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限塑十年:大型商超使用量下降 外賣快遞成使用大戶

發布時間:2018-05-28 10:10:12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這樣兩(liang) 道選擇題,你能答對嗎?問題一:據國家郵政局報告,2016年全國快遞行業(ye) 消耗塑料袋約( )個(ge) ——A.14.7萬(wan) ,B.147萬(wan) ,C.147億(yi) 。

問題二:據公開數據,國內(nei) 三大外賣平台日訂單量2000萬(wan) 左右,1單至少1個(ge) 塑料袋。按每袋0.06平方米估算,每天消耗塑料袋可鋪滿( )個(ge) 足球場——A.16.8,B.168,C.1680。

根據關(guan) 於(yu) 限製生產(chan) 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nei) 禁止生產(chan) 、銷售、使用厚度小於(yu) 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chang) 使用製度。

10年過去,“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互聯網興(xing) 起,外賣快遞領域成為(wei) 塑料袋使用大戶,實際情況怎樣?10年前強調的線下商品零售場所,限塑令推行順利嗎?記者展開調查。

大型商超:使用量明顯下降,替代品增加

“請問您需要塑料袋嗎?”在廣西南寧華潤萬(wan) 家超市東(dong) 葛店,顧客結賬時,收銀員都會(hui) 問一句。“不用了。”一位老人一邊說,一邊掏出折成幾折的布袋。

工作日下午,超市購物的多是老年人,記者觀察近10分鍾,20多名顧客付款離開,隻有2名購買(mai) 塑料袋。收銀台有3種塑料袋,承重6公斤、8公斤和10公斤,價(jia) 格分別為(wei) 0.2元、0.3元和0.4元,袋上印有執行標準、規格、環保提示、生產(chan) 單位等。超市客服副總經理張頂新介紹,每天客流量約5000人次,銷售塑料袋1000個(ge) 。

限塑令在商超、藥店執行情況良好,全市各大超市、商場塑料袋銷售量明顯下降,收費塑料袋使用量比限塑前減少近七成,南寧市工商部門市場規範管理科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在吉林長春歐亞(ya) 春城超市,除了可降解塑料袋,還提供了多款布袋、紙盒、紙袋、編織筐等。副總經理李建鑫介紹,2016年銷售了7.8萬(wan) 個(ge) 布袋,44.4萬(wan) 多個(ge) 可降解塑料袋;2017年銷售10萬(wan) 多個(ge) 布袋,約40.5萬(wan) 個(ge) 可降解塑料袋,塑料袋銷售量減少近4萬(wan) 個(ge) ,消費者更多選擇耐用的布袋。

吉林省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5年起禁止生產(chan) 、銷售、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吉林在全國第一個(ge) 全麵禁塑。如今,全省大型商超可降解塑料產(chan) 品替換率達90%,市場供應主渠道已形成。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限塑以來至2016年,全國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減少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購物袋140萬(wan) 噸左右,相當於(yu) 減排二氧化碳近3000萬(wan) 噸。

小攤販:超薄塑料袋大多免費提供,禁而難絕

限塑令要求,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袋明碼標價(jia) ,不得無償(chang) 提供或將塑料袋價(jia) 款隱含在商品總價(jia) 內(nei) 合並收取。但在一些場所,現實不容樂(le) 觀。

“每晚都有人來賣塑料袋,這種薄的我一般買(mai) 5捆,每捆1元共30個(ge) ,第二天幾乎都用光。限塑令之後,厚袋子更貴了,我們(men) 要多花一些錢,但不會(hui) 向顧客收塑料袋錢。”南寧某農(nong) 貿市場一位攤主說。

記者看到,商販都備有塑料袋,超薄的占多數。顧客買(mai) 菜時,攤主會(hui) 主動套袋,有顧客接過袋子掂量一下,覺得袋子薄,還讓攤主多套一個(ge) 。有騎車來的,為(wei) 了袋子掛在車把上牢靠,也會(hui) 要求多套一兩(liang) 個(ge) 。

與(yu) 市場兩(liang) 街之隔的小巷裏,幾個(ge) 商販在擺攤。一位賣水果的商販展示了3種塑料袋,“這是能裝10斤的,這是能裝8斤的,都是9元3捆,這種薄的9元6捆。”薄塑料袋上沒有任何標識。

剛買(mai) 完菜的李女士提著袋子說:“有的菜沾著土,有的帶著水,用塑料袋提回家直接扔了,不心疼。如果用布袋子,還得收拾一下,不方便。賣菜的都會(hui) 提供塑料袋。”

南寧市工商部門市場規範管理科負責人說,限塑令在集貿市場執行情況不佳,特別是菜市場個(ge) 體(ti) 經營者免費提供超薄塑料袋的問題仍普遍存在。有個(ge) 體(ti) 商戶坦言,這是無奈之舉(ju) ,“如果提出收費,顧客扭頭就走,生意沒法做。”

長春市工商部門市場處處長張慶文也表示,在一些小型市場、超市、雜食店,禁塑令的執行因塑料製品成本、質量問題等,存在打折扣現象。

3年前,吉林禁塑令頒布之初,記者曾走訪長春光複路小商品批發市場,當時不可降解塑料袋經銷商麵臨(lin) 經營壓力。近日,記者來到該市場,卻發現傳(chuan) 統塑料袋仍隨處可見。有門店前貼著禁塑宣傳(chuan) 單,店內(nei) 塑料袋卻各式各樣。一間小店前掛著“塑料袋”“垃圾袋”大牌子,下麵黑紅藍白各色塑料袋擺了幾排,店內(nei) 塑料袋琳琅滿目,基本都是傳(chuan) 統PE材料塑料袋,有些無任何標識。經詢問,中等大小的塑料袋4元50個(ge) ,最便宜的小號袋1.5元70個(ge) ,批發給長春市的小商戶。

“禁塑力度不斷加大,禁塑難度也依然存在。”張慶文說。

外賣快遞:新業(ye) 態帶來新壓力,監管在加強

回到開頭的兩(liang) 個(ge) 問題,前者答案是C,後者是B。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ye) 態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以外賣為(wei) 例,塑料餐盒、塑料袋使用普遍。在南寧某住宅小區門口,剛送完一份外賣的送餐員說:“我負責的這片區域外賣商家很多,大部分都用塑料袋打包,隻有3家用紙質包裝。”在某大型商場負一層,一家雞排連鎖店店員說:“我們(men) 賣的是油炸食品,送外賣、顧客到店打包帶走都要用塑料袋,平均每天100個(ge) 。”

一名剛收到外賣的市民說:“這種能一起打包的,比如肉串和烤腸,會(hui) 放在一起用塑料袋裝;米飯、麵、粉之類的,會(hui) 用塑料餐盒裝;最後會(hui) 用一個(ge) 大袋子把小袋子裝在一塊兒(er) ,便於(yu) 攜帶;飲料、湯汁還會(hui) 另裝在一個(ge) 袋子裏。”

“吃完外賣,一般會(hui) 把餐盒等垃圾放在裝外賣的袋子裏一起扔了,不會(hui) 重複用,因為(wei) 有飯菜的味道、油汙等。”這位市民說,盡管收到的外賣塑料袋、餐盒質量不錯,商家還會(hui) 收餐盒費,但吃完外賣並不會(hui) 回收利用,而是直接丟(diu) 棄。

針對這些新問題,吉林省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餐飲外賣、郵政快遞等新興(xing) 消費行業(ye) 的監管責任主體(ti) 不明確,出現監管盲區和薄弱環節。對此,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ye) 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國內(nei) 的快遞外賣企業(ye) 也紛紛行動起來,以實際措施推進“綠色物流”。

日前,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發改委準備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製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ye) 率先限製一係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guan) 實施方案。

在地方,相關(guan) 嚐試也已開始。南寧市區一家健身餐餐館用紙袋包裝外賣食品,店主說:“我們(men) 以前用塑料袋,改用紙袋後,顧客覺得我們(men) 的商品看起來更綠色環保。”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