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農業供應鏈創新將是破解“三農”問題最佳路徑

發布時間:2018-04-10 09:28:31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三農(nong) ”問題是當下發展進程中最突出、最迫切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jue) 的問題。中央把“三農(nong) ”問題列為(wei) 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1號文件也是以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政府的開年之作。然而,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在農(nong) 村表現得最為(wei) 突出。如何盡早還上“三農(nong) ”的欠賬成為(wei) 黨(dang) 和國家最為(wei) 關(guan) 注的焦點。

 

4月3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正式掛牌。該部立足於(yu) 統籌研究和實施“三農(nong) ”工作戰略、規劃和政策,在農(nong) 業(ye) 部基礎上擴展了原來隸屬於(yu)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的農(nong) 村相關(guan) 管理職能,提高了農(nong) 業(ye) 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了農(nong) 村土地資源的統籌利用,凸顯優(you) 先發展和加快發展“三農(nong) ”建設的目標,也使得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管理更加統一。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應明確“三農(nong) ”問題形成的起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破解。

 

計劃經濟時期,為(wei) 了參與(yu) 全球化競爭(zheng) 和加快城市工業(ye) 化建設的需要,國家運用了行政手段強製推行城鄉(xiang) 二元結構,即糧食統購統銷、工農(nong) 產(chan) 品剪刀差和嚴(yan) 格限製農(nong) 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戶口遷移製度,而在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上又實施城鄉(xiang) 有別的福利製度和差異化投入機製和治理機製,造成較大的城鄉(xiang) 差距。

 

改革開放後,雖然改革的起點是家庭聯產(chan) 承包經營責任製,國家也在不斷落地一係列促進城鄉(xiang) 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但是由於(yu) 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的戶籍管理、勞動用工和社會(hui) 福利製度總體(ti) 上依舊被繼承下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經濟利益進一步驅動全社會(hui) 各種資源稟賦從(cong) 農(nong) 村向城市轉移和聚集,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加工和流通難以形成有機聯係,農(nong) 民更難分享農(nong) 產(chan) 品的加工和流通等增值收益,農(nong) 村的土地、貨幣、資本、流通和貿易等高市場增值收益環節並未形成,城鄉(xiang) 差距在日益擴大,城鄉(xiang) 二元經濟結構矛盾趨於(yu) 強化。

 

而今,造成城鄉(xiang) 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的體(ti) 製機製並未完全消除,僅(jin) 靠農(nong) 業(ye) 管理職能的擴展很難完成消除城鄉(xiang) 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的目標,“三農(nong) ”問題的破解需要另辟蹊徑。

 

2017年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第一個(ge) 重點任務就是“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提出從(cong) 創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組織體(ti) 係、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科學化水平和質量安全追溯能力等三方麵入手。將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提升為(wei) 國家戰略,為(wei) 建立適合當前體(ti) 製機製下的農(nong) 業(ye) 智慧供應鏈體(ti) 係提供了可能。

 

土地無法流轉導致農(nong) 業(ye) 一直難以實現規模化,以及在規模化基礎上衍生的工業(ye) 化、自動化,導致國內(nei) 農(nong) 業(ye) 經濟還處於(yu) 農(nong) 耕文明的近似完全競爭(zheng) 市場,即按照長期生產(chan) 函數運行的邊際利潤為(wei) 零、價(jia) 格等於(yu) 邊際成本模式,農(nong) 民隻能賺取其除勞動生產(chan) 資料成本之外全部勞動所得的收益。

 

更為(wei) 嚴(yan) 峻的是中國農(nong) 業(ye) 經濟已然處於(yu) 全球化市場競爭(zheng) 中。四家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寡頭糧商控製著全球超過80%的糧食交易量,他們(men) 是美國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在最近的中美貿易爭(zheng) 端中,美國的大豆和棉花率先被提出成為(wei) 中國反製目錄的最優(you) 項。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達到3285.4萬(wan) 噸,占中國整個(ge) 進口的34.39%,也占美國全部出口大豆的62%。即便中國可以在巴西、阿根廷尋找替代的大豆供給,但其種子依舊來源於(yu) 美國,寡頭市場結構並未改變。

 

當中國農(nong) 業(ye) 市場全部放開,可以想見內(nei) 外市場組織架構嚴(yan) 重不對稱的競爭(zheng) 對中國農(nong) 業(ye) 意味著什麽(me) 。因此,在指導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中,應將創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組織體(ti) 係作為(wei) 首要項,鼓勵各類農(nong) 村組織合作建立集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流通和服務等於(yu) 一體(ti) 的農(nong) 業(ye) 供應鏈體(ti) 係,發展種養(yang) 加、產(chan) 供銷、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的現代農(nong) 業(ye) ;鼓勵承包農(nong) 戶采用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等方式融入農(nong) 業(ye) 供應鏈體(ti) 係。

 

這些戰略改變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需要漫長的改變周期,而且更需要外部環境的配合。而最快捷有效的農(nong) 業(ye) 供應鏈創新則需要依賴中國更具優(you) 勢的升級消費市場,以及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科技資源的介入。

 

在從(cong) 農(nong) 耕文明、工業(ye) 文明向信息文明躍進的進程中,互聯網時代最典型特征呈現為(wei) 可以讓最個(ge) 別化的需求與(yu) 供給精準、高效地對接,可以低成本地實現從(cong) “麵對麵”到“點對點”的鏈接轉移。這樣,即便農(nong) 業(ye) 還無法實現規模化、工業(ye) 化和自動化,但是也有可能依靠與(yu) 信息技術和金融資源等有效融合直接實現農(nong) 業(ye) 智慧供應鏈。

 

中國經濟已經從(cong) 傳(chuan) 統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拉動模式轉變為(wei) 消費為(wei) 主導的“消費升級、創新和新型投資”新三駕馬車,2015年到2017年消費支出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貢獻率分別是66.4%、64.5%和58.8%,遙遙領先於(yu) 其他要素。

 

與(yu) 此同時,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市場消費特征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客戶化、即時化、便利化和主動(參與(yu) )化成為(wei) 市場競爭(zheng) 中最關(guan) 鍵的四個(ge) 要素,消費市場也同時向奢侈品與(yu) 低價(jia) 產(chan) 品擴展,高端農(nong) 產(chan) 品及伴生服務的休閑農(nong) 業(ye) 的市場規模也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三農(nong) ”直接關(guan) 聯的土地、貨幣、資本、加工、流通和貿易等高市場增值收益環節也可以通過智慧供應鏈體(ti) 係直接融入到農(nong) 村各類組織架構中。

 

“三農(nong) ”還具有豐(feng) 富而新型的勞動力紅利。要知道改革開放成功的要素除了“三駕馬車”和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之外,還應該歸功於(yu) 農(nong) 民工進城的勞動力紅利。即便當下成長最快的快遞物流和外賣宅配也很大程度依賴於(yu) 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的勞動力紅利。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實體(ti) 經濟愈發難以獲得資本的青睞,加上消費升級,距離消費端和資源端最近的市場更有潛力獲得包括資本在內(nei) 的各類資源稟賦的匯集。加上互聯網、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撐,以高端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作為(wei) 拉動起點的農(nong) 業(ye) 智慧供應鏈已經具有較強的發展動能。2017年國慶、中秋雙節中大閘蟹替代月餅進入普通百姓餐桌就是最好的例證,養(yang) 殖戶、電商與(yu) 快遞企業(ye) 完全跨界融合為(wei) 一個(ge) 經營主體(ti) 。

 

當下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還遠不具備主動參與(yu) 農(nong) 業(ye) 智慧供應鏈體(ti) 係的能力,這就需要從(cong) 消費端入手,由流通環節經營主體(ti) 發起並連接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流通和服務等環節,形成農(nong) 業(ye) 供應鏈逆向拉動網絡,在國家政策扶持和激勵下,進一步吸引資本、信息、管理、技術和各類資源稟賦,拉動和引導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資源配置優(you) 化,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型向消費導向型轉化,構建全新的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關(guan) 係。

 

因勢利導、借勢而飛,以消費拉動的農(nong) 業(ye) 智慧供應鏈才是破解“三農(nong) ”問題的最佳路徑。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