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7 10:01:18 萬(wan) 聯網

在中美貿易戰的硝煙中,中興(xing) 一度陷入供應鏈的絕境,給業(ye) 界以深刻的啟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供應鏈與(yu) 運營管理學會(hui) (ASCOM)攜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聯合舉(ju) 辦、青島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運營與(yu) 供應鏈管理國際會(hui) 議暨戰略供應鏈思想領袖論壇,於(yu) 7月13日在青島上合組織會(hui) 址“冰山之角”召開,國內(nei) 外產(chan) 學研共議大規模智能定製、數字供應鏈、供應鏈金融前沿,十二小時幹貨滿滿。
大規模智能定製:海爾COSMOPlat的實踐
在論壇上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周雲(yun) 傑結合海爾的實踐,就如何推動供應鏈發展提出了三個(ge) 關(guan) 鍵詞“智慧、平台、品牌”。
“智慧”是基礎,要基於(yu) ABCD(AI、區塊鏈、雲(yun) 、大數據)技術,創建場景,讓用戶參與(yu) 到供應鏈全流程中去。“品牌”不是指的傳(chuan) 統的“品牌”,是生態的品牌。
“平台”:海爾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COSMOPlat,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將我國推動供應鏈管理創新的生態變革。供應鏈管理創新體(ti) 現在聚焦於(yu) 用戶的零距離交互,讓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不僅(jin) 滿足用戶需求、更要創造用戶需求。
2017年交易額3130多億(yi) ,定製的量4000多萬(wan) 台,不僅(jin) 滿足用戶需求、還創造用戶需求,吸引了390多萬(wan) 家企業(ye) ,3.2億(yi) 終端消費者,鏈接了2100多萬(wan) 台智能終端,為(wei) 3.5萬(wan) 家企業(ye) 進行了賦能。
今年2月和6月,海爾COSMOPlat先後得到了IEEE、ISO兩(liang) 大國際標準組織的認可,由海爾來牽頭製定大規模定製的國際標準。海爾的大規模定製不是傳(chuan) 統的智能工廠的升級、也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是高精度下的高效率。全周期、全流程、全生態是其三大特征,實現了邊際效益的遞增。海爾的不入庫率為(wei) 69%,不入庫率解決(jue) 的是應收賬款和庫存問題。
海爾家電產(chan) 業(ye) 集團副總裁陳錄城介紹了海爾大規模定製模式的4大顛覆點:
1、研發顛覆:先有用戶再有產(chan) 品,原來是先研發調研然後設計產(chan) 品,現在是用戶參與(yu) 交互和設計。
2、製造顛覆:每台訂單都有用戶信息,原來是“顧客-渠道-工廠-物流-顧客”模式,現在是“用戶-工廠-用戶”模式。
3、營銷顛覆:原來用的是產(chan) 品傳(chuan) 感器,現在用的是用戶傳(chuan) 感器,由選擇產(chan) 品到即時滿足用戶價(jia) 值。
4、價(jia) 值鏈顛覆:去中間層,創造生態效益,實現邊際收益遞增。
海爾COSMOPlat平台技術總監曲宗福、采購平台總監李明、藍鯨科技CEO高保衛、COSMO大規模定製平台項目總監楊婷分別從(cong) 技術、采購、製造、定製四個(ge) 角度詳細介紹了COSMOPlat的功能和價(jia) 值。
從(cong) 技術的角度:COSMOPlat提供了完善的IaaS、PaaS、SaaS雲(yun) 服務體(ti) 係,實現端雲(yun) 結合、互聯網與(yu) 工業(ye) 技術的融合。麵向現場,有消費設備智能化U+、製造設備智能化M+、邊緣計算網關(guan) Clinker等實現設備連接、提質增效;麵向開發者有開發雲(yun) ,提供一係列可複用中間件,提高開發效率;麵向企業(ye) ,提供一係列模塊,為(wei) 企業(ye) 客戶提供不同功能的app套件等,幫助企業(ye) 模式轉型、流程優(you) 化。幫助火電、農(nong) 業(ye) 、機械、教育、房車、建陶、家居、服裝、化工等更多的行業(ye) 實現大規模定製化生產(chan) 。
從(cong) 采購的角度:COSMOPlat實現了采購的三大轉變:
1、供應商由零件商變成了模塊商,供應商參與(yu) 設計、創造用戶最佳體(ti) 驗,通過參與(yu) 設計實現由分單到搶單的轉變,激發供應商的潛力、培養(yang) 供應商長期競爭(zheng) 優(you) 勢。
2、讓上下遊單純的買(mai) 賣關(guan) 係變成了共贏對賭的共創共贏關(guan) 係。
3、由內(nei) 部評價(jia) 轉變為(wei) 用戶評價(jia) ,建立完善用戶評價(jia) 體(ti) 係,並將評價(jia) 結果動態反饋給供應商,敦促供應商主動優(you) 化產(chan) 品。
從(cong) 製造的角度:海爾互聯工廠的核心是高精度下的高效率。高精度是指用戶體(ti) 驗最佳,實現用戶增值;高效率是端到端的信息融合,實現企業(ye) 增值。海爾互聯工廠聯用戶、聯全要素:聯用戶,讓用戶與(yu) 全流程零距離互聯交互,用戶和利益攸關(guan) 方全流程參與(yu) 、可視;聯全要素,讓製造全要素(人、機、物、單等)與(yu) 用戶互聯,精準響應用戶需求。互聯工廠的柔性化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是與(yu) 用戶互聯的柔性自動化。互聯工廠的數字化是圍繞COSMO-IM的ERP、PLM、Control、Logistics五大係統集成,實現從(cong) 設備到車間到企業(ye) 的人機物互聯。互聯工廠的智能化強調自控製、自學習(xi) 、自優(you) 化。
從(cong) 定製的角度:COSMOPlat的大規模定製是一種新的產(chan) 品定義(yi) 方式+新的產(chan) 品交付方式。用戶持續參與(yu) 設計、生產(chan) 、物流等環節,全流程透明可視;每台定單都有用戶信息,滿足用戶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體(ti) 驗。已實現與(yu) 560多萬(wan) 個(ge) 觸點網絡、社群實現交互,25位國內(nei) 外設計師參與(yu) 設計、擁有20140個(ge) 創意設計,攻克了23個(ge) 技術難題,3630人深度參與(yu) 交互迭代。
從(cong) 協會(hui) 政府的角度看供應鏈創新及試點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提出“一方麵要做供應鏈創新,一方麵要做創新型(智慧化、數字化)的供應鏈”。就如何推動數字化的供應鏈,蔡會(hui) 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1、符合時代要求,不僅(jin) 僅(jin) 是ABCD的應用,更重要的是生產(chan) 經營的思維要變,更可靠、更安全、更高效還不夠,必須更敏捷、更柔性、更可定製。
2、整合、優(you) 化、協同是供應鏈管理的關(guan) 鍵,數字化的供應鏈要做到的是“融合”,不能隻做到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一定要做到產(chan) 業(ye) 之間、地區之間,甚至人與(yu) 人之間的大融合。
3、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技術的應用,還要有平台。5G技術出來後,帶來的效率、成本的提升是非常可觀的,5G技術將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真正得以實現。
4、供應鏈要跟消費升級結合起來,今年投資、消費、出口的增長速度回落明顯,說明中國經濟靠需求發展已經做到極致,所以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抓手就是供應鏈。消費升級不是簡單滿足需求,而是創造需求。
商務部市場體(ti) 係建設司規劃處處長查金祥發表了對當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他認為(wei) 美國引發的世界性的貿易戰本質是各國都在爭(zheng) 奪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傳(chuan) 統的粗放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發展現代供應鏈,培育新動能是必由之路。
供應鏈對於(yu) 擴內(nei) 需、提升全球供應鏈競爭(zheng) 力都有重要的意義(yi) 。去年,我國出台了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增加了“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國家標準統計分類;今年,商務部等部門組織開展了供應鏈試點活動,全國多地積極響應;銀保監會(hui) 在指導跨省的票據承兌(dui) 和貼現業(ye) 務中,為(wei) 我們(men) 供應鏈類的票據貼現開辟了綠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試點工作,有100多個(ge) 城市,1400多家企業(ye) 申報試點。100多個(ge) 城市中既有東(dong) 部發達地區城市,也有中西部城市,都意識到了供應鏈對地區發展的重要性。其中1400家企業(ye) 中,2017年總營收15萬(wan) 億(yi) ,超千億(yi) 的企業(ye) 近40家,40%的企業(ye) 的營收是超10億(yi) 的,近30%的企業(ye) 的營收增速超過40%,中國大陸入榜世界500強的企業(ye) 有105家,有53家想申報試點,在技術、產(chan) 品、模式方麵有重大創新的企業(ye) 有230多家,以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的企業(ye) 有120多家。目前,試點的準備工作已經完畢,未來將高標準、高質量推動試點的落實。
國際供應鏈發展前沿:全攻全守型的供應鏈
上海銀行總行副行長黃濤介紹了上海銀行的供應鏈金融解決(jue) 方案:
3A供應鏈理論的創立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李效良提出了“全攻全守型的供應鏈”:所謂進攻型供應鏈指的是注重產(chan) 品和服務帶來的價(jia) 值和收益,所謂防守型供應鏈指的是注重成本和效率。兩(liang) 種類型的供應鏈在敏捷(Agility)、適應性(Adaptability)、協調一致性(Alignment)三個(ge) 維度的策略是不同的。而現代供應鏈必須能攻能守,攻守兼備,進可攻,退可守。實現全攻全守的供應鏈則必須做到:
1、將供應鏈管理定為(wei) 戰略;
2、了解當前國際貿易的複雜情況;
3、重視可持續發展(如生態品牌、生態共贏);
4、數字化是基礎,光有數據還不夠,需要智能技術進行分析。
德國英飛淩Infineon公司的供應鏈創新負責人Hans先生提出,實現供應鏈競爭(zheng) 力應該注重6點:
1、接受全球化、敏捷化的趨勢;
2、清晰地了解你供應鏈上的產(chan) 品;
3、讓交付流程明確、可視;
4、轉變管理機製;
5、在每一日的安排中利用計劃的力量實現敏捷度最大化;
6、充分利用數據技術、感知技術等先進技術。
高德納研究谘詢公司Simon先生為(wei) 大家分享了Garter全球供應鏈25強企業(ye) 的實踐經驗,總結了5條指導性原則:
1、平衡好成本、質量、性能、效率、透明、可靠等為(wei) 客戶提供的價(jia) 值;
2、加強創新:加強內(nei) 部創新激勵、戰略層要定義(yi) 何為(wei) 成功、像風險投資一樣與(yu) 跟合作夥(huo) 伴合作;
3、不要害怕失敗;
4、製定周期性的計劃去落實和做大規模;
5、認識和運用“保守”和“進攻”這兩(liang) 種不同的模式與(yu) 策略。
國內(nei) 外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及實踐
上海銀行總行副行長黃濤介紹了上海銀行的供應鏈金融解決(jue) 方案:
1、從(cong) 開戶、簽訂合同到放款全線上操作;
2、積極開展第三方合作,合理借助地推人員,擴大服務範圍;
3、通過數據共享的方式與(yu) 核心企業(ye) 一起搭建平台,係統和數據仍由核心企業(ye) 所擁有和控製,滿足定製化的需求;
4、運用區塊鏈技術,將業(ye) 務擴展至三級、四級供應商,從(cong) 而打通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
5、實現線上的批量審批,實時放款;
6、建立完善的報告分析體(ti) 係,不斷提高運作效率和風險控製。
歐洲供應鏈金融學會(hui) 創始人Michiel Steeman詳細介紹了歐洲供應鏈金融的實踐。
1、其認為(wei) 供應鏈金融是首先是一種思維方式,供應鏈金融是為(wei) 了優(you) 化整條供應鏈的現金流,而不是為(wei) 了優(you) 化某一單一主體(ti) 的現金流。最終目標是為(wei) 了減少成本、降低風險、增加收入。
2、Michiel認為(wei) 供應鏈金融的管理、區塊鏈的應用、企業(ye) 的風險投資(金融前沿研究)、供應鏈金融模型的創新、供應鏈金融的循環經濟與(yu) 可持續發展等方麵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要話題。
菜鳥供應鏈金融總經理趙威介紹了菜鳥供應鏈金融的實踐,其核心在於(yu) :
第一,利用電商平台保障收入自償(chang) 性;
第二,讓資產(chan) 可控,掌握每個(ge) 商家的每個(ge) 商品或服務,如一個(ge) 小時發了多少貨、收入多少貨款,還有每個(ge) 貨物的地址、條件、價(jia) 值等等;
第三,技術領先,用技術和數據來解決(jue) 和突破問題,而不是用作業(ye) 來解決(jue) 和突破。
菜鳥供應鏈金融是與(yu) 菜鳥的物流核心業(ye) 務結合在一起的,是增值業(ye) 務,不是核心業(ye) 務,未來時機成熟後,會(hui) 對供應鏈金融進行重新定義(yi) ,未來菜鳥供應鏈金融可能會(hui) 定義(yi) 為(wei) 整個(ge) 經銷體(ti) 係的供應鏈金融。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宋華教授,作為(wei) 國內(nei) 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引領者,為(wei) 大家體(ti) 係化地介紹了供應鏈金融的實質、發展曆程、金融科技與(yu) 供應鏈金融的關(guan) 係。
其中,宋教授提出供應鏈金融是著眼於(yu) 整條供應鏈的,他指出有些企業(ye) 做供應鏈金融的出發點不對,特別強調了製度環境對我國供應鏈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金融供應鏈、金融生態的發展對供應鏈金融的重要意義(yi) ,介紹了金融科技該如何賦能供應鏈金融,介紹了智慧供應鏈金融的框架。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