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09 09:40:52 經濟網

中國正在“兩(liang) 會(hui) 時間”。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備受關(guan) 注,多位代表委員紛紛熱議鄉(xiang) 村發展之策。近年來,我國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迅猛,成為(wei) 創新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方式、增加農(nong) 民收入、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重要途徑,自然也引起了與(yu) 會(hui) 代表委員的廣泛關(guan) 注。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傑提交了《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提案》,提案提出,要大力培養(yang) 和聚集農(nong) 村電子商務人才,助推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此外,多名來自農(nong) 村的代表委員,也紛紛就農(nong) 村電商脫貧建言獻策。
通過淘寶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大山
“電商對‘黔貨出山’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年將電商與(yu) 貴州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碰撞,確實發生了很多變化。”3月6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華茜參加貴州團全體(ti) 會(hui) 議時說。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銅仁農(nong) 村淘寶合夥(huo) 人華茜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華茜是貴州銅仁萬(wan) 山鎮的農(nong) 民,她的另一個(ge) 身份是阿裏巴巴農(nong) 村淘寶合夥(huo) 人,俗稱“村小二”。2015年8月,華茜成立公司並申請商標,用公司化手段搜集當地特產(chan) ,幫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大山,其中最高一天內(nei) 成功賣出3000斤米酒,合計1000餘(yu) 件,真正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買(mai) 賣難的大問題,這些來自貴州山區的土特產(chan) ,不僅(jin) 賣出了省,最遠還賣到了遼寧丹東(dong) 。
通過農(nong) 村淘寶成長起來的華茜,一直不忘回饋家鄉(xiang) 。2015年11月,她創辦了蟻族電子商務培訓學校,為(wei) 回鄉(xiang) 創業(ye) 青年提供業(ye) 務指導。今年春節,華茜還報名參加了阿裏巴巴農(nong) 村淘寶公益三小時活動,並在自己的家鄉(xiang) 大力推廣,發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投身公益。
來自甘肅代表團的梁倩娟,是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石灘村“隴上莊園”網店的店長。在這名“80後”代表的眼裏,地處秦巴山區的家鄉(xiang) 山大溝深,盛產(chan) 土蜂蜜、山核桃、中藥材等綠色優(you) 質土特產(chan) ,其實“富得很”。
2013年12月,梁倩娟回鄉(xiang) 創辦“隴上莊園”淘寶店,組建團隊通過淘寶等平台集中收購、推廣和銷售隴南當地的土特產(chan) ,讓大山深處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遠銷全國。目前,梁倩娟的網店年收入達450萬(wan) 元,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群眾(zhong) 發展,其中包括100多戶貧困戶。
代表建言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規模化
據華茜介紹,她調研了周邊地區農(nong) 村電商精準脫貧模式的實踐,發現貴州特色產(chan) 品量小難供應,企業(ye) 規範化經營和品牌化發展的觀念淡薄,現有政策扶持的方向,也很難覆蓋電商企業(ye) 和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環節的精準對接。這些農(nong) 產(chan) 品借力電商進程過程中的瓶頸,也成為(wei) 關(guan) 注電商脫貧的許多代表委員共同關(guan) 注到的問題。
目前,農(nong) 村地區對於(yu) 特產(chan) 的品牌意識偏弱,難以滿足城市消費者對品牌和品質的高要求。農(nong) 產(chan) 品主要還是集中在傳(chuan) 統流通市場,往往實現不了規模化生產(chan) ,檔次也低,同時也缺少物流、供應鏈等配套設施。此外,大部分農(nong) 民接受新技術、新事物慢,生產(chan) 還靠老經驗、老辦法,沒有規範化生產(chan) 和標準化分級,致使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單一,品質不高。
“我們(men) 本土農(nong) 特產(chan) 品品質好,但是因為(wei) 老鄉(xiang) 們(men) 大多還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生產(chan) ,體(ti) 量不足以供給市場。通過電商打通了銷售渠道,可是供應卻跟不上了。”華茜說,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她希望政府多關(guan) 注貴州偏遠地區的企業(ye) ,通過政策引導增加農(nong) 村農(nong) 特產(chan) 品多樣化、特色化、規模化,依托“黔貨出山”讓農(nong) 村貧困群眾(zhong) 實現脫貧致富。
梁倩娟代表也同樣建議,應加大電商脫貧政策的扶持力度。希望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冷鏈倉(cang) 儲(chu) 、鄉(xiang) 村物流、農(nong) 村電商人才培訓、品牌打造和法律保護等方麵給予電商脫貧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農(nong) 村淘寶在全國有近3萬(wan) 個(ge) 村級服務站,這些村淘點和村小二成為(wei) 農(nong) 村電商鏈接城鄉(xiang) 的重要紐帶
農(nong) 村電商已成為(wei) 脫貧有效路徑
2017年,來自新疆巴楚縣的一款甜瓜,成了通過農(nong) 村電商賣向城市的網紅農(nong) 產(chan) 品。通過數據賦能和供應鏈的升級,不僅(jin) 打開了銷路,樹立了品牌,瓜農(nong) 收入還增長了10倍。
據了解,農(nong) 村淘寶在當地對巴楚留香瓜的種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不緊要控製農(nong) 藥化肥的使用、瓜的直徑大小,甚至對掛果數量也有嚴(yan) 格限製——一根藤上就結兩(liang) 個(ge) 瓜,保證每個(ge) 瓜的個(ge) 頭、水分和甜度達標,甚至灌溉,也更多利用富含礦物質的天山雪融水。
同時,農(nong) 村淘寶通過數據反哺供應鏈,讓瓜農(nong) 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麽(me) ,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產(chan) 量,這讓農(nong) 民更有動力做精品。這種新的模式,讓數百噸的巴楚留香瓜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裏全部賣光。通過這種模式,瓜農(nong) 3個(ge) 月之內(nei) 接到了超過6000噸意向訂單,采購價(jia) 也從(cong) 每公斤0.6元提高到每公斤2元。僅(jin) 此一項,簽約瓜農(nong) 當年每戶平均增收8000多元。
數據顯示,2016年832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在阿裏零售平台上,活躍賣家超過33萬(wan) ,共完成了292億(yi) 元銷售,有280多個(ge) 貧困縣超過1000萬(wan) 元,其中40餘(yu) 個(ge) 貧困縣超過1億(yi) 元。以阿裏巴巴農(nong) 村淘寶為(wei) 代表的農(nong) 村電商,已經成為(wei) 不少省份、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建立的主要通路,甚至成為(wei) 脫貧的有效路徑。
在過去幾年裏,新技術幫助農(nong) 村實現機械化、信息化生產(chan) 。但技術改造農(nong) 村、消費端造福農(nong) 民生活之後,在生產(chan) 端實現農(nong) 民增收還是難以解決(jue) 。電商平台利用大數據監測市場的真實情況,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無縫連接城市群體(ti) 的巨大需求,逆轉農(nong) 民們(men) 往年盲目耕種今年漲價(jia) 的農(nong) 作物、明年又麵臨(lin) 大虧(kui) 損的局麵。
就目前來看,以農(nong) 村淘寶為(wei) 代表的農(nong) 村電商,已成為(wei) 加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高效平台,將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