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跳出鄙視鏈,新零售加冕魔都上海

發布時間:2018-02-14 09:08:11 億(yi) 歐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延安東(dong) 路258弄,寧海東(dong) 路120弄,兩(liang) 大弄口南北相對,中間隔著已在上海地圖上消失的老弄堂——寶裕裏。兩(liang) 國分疆一水橫,1843年華洋通商口岸開埠,黃浦江一條無名的浜河,北麵居英國人,南則為(wei) 法租界,如今這條浜河也消失了,被填平為(wei) 延安東(dong) 路。

“洋涇浜”記錄了160多年前西風東(dong) 漸的曆史,可是,曾經被西方文明所馴化的氣質並沒有因此而消失,曆經洗禮,沉澱了下來的不止是延安東(dong) 路,更有上海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流行與(yu) 複古相得益彰的城市“魔性”。

近日,在創業(ye) 話題上,魔都似乎失去了“魔性”風韻。它被批判錯失互聯網經濟的機會(hui) ,被認為(wei) 缺乏互聯網創業(ye) 者生存的土壤,錯過BAT之後,還會(hui) 繼續錯過......

果真如此?

海派創業(ye) 鄙視鏈

目前,在中國互聯網企業(ye) 中,阿裏在杭州,騰訊、華為(wei) 在深圳,唯品會(hui) 、網易在廣州,百度、京東(dong) 、小米等等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ye) 穩紮在皇城腳下,然而,上海除了攜程、大眾(zhong) 點評、餓了麽(me) 似乎也拿不出更好的“代表作”了。

曾經易趣、億(yi) 唐、榕樹下、九城盛大等第一代互聯網企業(ye) 出生在上海,弄潮互聯網。可經過十幾年之後,本土的互聯網企業(ye) 並沒有熬出BAT的榮光,新蛋網、丁丁地圖、百姓網、易迅等均被拍死在沙灘;有的經過一路廝殺,卻淪落了個(ge) 被收購的下場,如美團與(yu) 點評合並,高管黯然離場,一號店歸於(yu) 京東(dong) 麾下,至今淪為(wei) 雞肋,德佑被鏈家收購,安居客被58收購......

種種“業(ye) 績”使上海陷入不適合互聯網創業(ye) 的鄙視鏈。

偌大一個(ge) 國際金融、商業(ye) 中心,遑論政策、環境因素,地歌網采訪過的互聯網創業(ye) 者中,很多受訪者評價(jia) 上海互聯網創業(ye) ,一般的慣性思考第一落點是在“人”的因素上,多數派意見認為(wei) 上海互聯網創業(ye) 者沒有狼性,適應不了互聯網企業(ye) 的發展規律。因為(wei) ,中國互聯網企業(ye) 的成長需要“野蠻”護持,需要冒險、衝(chong) 動拚命,需要吃苦耐勞,上海發達、小資、有情調的風格似乎與(yu) 這些氣質相悖。

通俗的說,他們(men) 打不了硬仗。

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粗暴豪邁之北方,柔荏馴良之南方,適如歐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異於(yu) 諾爾曼民主,在脾氣、體(ti) 格、習(xi) 慣上均有不同。從(cong) 表麵上看,魔都與(yu) 野蠻確實不匹配,進而從(cong) BATJ/TMD類似的一線互聯網企業(ye) 陣營中尋找魔都互聯企業(ye) 成績,從(cong) 這個(ge) 結果倒推過程,整個(ge) 邏輯顯得本末倒置。

用地域定奪創業(ye) 之功德、成就實則不妥,南人、北人並非囿於(yu) 南方、北方,不便以創業(ye) 不能論來一言以蔽之。

若非得用結果說話,也得提一提上海的互聯網企業(ye) 中的頭部陣仗——OTA老大攜程、互聯網音頻行業(ye) 龍頭蜻蜓FM及喜馬拉雅,二次元第一陣營中的B站,互金領域陸金所,一眾(zhong) 跨境電商領頭羊洋碼頭、小紅書(shu) ,社交電商黑馬拚多多......

上海並沒有因互聯網而落寞,或許由於(yu) 它的海派氣質與(yu) 人們(men) 的寄望有顯失調。人人都是BAT確實是創業(ye) 的巔峰之夢。然而,沒有BAT並不代表沒有互聯網。

自古上海並非籍籍無名,得益與(yu) 唐築海修堤,宋開海上絲(si) 路,在長三角地區地位凸顯,五口通商之後,上海獨盛,在經濟文化上出現中西融合,近代的上海工業(ye) 占全國50%之上,對外貿易占70%,文化出版70-80%,上海在百年之前已經注入商業(ye) 的基因。

而這一基因的零售根基見長。

零售之根基

相書(shu) 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機靈,南人北相者,不消說是機靈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謂“貴”。曆來,開放、多元是上海這座城市的主旋律,多種氣質的交融,其“貴”盡顯。

時尚、文明、發達的零售商業(ye) 係統賦予魔都人民一種生活維度上的自豪,承襲著貴氣風範的自信。

中華商業(ye) 第一街南京路全國聞名,正大廣場、徐家匯的港匯恒隆廣場規模巨大,南京西路的恒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等雲(yun) 集頂級品牌,時尚商品、大眾(zhong) 用品等不勝枚舉(ju) ,淮海中路則是將你推向時尚前沿的流行聖地......這些都是上海繁榮零售的基礎體(ti) 現。

90年代,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商業(ye) 零售企業(ye) ——上海第一八佰伴於(yu) 1992年獲國務院批複,1995年12試營業(ye) ,當天共有107萬(wan) 消費者進入新世紀商廈參觀購物,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東(dong) 方商廈、太平洋百貨,也是在那個(ge) 時期引入外資發展起來的。

1992年全國業(ye) 績最高的三大百貨商場業(ye) 績,上海占了兩(liang) 席:南京東(dong) 路的第一百貨、華聯商廈,年銷售額超過10億(yi) 元。第三名是北京的西單商場,那一年,銷售額8.65億(yi) 元。

商超、大賣場也在90年代繁榮起來。

1996年,麥德龍在上海普陀區開設了第一家商場;同一年,家樂(le) 福進入上海。到了1999年,歐尚在上海楊浦開了第一家大型超市……如今,麥德龍在上海有了8家;家樂(le) 福在上海有了31家店;歐尚在上海有了9家門店。

數據顯示,1990年,上海的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在332億(yi) 元;到1999年,這個(ge) 數字達到1590.38億(yi) 元,是1990年的4.8倍。2016年上海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最新的2017年這個(ge) 數據達到11830.27億(yi) 元。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hui) 有一個(ge)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340家跨境零售企業(ye) 中,有180多家入駐上海,滲透率超過50%,數量僅(jin) 次於(yu) 倫(lun) 敦和迪拜,列全球城市第三。

除了跨國企業(ye) 的紮堆,各類超市、便利店、快餐連鎖店在上海的密度,也是全國領先。

有數據統計,上海大街小巷星羅棋布的各類超市和連鎖零售商店已接近7200家,按上海2400萬(wan) 人口計算,相當於(yu) 每3300多人就有一家,上海零售連鎖業(ye) 態發育程度全國領先。

此外,上海還擁有15個(ge) 市級商業(ye) 中心、30多個(ge) 地區級商業(ye) 中心以及67個(ge) 特色商業(ye) 街區,全市標準化菜市場達960多個(ge) ,社區微菜場超過1000家。

星羅密布的線下零售店和商圈,讓上海在全國的零售版圖中顯得很顯眼,也是新零售測試和發展的最大沃土。

阿裏新零售加冕魔都

“上海是橋頭堡,杭州是後花園。”阿裏巴巴董事局馬雲(yun) 在2017與(yu) 百聯集團“牽手”儀(yi) 式上如是說。馬雲(yun) 還講,“如果說哪一個(ge) 城市能代表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高度,我覺得唯有上海。”

阿裏巴巴把上海作為(wei) 了新零售的第一站。

上海百聯集團作為(wei) 阿裏新零售的第一個(ge) 戰略夥(huo) 伴,其在第一百貨中的“年齡”超過80歲,也見證了上海商業(ye) 近百年的發展,阿裏也開始在上海進行新零售的各種業(ye) 態的探索。

生鮮業(ye) 態中,盒馬生鮮為(wei) 阿裏新零售第一標杆。盒馬鮮生在上海孕育而生,它開創了一種“生鮮超市+餐飲、線上+線下、店堂+配送場”新消費模式。帝王蟹、波士頓龍蝦、法國生蠔、美國黃金車厘子……可選擇到店逛吃,也可通過線上下單享受30分鍾的到家服務,正因如此,甚至出現了“盒區房”新概念。

目前,盒馬鮮生上海門店有16家,從(cong) 上海走出全國的超過30家。盒馬也別列入了上海一日遊的項目中。

另一種新零售業(ye) 態是智慧門店。

在上海南京西路上,消費者隻要拿出手機淘寶“掃一掃”,就能在這個(ge) 午餐牌的場景中開啟全球零售業(ye) 的“隱藏模式”,這就是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培工坊,在這裏AR大型場景識別技術首次大規模商業(ye) 應用。

“新零售要解決(jue) 的是如何讓門店進客客流可識別、可觸達、可分析。通過對門店客流實現數字化,智慧門店得以重新構建門店和消費者的連接。”天貓新零售平台事業(ye) 部負責人葉國暉說。據官方數據顯示,“全渠道+智慧門”的數量上海最多達5183家,其中優(you) 衣庫、雅思蘭(lan) 黛、口碑等都進行”黑科技+新零售“的嚐試。

另外還有集黑科技於(yu) 一體(ti) 的智慧母嬰店。在22平米的母嬰室裏,通過聲控讓“天貓精靈”機器人,幫你打開操作台上的加濕器、哺乳室的窗簾,也可以放一首兒(er) 歌。在母嬰室還有一個(ge) 很大的屏幕電視,能手機掃碼登錄,可以一邊喂奶一邊購物;如果出門忘記帶奶粉了,裏麵有一台自動售賣機,現買(mai) 現取。

隨著阿裏快閃店、無人門店的新零售業(ye) 態不斷落地,未來,當你不想出門時,無論身在世界何處,窩在沙發裏,戴上VR眼鏡就能瞬間“穿越”到南京路,街邊的小吃,永安百貨的新款包包,眨眨眼睛就能下單。未來世界裏,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全新的黑科技將讓你享受“坐地日行八萬(wan) 裏”承包南京路、逛遍全世界的便利。

如果你不想宅著,未來的南京路有超乎想象的樂(le) 趣等你來發現——比如,穿越式購物。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複原曆史街道已經不是什麽(me) 技術難題,也許用不了多久,人們(men) 就能“穿越”到當年的十裏洋場,跟那個(ge) 時代的人“擦肩而過”。

這樣的場景,並非遙不可及。它已經漸漸成為(wei) 上海新一代國際化大都市的購物、服務的生活標準。毋庸置疑,所有標準的建立離不開阿裏作為(wei) 基礎設施提供者的定位,新零售的落地推進背後是阿裏的支付、物流、雲(yun) 技術、大數據等力量的支持。

無論是城市的氣候、人文、商務環境,還是新零售賦予用戶的內(nei) 心體(ti) 驗,二者融合毫無違和感。從(cong) 2017年以來,新零售成為(wei) 電商界、服務界一大互聯網新實驗,而第一落點的上海正品嚐著這一業(ye) 界成果。

有阿裏新零售的加冕,上海被賦予另外一種城市特質——新零售之都。對於(yu) 上海和互聯網經濟絕緣之說也不攻自破吧。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