人配送技術已在小範圍內(nei) 試跑成功。利用AI的無人時代似乎已在物流快遞行業(ye) 率先實現。

那麽(me) ,無人物流在技術上是如何實現的?需要哪些無人裝備?全無人配送,預計多久後能走入我們(men) 的日常生活?

行業(ye) 布局

正實現智慧物流網絡無縫銜接

自動導航的無人車,一路安全行駛後,與(yu) 外號“擎天柱”的快遞塔完成對接;在塔頂已接收到預約指令的無人機,搭載包裹平穩飛行,精準投遞到用戶取件點;在居民樓下,有可保溫和冷藏的刷臉智能櫃,用戶隻需2秒就能開櫃,還不用帶手機;在家門口,收包裹“神器”菜鳥小盒支持一鍵打開、容量自由伸縮、自帶攝像……這是菜鳥無人物流在雄安市民中心推出的最新應用場景。

在北京黃渠卡夫卡社區,一輛無人小黃車駛到小區門口,停下來朝保安喊:“你好,給我開門”。2018年6月起,升級版的蘇寧無人車“臥龍一號”入駐北京蘇寧小店黃渠店,開始常態化運營,這也是國內(nei) 首個(ge) 投入實景化常態運營的無人快遞車……從(cong) 無人車到無人機、智能櫃,以無人物流來全麵解決(jue) 最後1公裏到0米的問題,菜鳥、蘇寧、京東(dong) 等都在爭(zheng) 搶無人物流的先機。

國家郵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馬軍(jun) 勝表示,要推廣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cang) 和智能配送站等行業(ye) 高科技的廣泛應用和無縫銜接。京東(dong) X事業(ye) 部無人機產(chan) 業(ye) 中心總經理劉豔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的應用,物流業(ye) 在多個(ge) 環節正逐步實現“無人化”。京東(dong) 形成了以無人倉(cang) 儲(chu) 、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輕型貨車、無人配送站點為(wei) 代表的新型供應鏈體(ti) 係,並逐漸被應用在物流的各個(ge) 環節。其中,無人倉(cang) 解決(jue) 進貨、存儲(chu) 、揀貨、包裝、分揀等環節的問題,無人車主攻城市環境下的最後1公裏配送,無人機和無人配送站則鎖定偏遠山區及農(nong) 村地區最後1公裏的配送問題。劉豔光說,隨著無人重卡、大型貨運無人機的研發成功,京東(dong) 已開始在“空地一體(ti) ”智慧物流網絡實現重點落地。

技術助力

視覺和慣導等多種AI加持

相關(guan) 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nei) 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億(yi) 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將達20%。

菜鳥、蘇寧和京東(dong) 等國內(nei) 物流企業(ye) 不但在無人物流領域提前布局,而且做了很多技術研發。菜鳥資深算法專(zhuan) 家朱禮君告訴記者,“AI是做出來的”。菜鳥的無人物流主要包括兩(liang) 方麵,一是物流要素的數字化,將物流要素連接起來;二是使用自動化設備進行搬運等工作。

朱禮君說,可通過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物流要素進行數字化,比如在無人物流體(ti) 係內(nei) ,對於(yu) 一個(ge) 包裹,需知道它的體(ti) 積,裝了什麽(me) 商品及目的地,“這些信息要素都必須數字化後才能被讀取到”,並與(yu) 車輛信息實現最優(you) 匹配。

“我們(men) 還使用視覺技術去判斷商品的體(ti) 積,用智能傳(chuan) 感器讀取數據。”朱禮君說,在無人倉(cang) 中,大量自動化的機械臂實現商品分揀、打包;AGV小車和無人叉車進行搬運,使用傳(chuan) 感器判斷包裹目的地,以自動化流水線把包裹送到無人車上。

蘇寧物流有關(guan) 負責人說,“臥龍一號”速度可達12千米/小時,爬坡高度35度,續航可達8小時。“臥龍一號”能單獨上路是有多種AI高科技的加持,如多線激光雷達+GPS+慣性導航(簡稱慣導)等多傳(chuan) 感器融合定位方式,不但能自主導航,定位精度還高達1—3厘米;在感知層,融合激光雷達和視覺實時識別技術認清周圍的行人、車輛和障礙物,為(wei) 規劃出最優(you) 繞行路徑提供依據。蘇寧還在研發“四足行走”的“臥龍一號”,不但會(hui) 乘電梯,未來它還會(hui) 爬樓梯,將擁有更多技能,提供更多智能服務。

無人車正從(cong) 輕量走向重型。2018年5月,在蘇寧物流上海奉賢園區,“行龍一號”重型無人駕駛卡車進行了實測。測試車輛載重40噸,采用深度傳(chuan) 感器融合技術,實現自動感知、認知、決(jue) 策和控製,達到300米範圍內(nei) 的精確識別、25米/秒的反應速度;在高速測試道路上,可實現自動緊急製動、自適應巡航、車道偏移預警、行人檢測、自主避障等功能。以實時動態、全球定位、即時定位與(yu) 地圖構建等定位技術再配合算法,自動駕駛誤差可控製在2厘米以內(nei) 。

“依托大數據、AI和無人科技的京東(dong) 智慧物流是一個(ge) 完整體(ti) 係。”劉豔光說,單一環節的自動化升級隻會(hui) 帶來局部效率的提升,京東(dong) 有完整的物流體(ti) 係及廣泛的物流應用場景,能展開全麵的智慧物流升級,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的每一環節,進行降本增效和智慧化改造。

如何落地

信息共享和有力監管缺一不可

全無人配送何時才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劉豔光樂(le) 觀地表示,目前京東(dong) AI設備已全麵開啟常態化運營,進入到智慧物流體(ti) 係的各個(ge) 環節。去年起,京東(dong) 無人機已經在江蘇、青海、海南等省份開展了物流配送的常態化運營工作。“我們(men) 依托現有物流配送站點建設無人機起降點,在周邊村子建立拋貨點,進行訂單配送,近百個(ge) 訂單已提前享受到了無人機帶來的更高效便利的購物體(ti) 驗。”劉豔光說。

“但是無人物流的大規模應用,仍然麵臨(lin) 著一些政策瓶頸,如無人車上路、無人機上天都還沒有通行的法律法規。隨著技術更新迭代和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完善,大規模的無人配送應該會(hui) 很快落地。”朱禮君說。

也有人對無人機、無人車物流的安全隱患提出質疑,如無人機送貨過程中撞鳥了怎麽(me) 辦?萬(wan) 一飛行途中連同包裹被故意擊落怎麽(me) 辦?蘇寧物流表示,新研發的“行龍一號”在行駛過程中能自動規劃路線行駛、躲避障礙物,麵對道路中突然出現的行人,也能及時做出預警並停車。

“無人承運人平台將來趨勢是開放、信息共享和監管,另外就是減少市場中間環節,建立誠信體(ti) 係。”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係主任王喜富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