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物流、電商企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步:供應鏈創新

發布時間:2018-02-11 08:50:00 物流時代周刊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眾(zhong) 多企業(ye) 的實踐證明,供應鏈創新不僅(jin) 有助於(yu) 推動行業(ye) 向前邁進,還將助力實體(ti) 經濟加速實現轉型升級,更將解決(jue) 供應鏈現存的信息技術、信用機製等問題。

新時代帶來新機遇

黨(dang) 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國進入新時代的判斷,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在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到了現代供應鏈,“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此外,也提到了多項與(yu) 物流業(ye) 密切相關(guan) 的內(nei) 容,如“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等。

2017年10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是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並重新定義(yi) 了“供應鏈”,即以客戶需求為(wei) 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wei) 目標,以整合資源為(wei) 手段,實現產(chan) 品設計、采購、生產(chan) 、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此外,《指導意見》中重點提到,相關(guan) 企業(ye) 可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建立基於(yu) 供應鏈的信用評價(jia) 機製。推進各類供應鏈平台有機對接,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wei) 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可見,作為(wei) 轉型升級突破口的供應鏈與(yu) 服務創新已成為(wei) 各方矚目的焦點。海爾、華為(wei) 、富士康等企業(ye) 的實踐也表明,供應鏈創新是企業(ye) 轉型升級的第一步。

供給矛盾成“攔路虎”

目前,我國物流業(ye) 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附加值低、資源環境約束強等供給側(ce) 結構性矛盾。究其原因,其根源在於(yu) 供應鏈模式、誠信和標準化體(ti) 係等不夠完善,供應鏈上企業(ye) 間的合作較為(wei) 鬆散,同質化競爭(zheng) 非常激烈,供應鏈不確定性強。其主要表現為(wei) :

對供應鏈管理理念的認識不夠。有些企業(ye) 認為(wei) 供應鏈管理是大企業(ye) 的專(zhuan) 利、核心企業(ye) 的事情,與(yu) 自己無關(guan) 。因此,主觀認識和現實的雙重不足,成為(wei) 企業(ye) 實施供應鏈管理的一大障礙。

信用機製缺失,企業(ye) 間缺乏信任。供應鏈管理要求各節點企業(ye) 之間能夠建立起緊密的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信息共享,協同運作,實現各節點企業(ye) 的“共贏”。但目前國內(nei) 企業(ye) 之間大都缺乏信任,導致難以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失信成本過低、信用體(ti) 係的不健全和法律法規不完善,讓這一問題變得更為(wei) 嚴(yan) 峻。

信息共享程度低。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對接,是實施供應鏈管理、提升供應鏈的整體(ti) 效益和效率的基本要求。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物流業(ye) 的迅速發展,對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ye) 要想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提升自身競爭(zheng) 力,就必須提升信息共享水平。但是員工素質不盡如意、融資困難、製度不規範、管控手段缺乏等,是目前國內(nei) 大部分企業(ye) 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信息化技術建設和共享程度較低。

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不完善,標準不統一。目前我國物流標準化正處在建設過程中,相關(guan) 標準不夠完整、統一,嚴(yan) 重製約供應鏈運作效率。可喜的是,近日出台的國民經濟行業(ye) 分配(GB/T4754-2017)明確了供應鏈管理服務單列統計類別:商務服務業(ye) —7224—供應鏈管理服務。

地區間、產(chan) 業(ye) 間供應鏈發展水平差異大。東(dong) 南沿海地區的供應鏈發展水平高於(yu) 西部、北部地區。同時,產(chan) 業(ye) 多集中在第三產(chan) 業(ye) ,其中農(nong) 業(ye) 供應鏈發展水平低,全國僅(jin) 有300多家農(nong) 業(ye) 供應鏈企業(ye) 。

 

 

創新協同破局升級思路

供應鏈創新是為(wei) 整合企業(ye) 彼此之間的合作關(guan) 係,使其成為(wei) 具有競爭(zheng) 力的供應鏈並建立相應的創新機製,如信息共享、收益分配、風險分擔等。通過將不同企業(ye) 的流程進行統籌,從(cong) 原材料到製造、配銷、運送等形成一個(ge) 緊密的網絡關(guan) 係,促使企業(ye) 創新運作模式,在創新協同指引下,相互信任,彼此合作,實現供應鏈績效最大化。

因此,依賴人工智能等技術,秉承供給側(ce) 改革的思路,企業(ye) 可以通過以下方略進行物流與(yu) 供應鏈轉型升級:

建立信用評價(jia) 機製。信用評價(jia) 機製是供應鏈轉型升級的首要機製。2016年10月,工信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shu) 》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至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多個(ge) 領域。區塊鏈技術被視為(wei) 下一代雲(yun) 計算的雛形,應用SaaS(雲(yun) 服務軟件)、PaaS(雲(yun) 服務平台)和IaaS(雲(yun) 服務基礎設施服務)等搭建信息橋梁,促進社會(hui) 組織由提供型服務向引領型服務轉變。

在供應鏈的信用體(ti) 係建設完善前,可引入擔保交易模式。擔保交易模式即引入第三方平台,下遊客戶應付的交易額會(hui) 先轉到第三方平台,待確認收貨後第三方平台再將交易額轉到上遊供應商手中。該交易模式會(hui) 降低雙方的交易風險,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

除了借助第三方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外,還可建立供應鏈自身的信用評判體(ti) 係。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根據交易成功數、好評率等因素,建立一個(ge) 供應鏈上下遊自身的信用評判體(ti) 係。係統根據評價(jia) 的結果將信用分為(wei) 若幹個(ge) 等級,等級越高說明該用戶越可靠。上下遊企業(ye) 可根據信用的等級決(jue) 定是否和對方產(chan) 生交易。具體(ti) 策略:第一,建立經過認證的機構代理組織,由其代理用戶操作,保障區塊鏈網絡交易不嵌入用戶個(ge) 人信息等隱私;第二,設置用戶數據訪問權限和安全私鑰,防止數據信息全網傳(chuan) 播;第三,采用密碼學中的zeroknowledge

proof(零知識證明)算法對各節點進行驗證和保護,規避隱私泄露等問題;第四,規定供應鏈物流信息數據的傳(chuan) 輸僅(jin) 限於(yu) 正在進行的相關(guan) 交易的節點之間,其他個(ge) 人或機構無權查看和傳(chuan) 播。

推進供給側(ce) 改革。實現降本增效,推進供給側(ce) 改革,其本質就是降低資本投入的增量,擴大勞動力增量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增量,也就是“從(cong) 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供給側(ce) 改革推進過程中,人力密集型的服務業(ye) 會(hui) 逐漸成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經濟的主流,人的能力對生產(chan) 效率的影響會(hui) 逐漸高於(yu) 資本。

供應鏈的轉型升級可以通過實施物流標準化,推動物流行業(ye) 標準的製定、推廣、實施,最終實現物流行業(ye) 降本增效的目的和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化升級。例如,良品鋪子聯合重點供應商,按照帶拖運輸、連拖入庫的模式,嚐試以托盤為(wei) 訂貨、收發貨單元,以外包裝無破損作為(wei) 交接現場免驗收標準。積極減少包裝型號,使用與(yu) 標準化托盤相匹配的包裝箱,如京東(dong) 、蘇寧開展綠色包裝,推進包裝回收、包裝推薦業(ye) 務;京東(dong) 在華中四省成功推進8~10家供應商帶板運輸;順豐(feng) 推廣使用電子運單,紙質運單耗材減少20%。

建立互動環境,實現多方共贏。建立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互動的活動環境,同時塑造企業(ye) 內(nei) 部創新文化環境,與(yu) 上下遊建立交互式溝通平台。通過多元渠道搜集客戶的需求與(yu) 市場信息,並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將數據轉化成信息,成為(wei) 有助於(yu) 企業(ye) 改善的依據。通過不斷地修正與(yu) 反饋,讓企業(ye) 在謀求自身利益和創造價(jia) 值時,還要在更大的價(jia) 值網絡內(nei) 推進所有參與(yu) 企業(ye) 的共贏,創造更大的價(jia) 值。因為(wei) 價(jia) 值共贏性特征是評價(jia) 供應鏈升級的一個(ge) 有效標準。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