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26 15:07:27

長期以來,政府采購價(jia) 格問題備受關(guan) 注,無論是高價(jia) 背後的腐敗,還是低價(jia) 背後的劣質,都牽引著公眾(zhong) 的目光。最近幾年,業(ye) 界提倡政府采購的價(jia) 值目標應從(cong) 節約支出向物有所值轉變。但正如美國聯邦總務署仍把節約作為(wei) 采購的首要目標一樣,價(jia) 格問題始終是我們(men) 無法回避的問題,公眾(zhong) 對這一問題的關(guan) 注也必須得到有效回應。解決(jue) 價(jia) 格問題,首先要解決(jue) 可比性問題。采購需求不明確,其實就是商品不可比造成的。創造一個(ge) 公開、透明、標準的價(jia) 格可比的機製和環境,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理論和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對比和監測,可有效解決(jue) 價(jia) 格問題。
問題分析
財政部副部長劉偉(wei) 在2017年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政府采購製度是現代財政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適應加快建立現代財政製度的新要求。當前政府采購領域的確還存在‘慢、貴、差’現象,要理性看待這些問題,既不能相互推諉,更不能裹足不前,而應該增強改革的緊迫感、責任感,堅持在深化政府采購製度改革中解決(jue) 實踐中的突出問題”。當前,我國政府采購工作已進入新時代。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製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guan) 係。建立全麵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製度,全麵實施績效管理。政府采購製度是財政管理製度的重要部分,是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駕馬車”之一。在互聯網、大數據蓬勃發展的時代,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麽(me) ?原因有哪些?該如何應對呢?
1.十八大以前的突出問題
政府采購被詬病的問題主要是價(jia) 格、質量、效率、服務。其中,價(jia) 格高曆來是大家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問題,也是最容易產(chan) 生腐敗的問題。我們(men) 試以兩(liang) 個(ge) 角度來分析,一是需求方;二是供給方。由於(yu) 多年來的體(ti) 製、機製等宏觀、微觀環境和條件相對滯後,需求方如采購人(包括集采機構)個(ge) 別人的權力過大,導致腐敗,引發了一些價(jia) 格問題。具體(ti) 講,就是在品質、服務等可比的前提下,采購價(jia) 格高於(yu) 市場可比價(jia) 格。如社科院等第三方機構曾針對部分地區做過一些調查,表明政府采購價(jia) 格虛高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業(ye) 界呼籲,完善政府采購製度,應理順管理體(ti) 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采購人、供貨商等主體(ti) 之間實時準確的信息交換和共享機製,並在建立市場價(jia) 格衡量標準的基礎上,形成科學的價(jia) 格比對機製。而筆者認為(wei) ,十八大之前,缺乏有效的權力製約機製,部分領域暗箱交易、腐敗尋租等問題比較嚴(yan) 重。隨著我國已進入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新時代,因需求方特別是采購人、集采機構腐敗導致采購價(jia) 格人為(wei) 偏高的現象,已逐步減少。
2.十八大以後的突出問題
十八大從(cong) 機製上解決(jue) 了采購權力腐敗問題。在政府采購領域,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把權力關(guan) 進製度的籠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製、不能腐的防範機製、不易腐的保障機製。十八大以後,關(guan) 於(yu) 需求的腐敗現象得到有效遏製,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供給方,集中在如何加強對供應商的監管。正如美國聯邦總務署高度重視政府采購中的反欺詐,即政府采購怎樣不吃虧(kui) 一樣,在我國,具體(ti) 途徑就是建立科學的價(jia) 格比對機製,在相同條件下,實現價(jia) 格最低,節約政府支出。目前,中央政府采購日趨規範、公開、透明,並大力推行批量采購與(yu) 協議供貨的創新掛鉤政策,實現采購範本標準化與(yu) 合同明細的公示,成效顯著,大幅降低了中標價(jia) 格,多數產(chan) 品低於(yu) 同配置的主流電商價(jia) 格20%-30%。
與(yu) 此同時,各種問題緊密關(guan) 聯,尤其是一些老問題漸漸發酵,幹擾了控製價(jia) 格的成效。如,采購周期長、商品不可比,尤其是有的產(chan) 品型號完全是為(wei) 政府定製,價(jia) 格根本無法對比,廠家“零庫存、慢送貨”,用戶的采購體(ti) 驗遠遠比不上主流電商。廠商為(wei) 獲取超額利潤而控製渠道,在政府采購中屢見不鮮:某款網絡交換機市場價(jia) 格為(wei) 3萬(wan) 元左右,但在銷售給政府采購渠道後,配置未變,僅(jin) 在型號上加了某個(ge) 字母,然後價(jia) 格翻了兩(liang) 倍;某款電視,原型號為(wei) 6000U,政府采購型號為(wei) 6000E,價(jia) 格也翻了一倍左右。
另外,品牌、采購周期的不可比,導致價(jia) 格優(you) 勢也不可比。根據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品牌差異不能作為(wei) 采購人選擇某一品牌的理由,一般而言,政府采購要重點關(guan) 注產(chan) 品的品質。批量采購的周期長問題比較突出,由於(yu) 批量采購流程較規範,采購人從(cong) 申報計劃到拿到商品可能需要40天甚至更長時間。而批量采購政策的本意是“以數量換價(jia) 格”,故而存在天生的“基因缺陷”。時間長、效率低又使得采購人心存不滿。何況當前信息類產(chan) 品日新月益,時間的重要性超過了金錢,最好的結果應是“品質效率標準化、價(jia) 格可比最低”。
原因分析
1.供應商違規控製渠道。為(wei) 追求利潤,供應商尤其是廠家往往會(hui) 控製渠道。如果以保證正品、防止價(jia) 格混亂(luan) 、獲得合理利潤為(wei) 目的,則無可厚非,但為(wei) 了獲取超額利潤,對同一配置的商品,在品質、服務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故意隱藏價(jia) 格,欺騙采購人,就有違背公平競爭(zheng) 之嫌。國家發改委《禁止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的規定》明確,價(jia) 格欺詐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jia) 形式或者價(jia) 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yu) 其進行交易的行為(wei) ,其第六條第九款還指出“其他欺騙性價(jia) 格表示”均為(wei) 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wei) 普通市場消費渠道與(yu) 政府采購渠道具有較大差異化的價(jia) 格體(ti) 係。廠家聲稱政府渠道價(jia) 格低於(yu) 普通市場消費渠道,但有時恰恰相反。供應商針對政府機關(guan) 製訂較高的定價(jia) 策略,獲取超額利潤,實質上屬於(yu) 欺詐行為(wei) 。
2.標準缺失。對政府采購價(jia) 格進行對比,前提是商品代碼的標準化。商品標識代碼(Identification Code Of Commodity)是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hui) (EAN)和統一代碼委員會(hui) (UCC)規定的、用於(yu) 標識商品的一組數字,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是唯一的、通用的,作為(wei) 全球貿易中信息交換、資源共享的關(guan) 鍵和“全球通用的商業(ye) 語言”,包括EAN/UCC-13、EAN/UCC-8和UCC-12代碼。廠商應選擇適宜的代碼結構,遵循三項基本的編碼原則,即唯一性、無含義(yi) 性、穩定性。商品標識代碼的表現形式通常為(wei) 商品條形碼。商品條碼被稱為(wei) 商品的“身份證”,是商品流通於(yu) 國際市場的“共同語言”。近年來,我國已有文件規定,無條碼商品不得進入超市。條碼前9位為(wei) 廠商識別代碼,是係統規定的,後麵3位則由供應商自行編碼,最後一個(ge) 是係統自動生成的校檢碼。可見,條碼並沒有解決(jue) 商品身份的唯一識別問題,且由廠家編碼,存在同樣配置商品多個(ge) 條碼的可能,為(wei) 廠家控製渠道留下便利。
3.手段落後。目前,政府采購信息化成效顯著,主要表現為(wei) 采購信息公開比較徹底。特別是隨著國務院、財政部對信息共享、信息公開的一係列製度法規的公布和生效,政府采購的需求公告、中標公告等各類信息公開越來越細化,使得對采購信息進行大數據抓取和分析成為(wei) 可能。但是,我們(men) 發現對政府采購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和分析卻較為(wei) 困難。此類數據的特點是量大、標準不統一、非格式化,政府機構沒有能力處理海量數據,而且許多價(jia) 格也不具備可比性,甚至同一供應商在不同時期、不同項目的需求公告、中標配置中的描述都沒有統一標準。因此,對政府采購信息的大數據分析缺乏有效手段,難以對采購價(jia) 格、服務進行監測和對比。
對策建議
1.完善法律,形成法治監督機製。建議以法律手段禁止不良廠家惡意壟斷價(jia) 格渠道,如隻提供政府部門特殊型號,甚至變相不允許采購市場通用產(chan) 品等行為(wei) 。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麵,可借鑒國外的做法。早在1863 年,美國製定了《反欺騙政府法》,規定任何個(ge) 人或公司在發現有人欺騙美國政府獲取非法利益,有權以美國聯邦政府的名義(yi) 控告違法的一方,並在勝訴後分得一部分罰金。該項法律很好地維護了國家利益,比較著名的案例就是2011年結案的美國甲骨文公司遭美國政府起訴被罰巨額賠償(chang) 一事。對我國而言,建議規定凡參加政府采購的供應商,可製訂合理的價(jia) 格策略,但必須依照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原則,公開全部產(chan) 品配置和定價(jia) 信息,公布價(jia) 格差異及原因,以便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獲得較好的折扣,防止價(jia) 格欺詐和不正當競爭(zheng) 。
2.加強標準化,規範全國商品編碼體(ti) 係。多方參與(yu) ,創建價(jia) 格可比的市場環境,確保在品質、效率、服務相同的情況下,采購人可方便、準確對比價(jia) 格。首先從(cong) 法律上明確廠家對商品信息準確性、唯一性的責任和義(yi) 務。商品標識代碼和條形碼等製度解決(jue) 了特定超市商品的身份識別問題,但不能解決(jue) 政府采購中最關(guan) 心的商品身份識別問題;供應鏈業(ye) 界流行的SKU商品編碼(最小庫存控製體(ti) 係)可保證特定代理商或者電商內(nei) 部的身份識別問題,但多家供應商和電商之間則不可比。因此,我們(men) 需要一個(ge) 公開、透明、標準、通用的商品編碼體(ti) 係。在全國商品編碼體(ti) 係中,廠家要明確基本配置包含的參數內(nei) 容,凡是較大程度上影響價(jia) 格的參數均可列入基本配置,凡是基本不影響價(jia) 格的參數,均列入其他配置;廠家對相同基本配置的商品隻能規定一個(ge) 型號,不得以渠道不同的名義(yi) 定製不同型號,同時廠家對增減配置配件和服務的價(jia) 格,要逐條列明,不能籠統概括。如,原來相同配置的商品,銷售給線下供應商的型號為(wei) A,銷售給電商的型號為(wei) B,其實是相同配置的商品,必須稱其為(wei) A或B,而不能同時有2個(ge) 型號。對於(yu) 服務的差異,廠家也需在商品說明中一一列明不同服務年限服務的內(nei) 容和價(jia) 格。國家已規定零售商品標識代碼不能隨意更換,即使停產(chan) ,也應在4年內(nei) 不得用於(yu) 其他商品。全國商品編碼體(ti) 係應更為(wei) 嚴(yan) 格、穩定,采用類似身份證號碼的管理方式,相同配置商品采用唯一代碼,即使停產(chan) ,終身不變,不得用於(yu) 其他配置商品,便於(yu) 長久追溯。
3.充分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新技術。近年來,政府采購電商化推動了采購的公開、透明,但也要防止電商控製渠道,重蹈傳(chuan) 統供應商的覆轍。實踐中,個(ge) 別電商也出現了定製型號,從(cong) 而與(yu) 其他商品不可比。解決(jue) 辦法是:禁止廠家根據渠道,為(wei) 各電商提供專(zhuan) 供型號;電商也必須銷售廠家的通用型號。電商為(wei) 政府采購提供的型號必須為(wei) 銷量排前範圍內(nei) 評價(jia) 較好的產(chan) 品。如果沒有足夠銷量、好評的型號,仍然不能進入政府采購市場。通過對配置、價(jia) 格、銷量、評價(jia) 等大數據對比分析,可對比價(jia) 格是否科學、合理,方便采購人采購到物有所值的產(chan) 品。此外,建議引入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具備分布式數據存儲(chu) 、點對點傳(chuan) 輸、共識機製、加密算法等特點的新型數據應用模式,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能夠解決(jue) 政府采購海量數據存儲(chu) 分析的困難。應用區塊鏈技術後,供應商的商品信息難以被篡改,可確保唯一性、可比性,商品的配置、價(jia) 格、評價(jia) 等信息的獲取也將更為(wei) 容易。
4.加強價(jia) 格監測,建立相關(guan) 機製。互聯網最大的優(you) 點就是公開、透明,契合了政府采購的三公原則。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傳(chuan) 統價(jia) 格監測必然向互聯網監測轉變。據了解,國內(nei) 部分地方如天津已充分應用互聯網價(jia) 格監測技術,對主流電商進行互聯網數據掃描。一旦發現政府采購價(jia) 格偏高,係統將自動預警。但是,一些廠家和電商除了人為(wei) 定製渠道型號之外,為(wei) 防止非正常訪問,還采用技術手段屏蔽了互聯網爬蟲機器人,導致許多正常訪問的第三方爬蟲機器人也被屏蔽。有關(guan) 部門可製定政府采購互聯網監測白名單製度,凡監管機構、代理機構、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社會(hui) 公眾(zhong) 均可申請進入白名單。該項白名單將對所有廠家、電商、供應商產(chan) 生效力,監測服務一旦進入白名單,相關(guan) 供應商不得對此服務進行阻攔、屏蔽。
綜上所述,對於(yu) 政府采購價(jia) 格問題,政府部門要主動擔當,多管齊下,實現商品可比,再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實時監測、預警、處理,徹底解決(jue) 價(jia) 格問題,推動政府采購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央國家機關(guan) 政府采購中心)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