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3 10:41:26 雙壹谘詢

據最新消息,順豐(feng) 速運斥資17億(yi) 元收購新邦71%股份,以“順心”為(wei) 全新品牌開始運營新邦原有業(ye) 務。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前有申通入股快捷起網快運的先例,但順豐(feng) 如此大手筆的投資仍引起行業(ye) 內(nei) 熱議,快遞與(yu) 快運互相融合之風日盛。
順豐(feng) 在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會(hui) 上,就表示發展重貨將是提高毛利率的重要舉(ju) 措,果不其然2018年初就采取了動作,並且目標直指快運業(ye) 務,那麽(me) 我們(men) 首先來想第一個(ge) 問題,為(wei) 何快遞企業(ye) 紛紛加碼快運業(ye) 務?
雙壹認為(wei) ,快遞企業(ye) 加碼快運業(ye) 務主要有以下兩(liang) 方麵的考慮:
第一,快遞企業(ye) 在尋找傳(chuan) 統快遞業(ye) 務之外的另一個(ge) 戰場。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預測,盡管未來幾年快遞行業(ye) 業(ye) 務量仍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依舊是國內(nei) 屈指可數的高增長行業(ye) ,但是快遞業(ye) “增速變檔”已經是不爭(zheng) 的事實,增速放緩的勢頭難以避免。在此階段,快遞企業(ye) 切入超萬(wan) 億(yi) 市場規模的零擔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有可能助力公司業(ye) 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第二,零擔市場規模巨大但沒並有巨頭,行業(ye) 壁壘較低。與(yu) 快遞市場不同,快運市場盡管規模更大,但因快運更高的定製化需求,因此市場更分散,集中化較低,行業(ye) 壁壘較快遞行業(ye) 低得多,新入局者的機會(hui) 更多一些。
零擔市場規模是快遞市場的3倍,整車為(wei) 快遞的7倍,快運市場的CR8僅(jin) 為(wei) 2.7%,而快遞CR8則為(wei) 78%,可見此時快運市場非常分散。此時快遞企業(ye) 通過自身完善的運輸網絡體(ti) 係,再加之資本市場助力,完全有可能成長為(wei) 零擔市場的龍頭企業(ye) ,空間巨大。2016年中通快運誕生之後,不到一年便做到了6000噸每日的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從(cong) 國際曆史來看,大型快遞物流企業(ye) 向綜合物流企業(ye) 發展是趨勢。在美國大型物流企業(ye) 中近7成都在做跨界業(ye) 務,而中國目前隻有4成,其中百世最具有代表性,通過2017財報來看,百世的物流生態鏈已經開始產(chan) 生效益。其實順豐(feng) 近年來也一直在調整產(chan) 品結構體(ti) 係,發展重貨、冷鏈、同城配等高毛利率貢獻的業(ye) 務板塊,期望形成規模效應。
在2013年順豐(feng) 推出重貨業(ye) 務時,就注定將會(hui) 為(wei) 重貨另起新網。順豐(feng) 多年的重貨業(ye) 務一直在作為(wei) 填倉(cang) 貨與(yu) 快遞並網運行,業(ye) 務包含較重的物流普運、緊急航空的重貨快運、主打20~100公斤的重貨包裹、主打100~500公斤的小票零擔,還有固定地址整車需求的重貨專(zhuan) 運,而一旦快遞壓力增加,就要收緊重貨業(ye) 務,大大削弱了核心競爭(zheng) 力。
因此,行業(ye) 發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豐(feng) 富自己的產(chan) 品線,利用邊際效益,以核心業(ye) 務為(wei) 中心擴張盈利範圍。
接下來我們(men) 再來思考第二個(ge) 問題,在眾(zhong) 多快運企業(ye) 中,順豐(feng) 為(wei) 何獨獨選中新邦物流?
雙壹認為(wei) ,一張穩定的全國物流網絡是十分寶貴的資源。2003年德邦與(yu) 新邦分家後,德邦著重於(yu) 汽運零擔業(ye) 務,石浩文成立新邦展開全麵競爭(zheng) ,而後德邦蒸蒸日上成為(wei) 零擔快運第一“散件王”,新邦最終敗下陣來。此後台灣新竹控股新邦,開始大刀闊斧的加盟製改革。目前新邦在全國擁有超1000家網點,員工8000餘(yu) 人,超2000台標準化運輸車輛,超100萬(wan) 平方米的倉(cang) 庫、分撥場地,日吞吐能力達6000餘(yu) 噸。這樣一張網絡且不論建設成本,單是再重新建設的時間也會(hui) 讓順豐(feng) 錯失許多良機。
此外,新邦的客戶基礎、團隊、品牌與(yu) 規模也是受順豐(feng) 青睞的原因。在與(yu) 德邦PK的十幾年中,新邦保留下了相當大的客戶基礎與(yu) 優(you) 秀的職業(ye) 經理人團隊,而且其職業(ye) 經理人適應能力強、單兵作戰能力優(you) 越。因此在快運市場的眾(zhong) 多標的中,王衛獨獨看中了新邦物流。
美國的物流企業(ye) 跨界多數都是通過並購重組,中國物流界也有相似之處,圓通起網快運前,便試圖收購天地華宇,但未成功。申通利用合資公司方式起網。百世通過收購方式起網。順豐(feng) 收購銀捷快遞以“城市合夥(huo) 人”方式單獨運作,現又通過收購新邦布局全國,未來的收購之風隻會(hui) “越吹越放縱”。
雙壹認為(wei) 順豐(feng) 收購新邦也隻是“小試牛刀”,為(wei) 以後更大的收購動作而準備。新邦不是順豐(feng) 收購的第一個(ge) 企業(ye) ,也不會(hui) 是最後一個(ge) ,一旦順豐(feng) 這次的收購之舉(ju) 成功,那麽(me) 還會(hui) 在收購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