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巨頭決戰3公裏生活圈:會是2018零售業的主戰場嗎?

發布時間:2018-04-09 10:02:52 零售老板內(nei) 參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最能代表阿裏、騰訊、京東(dong) 的“零售作品”是什麽(me) ?答案再顯然不過——盒馬鮮生、小程序、7-fresh。但倘若我們(men) 再問,最能代表零售業(ye) 的未來形態是什麽(me) ?一千個(ge) 人心中可能藏著一千個(ge) 答案,又或者說,可能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零售業(ye) 的轉型壓力正處於(yu) 曆史最高點。

 

電商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互聯網企業(ye) 無一不在嚐試滲入線下場景,新物種們(men) 的話語權正在一步步建立,一些陳舊業(ye) 態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新老交替的聲音此起彼伏。而從(cong) 創業(ye) 者們(men) 交出的“成績單”來看,“3公裏生活圈”理念高頻出現——阿裏巴巴正在大力推進“3公裏理想生活區”,京東(dong) 的7-fresh,輻射範圍在3公裏左右,另像永輝超市、物美、步步高等傳(chuan) 統商超巨頭,也紛紛推出各自創新業(ye) 態或配送服務能力,連接到門店周邊社區生活場景……

 

從(cong) 應用層來看,恐怕沒有比它更適合代表零售業(ye) 的今天了。

 

1、新業(ye) 態的集合體(ti)

在討論它的價(jia) 值之前,《零售老板內(nei) 參》APP想先拋兩(liang) 個(ge) 問題——如何定義(yi) 這個(ge) 市場?以及它與(yu) 市場內(nei) 其他形態的區別是什麽(me) ?

 

簡單來說,3公裏生活圈是指以社區居民為(wei) 對象,在方圓3公裏範圍內(nei) ,針對性地輸出服務能力。

 

零售業(ye) 發展至今,業(ye) 態已經得到極大豐(feng) 富,典型有五種:品牌便利店、夫妻老婆店、連鎖超市、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不同店型對應著不同的地理界限,比如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為(wei) 就近500米,品牌超市約在2公裏以內(nei) ,百貨商場約在10公裏左右,購物中心能達到20公裏甚至更遠。

 

商圈客源輻射能力隨著距離增長持續衰減。拿購物中心來說,一套普遍的測定標準是:以所在地為(wei) 中心,方圓1~5公裏為(wei) 核心客源,5~15公裏為(wei) 次商圈客源,15~25公裏為(wei) 邊緣客源。一份數據表明,核心客源大約能占到營業(ye) 額的80%,次商圈客源約占到15%,邊緣客源僅(jin) 為(wei) 5%左右。這也是零售商選址、經營的“案頭功課”之一

 

3公裏生活圈並非特指某一種業(ye) 態,而是多種業(ye) 態在輻射範圍內(nei) 的有效集合。這一點與(yu) 傳(chuan) 統的社區商業(ye) 理論並無太大分別,差異體(ti) 現在交互方式上。傳(chuan) 統零售業(ye) 態是典型的“人找貨”,商圈是交易產(chan) 生的中心場景,其重要性無出其二,人們(men) 必須要花費一定時間成本,從(cong) 家走到商圈,完成支付行為(wei) 。交易鏈路單向打通,以中心化的方式存在,並且一個(ge) 城市往往呈現多極分布。

 

這種既定的商業(ye) 模式正在遭受衝(chong) 擊。得益於(yu) 互聯網技術的持續迭代,3公裏生活圈有了突破空間限製的可能,人與(yu) 貨的關(guan) 係緊密程度,超過人與(yu) 店鋪以及貨與(yu) 店鋪而存在。店鋪也不再單單指有一定麵積、一定店員配置的固定場景,而是可以發生在任意觸達人的場景、設備裏。

 

“百貨店、大賣場零售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削弱,同時購物中心、便利店,一大一小兩(liang) 種業(ye) 態,在整個(ge) 零售格局中的地位也漸漸凸顯出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的會(hui) 長裴亮曾對外表示。

 

購物中心與(yu) 便利店,一個(ge) 代表極致的體(ti) 驗,一個(ge) 代表極致的效率。它們(men) 既是互聯網所無法從(cong) 根本上取代的兩(liang) 個(ge) 維度,也指引著零售業(ye) 的發展方向。而這正是新零售浪潮下,諸多新物種正在努力解決(jue) 的事。

 

與(yu) 其說3公裏生活圈是一種物理空間層麵的概念,毋寧說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服務解決(jue) 方案。

 

2、零售業(ye) 進入“買(mai) 方市場”時代

任何一個(ge) 現象的發生,有偶然性或必然性的可能,3公裏生活圈顯然屬於(yu) 後者。

 

根據CNNIC上月初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33億(yi) ,相較2016年增長14.3%,占網民總體(ti) 的69.1%。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06億(yi) ,同比增長14.7%,使用比例由63.4%增至67.2%。

 

移動電商消費觀念的普及,加快了零售業(ye) 態線上線下融合的進程。根據中國百貨商業(ye) 協會(hui) 及利豐(feng) 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有高達86.3%的受訪百貨零售企業(ye) 當前已開展O2O布局。這也是整個(ge) 零售業(ye) 轉型升級的一個(ge) 縮影。

 

90後、00後等年輕消費群體(ti) 的崛起,讓體(ti) 驗消費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品牌商們(men) 紛紛推出快閃店、主題店以及概念店等全新店型,來豐(feng) 富其在線下與(yu) 消費者的“對話”方式,零售業(ye) 也從(cong) “賣方市場”變成了“買(mai) 方市場”。

 

從(cong) 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可選擇項的極大豐(feng) 富,使得決(jue) 策動因有了更多不確定因素。零售業(ye) 顯然需要通過搭建新場景、增進互動等行為(wei) ,攫取大量的用戶畫像、消費行為(wei) 等數據,來輔助進行商業(ye) 決(jue) 策——要知道,無論是新零售、智慧零售還是無界零售,核心的一點永遠都是用戶消費行為(wei) 的數據化。

 

在這個(ge) 過程中,消費者對於(yu) 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

 

從(cong) 供給側(ce) 來看,將商品盡可能地前置,離消費者/門店更近一些,也早已成為(wei) 普遍現象。以新零售的大IP——生鮮為(wei) 例,由於(yu) 產(chan) 品本身高損耗、高消費頻次的特點,對冷鏈配送能力要求很高,解決(jue) 方案也多種多樣。

 

《零售老板內(nei) 參》曾做過相關(guan) 報道,每日優(you) 鮮以“貨找人”為(wei) 中心理念,搭建“城市中心倉(cang) +前置倉(cang) ”的二級倉(cang) 儲(chu) 模式,從(cong) 原來的B2C電商到家消費場景,逐漸開始探索辦公室、社區、路上等新型消費場景的可能。北京龍頭便利店品牌好鄰居也正在對部分門店進行O2O改造,通過接入易果生鮮供應鏈能力,以“便利+生鮮”的模式,將原本500米的輻射範圍,直接擴展到3公裏生活圈;

再有耕耘二線城市的彩虹星球,則是以“城市中心倉(cang) +社區智能生鮮櫃”的模式,完成交易場景和冷鏈物流的搭建。此外,國內(nei) 最大水果連鎖企業(ye) 百果園,也通過開放特許加盟業(ye) 務以及基於(yu) 門店一級網絡探索無人零售模式等方式,挖掘供應鏈增量價(jia) 值。

 

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歸根到底都是在解決(jue) 一個(ge) 問題——也即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快地速度,將商品完好無損地完成商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

 

技術迭代是企業(ye) 體(ti) 驗升級的另一重要推手。平台方麵,與(yu) 以往需要砸重金、長周期投入研發APP不同,現如今零售企業(ye) 已經有京東(dong) 到家、多點Dmall、微信小程序等諸多豐(feng) 富入口可供選擇。再者,隨著RFID、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等技術的迭代和應用,也為(wei) 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新鮮玩法。

 

3、尚不確定的未來

相比互聯網產(chan) 品的快速迭代,零售業(ye) 的複雜性讓很多創業(ye) 者折戟於(yu) 此。互聯網思維與(yu) 傳(chuan) 統零售思維在這裏直接碰撞。

 

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是,必須先建立規模優(you) 勢,隻要用戶基數起來了,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但由於(yu) 受地理位置、競爭(zheng) 環境等諸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傳(chuan) 統零售生意必然先要建立最小顆粒度的盈利模型,其次,才會(hui) 考慮連鎖化布局。

 

3公裏生活圈的商業(ye) 模式,應該是介於(yu) 互聯網思維與(yu) 傳(chuan) 統零售經營的中間形態,其盈利模型是以企業(ye) 在這一物理空間範圍內(nei) 的所有子業(ye) 態為(wei) 整體(ti) ,來進行盈利模型的搭建和評估,強調聯動性與(yu) 互補性。

 

但這方麵的難度也不小,私以為(wei) 主要表現在三個(ge) 方麵:

 

1、業(ye) 態組合方式;科學的業(ye) 態組合,是零售企業(ye) 在3公裏生活圈商圈存活下來的重要前提之一。設定業(ye) 態組合的邏輯與(yu) 整體(ti) 盈利模型, 除了能增加覆蓋麵及營收空間之外,還能幫助鞏固在該區域內(nei) 的競爭(zheng) 壁壘。以最近大熱的無人零售為(wei) 例,自動售貨機、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三大業(ye) 態分別對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倘若組合得當,未嚐不是一種理想的經營策略。

 

2、用戶運營層麵;3公裏生活圈業(ye) 態的複雜性,決(jue) 定了它對用戶消費數據的高度渴求。人貨場的全鏈路數字化,正逐漸成為(wei) 經營者降本增效的頭號武器。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被反複應用的今天,如何精準地洞察消費者心理,將極大考驗平台的經營能力。

 

3、供應鏈成本;消費需求的高頻迭代,以及終端業(ye) 態的不斷豐(feng) 富,對於(yu) 供應鏈的快速反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影響體(ti) 驗的前提下,做到貨物與(yu) 人、場景的精準匹配,需要數字化的供應鏈能力。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自建物流團隊,但3公裏的配送範圍決(jue) 定了,企業(ye) 必須維持較高的訂單密度以及客單價(jia) ,方能抵平配送成本。

 

3年前,零售業(ye) 態的競爭(zheng) 還是橫向的——購物中心與(yu) 購物中心搶市場,百貨商場與(yu) 百貨商場搶用戶,便利店與(yu) 夫妻老婆店搶服務……但這種情況未來或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縱向業(ye) 態之間的競爭(zheng) 或將成為(wei) 新常態,3公裏生活圈將他們(men) 緊緊圈在一起。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