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27 09:52:11 中國網

6月26日,周某、張某販賣、運輸毒品,蔡某非法持有毒品案在北京市三中院公開開庭審理。新京報實習(xi) 生 陳婉婷 攝
昨天為(wei) “6·26”國際禁毒日,北京朝陽法院進行涉毒案件調研發現,毒品犯罪正呈現“快遞化”趨勢,2017年涉毒犯罪中利用快遞實施的案件數猛增至18件,增幅達3.5倍。
據了解,涉毒犯罪分子多選擇配送效率高、時效快的物流企業(ye) ,以及無人收遞設備、代收代發點,並借助常規物品精心偽(wei) 裝,增加犯罪行為(wei) 的隱蔽性。對此,朝陽法院向國家郵政局發送司法建議,建議加強監管。
案例 毒品混在物品中快遞
昨日上午,朝陽法院對一起“快遞運毒”案公開宣判。於(yu) 某因兩(liang) 次利用同城快遞運輸銷售毒品,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ge) 月,罰金2000元。
被抓時,於(yu) 某正在吸食毒品。他被指控分別於(yu) 2017年11月16日、19日出售冰毒,每次價(jia) 格850元。於(yu) 某在庭上交代,自己利用同城快遞向買(mai) 家寄送毒品,“打個(ge) 電話快遞員就來取貨”,他會(hui) 事先將冰毒放到一堆東(dong) 西裏麵,快遞員很少驗貨。
而另一起快遞運毒案中,苗某因販賣毒品罪獲刑三年。據了解,其經微信聯係販毒,多次通過“閃送”向他人郵寄大麻共30餘(yu) 克。其中一次以寄送藥品的名義(yi) ,他用藥盒裝著盛放大麻的自封袋,封住藥盒後再用紙盒包裝。此外其還以寄食品名義(yi) 用飯盒包裝毒品。
朝陽法院刑二庭法官何寶明介紹,2017年2月,有販毒前科的王某,通過微信與(yu) 李某聯係購買(mai) 毒品後,從(cong) 北京飛到重慶,在李某住處購買(mai) 100多克冰毒和海洛因,並將這些毒品分成7個(ge) 包裹,存放到李某住處樓下的豐(feng) 巢快遞櫃。
此後,王某通過手機向順豐(feng) 速運公司挨個(ge) 下單,先後將7個(ge) 毒品包裹寄回北京朝陽區、西城區、大興(xing) 區的不同地址。王某先是委托朋友收件,再通過閃送方式轉送到同城其他地址。這些毒品經兩(liang) 次投遞,最終交到王某手中。朝陽法院經審理,以運輸毒品罪判處王某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沒收財產(chan) 二萬(wan) 元。
調研
無人收遞設備成優(you) 選
據統計,朝陽法院審理的涉毒品案件中,2016年為(wei) 4件,毒品200餘(yu) 克。而2017年猛增至18件,毒品數量增至1100餘(yu) 克。
朝陽法院刑二庭法官助理何寶明表示,調研發現涉毒犯罪快遞化呈現以下三個(ge) 特征:
犯罪分子多選擇配送效率高、時效快的物流企業(ye) 。在2017年審理的18起案件中,7起被告人使用“同城1小時送達”的閃送,5起被告人使用順豐(feng) 速運。
無人收遞設備、代收代發點成為(wei) “優(you) 先選擇”。為(wei) 避免與(yu) 快遞員直接接觸,豐(feng) 巢快遞櫃等智能無人收遞設備受到犯罪分子青睞,而菜鳥驛站、國安社區、便利店等代理收發點也十分常用,從(cong) 而避免使用真實地址。收件人、發件人均使用虛假姓名和身份,甚至預留他人電話號碼,再委托他人收件轉寄,這些方式增加犯罪行為(wei) 的隱蔽性和查處難度。18起案件中,使用無人收遞設備的4件,使用代收點的9件。
此外,“毒件”包裝嚴(yan) 密,並借助常規物品精心偽(wei) 裝。大部分被告人使用自封袋、錫紙等對毒品進行包裝,然後放入管狀物、盒狀物等再次嚴(yan) 密封裝,同時利用服裝鞋帽、兒(er) 童玩具、食品藥品等偽(wei) 裝,夾藏在快遞中避免被發現。在上述王某運毒案中,通過快遞衣物並夾帶彩筆的方式掩蓋毒品,“筆芯”裝的都是毒品。
建議
郵政局完善監管機製
朝陽法院刑二庭副庭長萬(wan) 兵介紹,在毒品流通環節呈現快遞化的同時,聯絡社交網絡化、毒資移動支付化也十分明顯,微信、陌陌、QQ等網絡社交平台甚至網絡直播平台,在毒品交易中發揮媒介作用,而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也成為(wei) 毒資收取的主要方式。
萬(wan) 兵指出,“快遞化”導致毒品更易擴散、流通,尤其與(yu) 網絡社交媒介相結合,毒品交易更為(wei) 分散化、隱蔽化,甚至有商業(ye) 化趨勢,加大了禁毒的難度。
這其中暴露出快遞行業(ye) 經營管理的一些問題,包括寄件實名製落實不到位;收件驗視和安檢力度不足;在智能化、無人化創新過程中單純考慮便捷性,忽視通過技術手段解決(jue) 人證相符、當麵驗視等問題,防範違法犯罪。
對此,朝陽法院向國家郵政局發送司法建議函,建議該局從(cong) 三方麵加強監管:
督導快遞行業(ye) 嚴(yan) 格依照《快遞暫行條例》等規範性文件要求,落實寄件實名製,完善快件驗視程序和安檢製度;針對快遞行業(ye) 無人化、智能化創新舉(ju) 措,研究完善監管機製;加強對快遞業(ye) 協會(hui) 的指導,提高快遞行業(ye) 對禁毒工作重視程度,加強從(cong) 業(ye) 人員的禁毒教育和法製宣傳(chuan) 工作。
■ 相關(guan) 新聞
北京市三中院:一年審毒販611人 17件係人體(ti) 藏毒
昨日,北京市三中院當庭宣判一起涉毒案。3名被告人曾因在一起羈押認識,被釋放後成為(wei) 同夥(huo) 重操舊業(ye) 。2017年10月11日至13日,周某從(cong) 外地購買(mai) 約一公斤冰毒運到北京,3人在京交易,分別被認定為(wei) 販賣、運輸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獲刑十五年到無期徒刑不等。
北京市三中院介紹,近一年來,轄區共受理涉毒案540件,審結424件,懲處毒品犯罪分子611人。雖然判處五年以上的重刑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審結的一審重大毒品案27件,達去年同期的3.37倍,判處無期徒刑以上犯罪分子共8人。
記者獲悉,法院懲處611名毒販中,17件(共18人)係采用人體(ti) 藏毒的方式運毒。“上家”均通過社交聊天群組隨機招募,以“帶貨掙錢”“短期掙錢”等引誘被招募人員前往雲(yun) 南等邊遠地區,隨後安排以人體(ti) 藏毒形式向各一線城市運毒,並許諾事成後給予豐(feng) 厚報酬。據相關(guan) 被告人供述,其中還可能涉及跨境毒品走私等犯罪。
刑一庭庭長餘(yu) 諍稱,此類涉毒案被告人多為(wei) 青壯年,且呈現一定低齡化趨勢。他們(men) 鮮有前科劣跡,亦鮮有吸毒史,犯罪動機均為(wei) 想在短期內(nei) 謀取巨額經濟利益。
此外,這些被告人文化程度較低,大多沒有固定職業(ye) ,收入普遍不高,法律意識較弱,麵對不符常理的巨額經濟利益誘惑,常無法分辨其危害性。得知需以人體(ti) 運毒後,既不能認識到對人體(ti) 潛在的巨大危險,也不能認識到毒品犯罪違法性或對此抱有僥(jiao) 幸心理。此類案件涉毒數量平均達到海洛因300克以上,量刑亦均在十五年以上,均屬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從(cong) 人體(ti) 藏毒案證據看,涉案被告人的“上線”組織嚴(yan) 密、分工明確,具有極強的反偵(zhen) 查能力,無論姓名、地址、行車路線等均具有極強的隱蔽性,鮮少留下線索,偵(zhen) 破難度大。餘(yu) 諍表示,北京禁毒鬥爭(zheng) 形勢仍然嚴(yan) 峻複雜,禁毒工作仍十分艱巨。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