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第三方”勢力搶灘藥品配送 醫藥物流市場硝煙正起

發布時間:2018-05-09 09:26:01 中國醫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日前,在國家郵政局召開的2018年第五次局長辦公會(hui) 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jun) 勝提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ye) ,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ye) 務。 

近年來,醫藥物流領域競爭(zheng) 日趨激烈,中國郵政、順豐(feng) 、京東(dong) 、DHL(德國敦豪航空貨運公司)等第三方物流相繼介入藥品配送業(ye) 務,醫藥流通企業(ye) 獨占江湖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不過,中國醫藥商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解奕炯表示,醫藥流通具有特殊性,第三方物流加入,在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也會(hui) 麵臨(lin) 不小挑戰。 

醫藥物流生態改變 

2016年2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jue) 定》取消了從(cong) 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ye) 務批準行政審批事項,明確符合標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即可進行醫藥配送。醫藥領域大門正式向第三方物流打開。 

2017年2月9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chan) 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幹意見》,提出推動藥品流通企業(ye) 跨地區、跨所有製兼並重組,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幹企業(ye) 。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幹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中小型企業(ye) 為(wei) 補充的城鄉(xiang) 藥品流通網絡。 

同一時期,國家推行“兩(liang) 票製”,以減少藥品流通環節,解決(jue) 藥價(jia) 虛高問題。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些政策疊加,直接導致醫藥流通領域生態改變——行業(ye) 兼並重組迎來高潮,龍頭企業(ye) 直接受益,第三方物流或成為(wei) 比肩藥品經銷商、配送商的第三股勢力。 

事實上,上述政策出台之前,醫藥物流這塊蛋糕就已受到大型物流企業(ye) 的青睞。無論是中國郵政還是順豐(feng) ,都通過收購當地醫藥公司或與(yu) 當地有GSP資質的商業(ye) 公司合作,“跨界”配送藥品。 

中國郵政是最早加入醫藥配送領域的物流機構之一。2006年,寧夏實施藥品招標采購“三統一”政策,其藥品配送便指定由寧夏郵政中郵物流公司和寧夏醫藥集團總公司承擔。隨後幾年,中國郵政又相繼在甘肅、內(nei) 蒙古、安徽等地“試水”藥品配送。 

自2014年起,順豐(feng) 先後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ye) 部和冷運事業(ye) 部,今年2月其旗下順豐(feng) 醫藥供應鏈有限公司又與(yu) 怡康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擬成立西北醫藥供應鏈合資公司;2017年8月,DHL與(yu) 上海醫藥達成戰略合作;今年4月8日,京東(dong) 醫藥物流與(yu) 安徽華源醫藥在安徽太和華源物流園區簽署醫藥雲(yun) 倉(cang) 合作協議。 

業(ye) 外企業(ye) “加盟”釋放了醫藥物流供給,刺激該領域規模快速增長。 

华体会登录界面醫藥物流分會(hui) 最新公布的《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達3.0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3%。按照每年8%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20年,中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wan) 億(yi) 元。

“物流行業(ye) 正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這是政策導向的結果,也是大勢所趨。”解奕炯表示,如果說此前物流行業(ye) 是通過普通產(chan) 品的配送實現數量增長的話,那麽(me) 下一階段,應該是發展冷鏈運輸、藥品配送等高質量配送。

激活藥品配送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的加入,醫藥流通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表示對原有醫藥配送企業(ye) 的擔憂: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湧入,無疑將對原有醫藥配送企業(ye) 產(chan) 生巨大衝(chong) 擊。 

目前,國內(nei) 醫藥流通行業(ye) 除國藥、華潤、上藥、九州通4家龍頭企業(ye) 外,其餘(yu) 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ye) 。這些中小型企業(ye) 資金力量薄弱,很難建立起強大的醫藥物流服務體(ti) 係,不得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進行托管。

實際上,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參與(yu) 醫藥配送,無論是配送時效、覆蓋範圍,還是物流運作效率,均有著傳(chuan) 統醫藥流通企業(ye) 不能比擬的優(you) 勢。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華氏大藥房副總經理區政強坦言,目前中國郵政的網絡優(you) 勢在國內(nei) 無人能望其項背。尤其是一些農(nong) 村、鄉(xiang) 鎮地區的藥品配送,即使是配送範圍覆蓋全國的四大龍頭企業(ye) ,有時候也還得與(yu) 中國郵政合作才能完成。

在解奕炯看來,傳(chuan) 統醫藥物流企業(ye) 與(yu)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相互碰撞,能夠為(wei) 醫藥物流領域帶來新活力,有利於(yu) 促進行業(ye) 兼並重組。但傳(chuan) 統醫藥物流企業(ye) 必須創新發展,才能適應市場需求。

區政強認為(wei) ,第三方物流加入藥品配送,不但可以帶動傳(chuan) 統醫藥配送企業(ye) 提質、增效、降費,還能幫助他們(men) 實現全國配送,做大市場。 

專(zhuan) 業(ye) 競爭(zheng) 悄然進行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入局對大的醫藥流通企業(ye) 的衝(chong) 擊力尚有限。因為(wei) 像順豐(feng) 、郵政這樣的“跨界”企業(ye) ,受製於(yu) 專(zhuan) 業(ye) 化能力不足問題,在硬件設施、管理係統以及專(zhuan) 業(ye) 人才方麵均麵臨(lin) 挑戰。 

事實上,在第三方物流努力開拓醫藥配送業(ye) 務的同時,傳(chuan) 統行業(ye) 巨頭們(men) 也在深耕細作:國藥、上海醫藥、九州通等加速布局基層市場,發力打通藥品配送“最後一公裏”,以期形成較高的行業(ye) 壁壘。

解奕炯提醒,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必須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GSP)的相關(guan) 要求,如儲(chu) 存、運輸冷藏、冷凍藥品應當配備與(yu) 其經營規模和品種相適應的冷庫;要有用於(yu) 冷庫溫度自動監測、顯示、記錄、調控、報警的設備等。 

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顯然已開始在專(zhuan) 業(ye) 化方麵發力。目前,順豐(feng) 醫藥已取得GSP認證及第三方物流許可,並規劃建設7個(ge) 自營醫藥倉(cang) ,其中4個(ge) 已經落地;京東(dong) 醫藥物流已在山東(dong) 、湖南、河北、安徽等地開展業(ye) 務,與(yu) 國藥集團、紅運堂、華濰藥業(ye) 、福康藥業(ye) 、廣林藥業(ye) 合作,可提供符合GSP要求的商品驗收、入庫、存儲(chu) 、養(yang) 護、出庫、配送等服務。 

但專(zhuan) 業(ye) 化人才缺乏依然是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的一大軟肋。目前醫藥物流人才多集中在傳(chuan) 統醫藥商業(ye) 企業(ye)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提醒,第三方物流企業(ye) 要想在醫藥流通領域有所斬獲,必須加緊吸納儲(chu) 備專(zhuan) 業(ye) 人才。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