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5 09:35:33 萬(wan) 聯網

如何在瞬息萬(wan) 變的“突變”中認清趨勢,找尋機遇?磁雲(yun) 科技創始人,京東(dong) 集團終身榮譽技術顧問李大學做客【黑馬創業(ye) 36招】第35招,用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教你如何抓住產(chan) 業(ye) 升級的機會(hui) ,發現新千億(yi) 獨角獸(shou)
課程要點:
1、產(chan) 業(ye) 升級三大痛點;
2、產(chan) 業(ye) 升級三大機會(hui) ;
3、未來企業(ye) 五大核心能力。
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黃金時代
人、信息、交易、產(chan) 業(ye) 和金融是互聯網演進四大階段。
1995年-2005年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一個(ge) 10年,實現了信息傳(chuan) 遞成本變為(wei) 零。我們(men) 進入了信息過載甚至爆炸的時代,朋友圈、今日頭條的內(nei) 容豐(feng) 富到不得不按照個(ge) 人數據和興(xing) 趣去篩選;
2005年-2015年是第二個(ge) 10年,互聯網把商品搬到了網上,解決(jue) 了線上交易問題,以阿裏、京東(dong) 等電商企業(ye) 為(wei) 代表。通過百度和阿裏市值的對比,我們(men) 也能夠發現做電商的企業(ye) 比做信息的企業(ye) 體(ti) 量更大。2014年京東(dong) 上市以後,我思考了一個(ge) 問題:當雲(yun) 計算、大數據,特別是互聯網的人才,智能手機這些都變得流行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互聯網技術成本也大大降低,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好可以用這些新技術提升自己,這就是我看到2015年-2025年產(chan) 業(ye) +互聯網最主要的機會(hui) 。
2015年三月份,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那時候業(ye) 界就討論過,是互聯網+產(chan) 業(ye) ,還是產(chan) 業(ye) +互聯網。我認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方向都是成立的:互聯網人都希望延伸到線下去,延伸到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去;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都希望延伸到線上去,衍生到利用互聯網,最終可能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所以我更推崇的是互聯網人,不要在互聯網這個(ge) 紅海裏麵再去創業(ye) 了,要回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去,用新的技術、互聯網模式去創新,重構各行各業(ye) ,“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我覺得產(chan) 業(ye) 互聯網可能是我們(men) 這代人最重要的一個(ge) 機會(hui) 。互聯網再往裏走,就到了金融,這是我認為(wei) 的互聯網的最終歸宿。互聯網的靶心是金融,而且我最近發現,以前做互聯網的都是從(cong) 外向內(nei) 打,而做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則有可能從(cong) 靶心向外打。
我有很多項目都是直接從(cong) 靶心開始幹,當產(chan) 業(ye) 金融幹成之後,再用金融做抓手,重新製定行業(ye) 的規則。這個(ge) 產(chan) 業(ye) 反而按照新的規則,互聯互通協同起來。所以對於(yu) 產(chan) 業(ye) 互聯網來說,簡單得把互聯網邏輯拷貝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一直講一個(ge) 主題:產(chan) 業(ye) 互聯網需要一個(ge) 雙螺旋基因來製作DNA。比如,如今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已經發生了基因突變,從(cong) 原來的控製、管理思維變成了尊重人才、賦能員工、人性化管理。
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雙螺旋結構,需要由兩(liang) 個(ge) 單螺旋構成。其中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互聯網已經發生突變的基因構成一個(ge) 單螺旋;互聯網基因突變形成另外一個(ge) 單螺旋。兩(liang) 個(ge) 螺旋纏繞在一起,就構成了未來的超級生物體(ti) ,也就有望誕生千億(yi) 市值的獨角獸(shou) 。
產(chan) 業(ye) 升級三大痛點
我認為(wei) 目前產(chan) 業(ye) 升級存在三大痛點。
第一, 中國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呈現小、弱、分散、甚至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一些萬(wan) 億(yi) 級的行業(ye) 卻缺乏百億(yi) 級的企業(ye) 。當進入這樣的行業(ye) 後,你會(hui) 發現未來行業(ye) 的發展趨勢和規則是並購和整合。在西方,工業(ye) 革命到一定階段後是用資本去做整合,但資本整合會(hui) 出現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資本需求很大,二是並購整合很慢,需要企業(ye) 消化。
但如果我們(men) 用互聯網的邏輯對產(chan) 業(ye) 進行整合就會(hui) 變得更簡單。有一個(ge) 詞叫小而美,像阿裏這樣開放的電商平台就非常希望上麵的賣家是小而美的。其實它很怕你長大,因為(wei) 你長大後,就會(hui) 像京東(dong) 一樣獨立於(yu) 它的體(ti) 係甚至變成其對手
不過,小而美也有劣勢,比如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大數據平台。而我們(men) 磁雲(yun) 科技創建的互聯網平台可以實現IT、供應鏈、雲(yun) 計算、金融等體(ti) 係的共享,幫助小而美的企業(ye) 創造價(jia) 值。
產(chan) 業(ye) 互聯網本質就是重構行業(ye) 規則。如果你什麽(me) 都沒有改變,就很難建立一個(ge) 平台。所以我們(men) 說,一些大的行業(ye) ,特別是萬(wan) 億(yi) 級的行業(ye) ,一定是再建立一個(ge) 平台去做行業(ye) 整合。2015年,我曾提出萬(wan) 億(yi) 行業(ye) 裏一定存在出現新的BAT的機會(hui) 。
第二,目前各行各業(ye) 的信息化水平和工業(ye) 化水平都比較落後,管理很粗放。
所以我們(men) 的工業(ye) 化要升級,信息化也要升級。現在大家很少談“信息化”,更多的是談“數字化”,整個(ge) 社會(hui) 將變成數字社會(hui) ,貨幣數字化,經濟也是數字經濟。我看到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產(chan) 業(ye) 了。所以在數字化的浪潮中,企業(ye) 也會(hui) 變成數字企業(ye) 。我們(men) 也曾碰到很多企業(ye) 在做數字化轉型,但都不太容易。原因主要有兩(liang) 方麵:
1.從(cong) 上到下的認知不到位。隻有老板認知到位是不夠的,很多傳(chuan) 統企業(ye) 的老板,都是50後、60後為(wei) 主,其思維體(ti) 係相對成熟,要學習(xi) 、改變很難。所以認知全部到位、達成戰略共識是有難度的。
2.提供解決(jue) 方案的提供商缺乏互聯網認知,沒有理解互聯網新的技術架構,傳(chuan) 統企業(ye) 很難通過他們(men) 的解決(jue) 方案來提升自己。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公司的薪水很高,人才都流向那裏,它們(men) 的東(dong) 西又不向你開放。這樣我們(men) 傳(chuan) 統企業(ye) 吸引不到人才,也買(mai) 不到好的解決(jue) 方案。這就是我們(men) 行業(ye) 數字化麵臨(lin) 的困境。
第三,中國存在賬期和三角債(zhai) 的問題。中小企業(ye) 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大家知道最近很火的區塊鏈,它很可能重構整個(ge) 社會(hui) 的信用係統。原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也有可能通過區塊鏈來改善。有了區塊鏈,我們(men) 就能夠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jue) 行業(ye) 裏麵的賬期和資金需求問題。
產(chan) 業(ye) 升級三大機會(hui)
基於(yu) 區塊鏈,我們(men) 如何來做金融創新,讓金融更好地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賦能。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我發現了三大機會(hui) 。
第一,萬(wan) 億(yi) 級行業(ye) 一定會(hui) 出現整合的趨勢,利用互聯網去整合,就能誕生行業(ye) 互聯網的平台;
第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一定會(hui) 用新的技術來更新他們(men) 的信息係統,這些係統服務商也會(hui) 有比較大的機會(hui) ;
第三,行業(ye) 通過數字化打通數據,通過平台大家互聯、協同、形成閉環。比如,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形成一個(ge) 封閉的閉環。數據流在這個(ge) 基礎上,我們(men) 可以重構信用模型、風控模型。
擁抱產(chan) 業(ye) 互聯網
過去做企業(ye) ,隻要把產(chan) 品做好,把產(chan) 品賣好就可以。但我認為(wei) ,未來買(mai) 賣可能會(hui) 消失,城市中買(mai) 賣的櫃台未來都會(hui) 被顛覆。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未來我們(men) 會(hui) 構造很多新場景,,人們(men) 可以自動完成消費而不再通過買(mai) 賣來完成,所以未來新零售可能就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
企業(ye) 1.0是做產(chan) 品,但企業(ye) 2.0是做服務,而企業(ye) 3.0是做管家。從(cong) 產(chan) 品再到服務,從(cong) 服務到一站式解決(jue) 方案,核心就是用戶參與(yu) 。先找到小白用戶了解他們(men) 的需求,讓他們(men) 滿意,最後再找到一些種子用戶,擴大市場。我們(men) 和用戶的互動過程,就是我們(men) 自己企業(ye) 創新的過程。用戶參與(yu) 創新,就是我們(men) 未來企業(ye) 最核心的發展邏輯。
未來新千億(yi) 企業(ye) 五大核心競爭(zheng) 力
研究未來的新千億(yi) 企業(ye) ,他的競爭(zheng) 力在哪幾個(ge) 方麵?
第一個(ge) 競爭(zheng) 力就是用戶力。我們(men) 要從(cong) 用戶出發,為(wei) 用戶創造價(jia) 值。然後考慮最大化留住用戶,挖掘用戶價(jia) 值,精準營銷幫助我們(men) 低成本獲客,再基於(yu) 用戶畫像和全生命周期進行價(jia) 值挖掘,增加用戶粘性,提高用戶的貢獻,最後提升客戶價(jia) 值。
第二個(ge) 是數據力,即大數據的能力。數據是你的資產(chan) ,我們(men) 企業(ye) 有數據,但是數據不全、沒有合理利用、沒有跟外部數據連接……怎樣把數據的價(jia) 格變現,是我們(men) 要研究的第二個(ge) 能力。
我認為(wei) 未來的企業(ye) ,很可能要增加一個(ge) 報表,報表裏有用戶,有數據。你有多少用戶,這些用戶每年給你多少貢獻,你有多少數據,數據創造了多少價(jia) 值,都可以被記錄下來。
第三個(ge) 是創客力。即如何建立一個(ge) 創客化的團隊而非傳(chuan) 統金字塔的多層級結構。其實真正的創新發生在基層。隻要建立一個(ge) 鼓勵創新的文化,鼓勵大家犯錯誤的文化就可以。
第四個(ge) 是共享力。隻有一些創客,如果大家都是從(cong) 頭開始,什麽(me) 都幹,也不行。國家的雙創就極需要建立一些共享平台。通過共享平台,為(wei) 這些創客賦能。比如海爾雖然是創客化組織,但它實際上也有很多共享的平台;再比如永輝,現在在發展超級物種,建立一個(ge) 平台讓這些內(nei) 容進去,讓這些創客進去,沒有共享平台很難。所以共享平台的建設就是發展這種創客化組織的關(guan) 鍵。
第五個(ge) 是創新力。創客化加上共享力最終會(hui) 形成創新力。研究未來的企業(ye) ,就是這五個(ge) 最核心的能力,用戶,數據力,創客力,共享力,創新力。我們(men) 也可以從(cong) 這五個(ge) 維度來看新時代企業(ye) 應該如何打造新的核心能力。
新時代的新引擎——ADI
這是一個(ge) 新的時代,各個(ge) 產(chan) 業(ye) 都在轉型升級。但是我們(men) 至少要三個(ge) 引擎把它們(men) 組裝起來。
第一是A引擎。這個(ge) A叫API,就是原來傳(chuan) 統的軟件,實際上是用軟件包的方式,交付給你,一旦交付給你以後,就像一塊大石頭一樣,這塊大石頭就固化了,固化後它不能柔性的去重構。但是我們(men) 現在麵對的市場在快速變化,我們(men) 企業(ye) 的組織結構,也在快速重構,整個(ge) 行業(ye) 的協同也在快速的變化。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的軟件會(hui) 跟不上這個(ge) 變化。所以我認為(wei) 以後軟件發行的模式要變成API的方式交付,大家通過API連接和協同。
產(chan) 業(ye) 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要各個(ge) 行業(ye) 去重構,我們(men) 的企業(ye) 要創新,本質上也是我們(men) 的組織、應用、業(ye) 務都要重構,而且要不斷的迭代,這樣才能適應這個(ge) 世界。
第二是D引擎,也就是大數據引擎。在大家都在擁抱區塊鏈的時候,我們(men) 要設想怎麽(me) 用區塊鏈,來構建一個(ge) 活的數據,而不是死的數據。活的數據關(guan) 鍵是流動交換,大家能夠共享價(jia) 值。不是每一個(ge) 企業(ye) 都能建立一個(ge) 大數據團隊,但是我們(men) 希望通過共享的大數據平台,能夠為(wei) 我們(men) 的企業(ye) 賦能,為(wei) 大家打造D引擎。
第三是I引擎,人工智能已經變成中國的國家戰略,特別是我們(men) 有了數據之後,一定要考慮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與(yu) 企業(ye) 結合,與(yu) 行業(ye) 協同,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結合。通過A引擎,可以讓整個(ge) 網絡協同起來。通過I引擎,讓這些數據回到傳(chuan) 統,優(you) 化我們(men) 的場景,最後通過D引擎為(wei) 企業(ye) 賦能。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