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3 10:55:52 浙江在線

減負,是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們(men) 共同關(guan) 注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年再為(wei) 企業(ye) 和個(ge) 人減稅8000多億(yi) 元,同時還表示,全年要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yi) 元。僅(jin) 此兩(liang) 項措施就可以減負“超萬(wan) 億(yi) 元”。
為(wei) 什麽(me) 發這一大撥“減負紅包”?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的記者會(hui) 上,財政部長解釋說,減稅降費,是用財政收入的“減法”來換取企業(ye) 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這是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核心要義(yi) 所在。
對於(yu) 這項“福利”,到底過不過癮,有沒有用?來聽聽代表委員們(men) 的親(qin) 身感受——
減到實處,助力創新
1.19億(yi) 元!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胡成中提供的一個(ge) 飽含誠意的數字。這是過年3年,降本減負政策給企業(ye) 帶來的“紅利”。據統計,2015年至2017年,德力西享受到近20項優(you) 惠政策,減免稅費、補貼補助累計金額達到1.19億(yi) 元。
胡成中代表向記者解釋,這其中,高新技術企業(ye) 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達7493萬(wan) 元,還包括地方產(chan) 業(ye) 扶持優(you) 惠政策,房產(chan) 稅、土地使用稅退稅、水利建設基金退稅,兩(liang) 化融合項目補助,固定資產(chan) 技改補助,穩崗補貼補助等。“這些實實在在的優(you) 惠,就像滋潤企業(ye) 健康發展的甘露,是中央對企業(ye) 的高度重視和關(guan) 懷,我們(men) 十分感激。”
德力西的這份“賬單”,隻是浙江落實減負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浙江先後出台數個(ge) 減負降本政策措施,如在全國率先停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在全國率先推出最大規模的直購電交易、全國最早實現省定行政事業(ye) 性收費“零收費”的省份之一等。僅(jin) 2017年,浙江減輕企業(ye) 負擔和成本1250億(yi) 元。
給企業(ye) 減負就是給創新添柴。“國家政策落實到位,增添了我們(men) 應對挑戰,做強做大的勇氣和動力。”胡成中代表表示,德力西依靠創新驅動,采取果斷措施轉型升級,由此大大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
近年來,德力西把智能製造作為(wei) 主攻方向,將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與(yu) 生產(chan) 體(ti) 係相匹配,加快升級改造,實現智能化生產(chan) 和服務。公司新建的智慧工廠的工業(ye) 機器人密度達到每千人80台,整體(ti) 自動化率超50%,部分生產(chan) 線自動化率達到90%,超過工信部製定的工廠智能化標準。
對於(yu) 今年的減負措施,胡成中代表很期待。同時,他希望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並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服務,給企業(ye) “休養(yang) 生息”的時間。
切中要害,對症下方
雖然減稅降費的措施接連不斷,但當前個(ge) 別企業(ye) 負擔不輕、獲得感不強仍是不爭(zheng) 的事實。如何讓減負措施更加切中要害,這是政府最值得思考、企業(ye) 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問題。
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的主戰場就在製造業(ye) ,但製造業(ye) 這些年的利潤卻是微乎其微。全國人大代表、傳(chuan) 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製造業(ye) 領域已深耕了30多年,多年前就看到了困擾製造業(ye) 的問題所在。
“我國物流成本占生產(chan) 成本的比例高達30%至40%,是主要發達國家的兩(liang) 倍。由此可見,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很大一部分利潤是被物流吃掉了。”徐冠巨代表認為(wei) ,物流成本過高,是很多製造業(ye) 利潤變薄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把快遞物流認作是物流業(ye) 的主體(ti) ,事實上,服務生產(chan) 製造的貨運物流才是主角。2017年,全國工業(ye) 品物流總額235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物流總額的92.8%。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很多企業(ye) 最解渴的期盼。
“減負就要對症,抓住痛點,讓企業(ye) 真正受惠。”徐冠巨代表翻開政府工作報告,指著一條條他用筆標注的內(nei) 容說,今年的“減負紅包”中有很多內(nei) 容都是針對物流領域。“這證明國家越來越重視物流發展,同時也通過降低物流成本,讓企業(ye) 聚力發展。”他說,建設高效率的現代物流體(ti) 係,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也是當務之急。
既要減稅,更要簡政
“看上去很美,但很難吃到嘴”“任務表有了,路線圖也有了,真正減負落地會(hui) 不會(hui) 需要很長時間”……不少企業(ye) 擔心,“減負紅包”看得到,卻搶不到。
“減稅降費和簡政放權,其實是一套組合拳,兩(liang) 者缺一不可。”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作為(wei) 民建市委會(hui) 主委,經常與(yu) 民營企業(ye) 打交道,對民企的發展和困難一直頗為(wei) 關(guan) 注。這幾年,他一直在全國政協會(hui) 議上為(wei) 企業(ye) 呼籲減負,帶來了不少關(guan) 於(yu) 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ye) 成本、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等提案。
尤其是製度性交易成本,最難降又最應該降。個(ge) 別企業(ye) 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漲是行業(ye) 波動所致,人工成本上升是大勢所趨,唯獨製度性交易實在困擾著企業(ye) 發展,希望政府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減負政策的執行效益。
找到了問題的症結,自然應當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從(cong) 早年的“四張清單一張網”到如今的“最多跑一次”,浙江政府向自己“動刀”,通過簡政放權來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以寧波為(wei) 例,“最多跑一次”事項市本級2017年年底覆蓋率達到87.5%,並創新推出從(cong) 群眾(zhong) 辦事角度界定“一件事情”、拓展“全城通辦”事項清單以及特定區域、特定項目“打包審批、集成服務”改革等。在當地的“企業(ye) 降本減負”滿意度調查中,受益於(yu) “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相繼推進,“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滿意度得分最高。
張明華委員希望,伴隨越來越多“減負”舉(ju) 措的推行,讓更多企業(ye) 有更強烈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