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高端訪談|中國品牌巡禮 沉得住氣的江淮

發布時間:2017-08-21 16:23:05 中國汽車報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訪談主持:《中國汽車報》社社長 何偉(wei)

 

     訪談嘉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安進

 

“無論在什麽(me) 情況下,特別是處於(yu) 順境之時,也要堅持結構調整,堅持均衡發展、協調發展。要始終牢記經營和發展這兩(liang) 點都不可偏廢,這是企業(ye) 運營的一種基本狀態。”

何偉(wei) :江淮近幾年發展很快,取得了很突出的成績。我們(men) 注意到,去年江淮汽車實現了“十三五”開門紅,總銷量實現較大幅度同比增長。尤其是在乘用車方麵,雖是後發品牌,勢頭比較猛。但我們(men) 也留意到,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車的銷量有所下降。這是什麽(me) 原因?關(guan) 於(yu) 下半年,江淮是如何謀劃的?

安進:江淮上半年銷量有所下降,這和市場整體(ti) 走勢有一些不吻合。不像以往,我們(men) 基本與(yu) 行業(ye) 走勢保持同步。原因很簡單。首先,國內(nei) 乘用車市場的大環境沒有去年那麽(me) 好,上半年是微增狀態,甚至終端銷量是同比下降的。整體(ti) 產(chan) 能較高,在需求受到抑製的情況下,企業(ye) 供給能力足,直接引發的就是競爭(zheng) 更激烈。江淮銷量下降原因在小型SUV,在激烈競爭(zheng) 中,產(chan) 品力顯得不足,我們(men) 沒有及時拿出一款新品來適應競爭(zheng) 。當時江淮率先推出小型SUV時,市場上隻有兩(liang) 三款車,可是現在已經增至三四十款。競爭(zheng) 一激烈,價(jia) 格戰就隨之而來。江淮一向不太願意跟隨價(jia) 格戰,於(yu) 是市場表現受到影響。小型SUV在我們(men) 去年的產(chan) 品結構裏占的比例過大,所以它一波動,就把整體(ti) “拖累”了。事實上,除了SUV,江淮其他板塊業(ye) 務表現都比較正常,特別是國際市場,表現突出。下降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我認為(wei) ,企業(ye) 發展肯定有波峰,也有波穀,沒有誰能永遠高歌猛進。困難挫折期來了,大家正好可以清醒清醒。我們(men) 經常把“產(chan) 品結構調整、均衡發展、協調發展”掛在嘴邊,但當某款產(chan) 品勢頭正猛,研發、營銷、經銷商,各個(ge) 環節感覺都很好,賣得輕鬆、供不應求的時候,這些話就不一定聽得進去。現在銷量下降的事實教育了大家,某種意義(yi) 上是好事。無論在什麽(me) 情況下,特別是處於(yu) 順境之時,也要堅持結構調整,堅持均衡發展、協調發展。

當然,我們(men) 要做準備,應對速度還需加快。下半年,江淮還有一批產(chan) 品要推出,而更重要的是,江淮要保持一貫的經營風格,求穩求實、沉得住氣。我一向關(guan) 注兩(liang) 個(ge) 指標,一是庫存。近期關(guan) 於(yu) 庫存高企的話題很受關(guan) 注。但江淮的情況是,既然銷售遇到了困難,那就不再發車,給經銷商減壓。所以目前為(wei) 止,江淮的總體(ti) 庫存較去年反而是下降的,這意味著,我們(men) 還有不少調整空間。二是現金流,雖然表麵上銷量下降,但其他經營指標很正常。

經營和發展,是企業(ye) 兩(liang) 大永恒主題。沒有經營就沒有今天,不過要是隻盯今天的事,看不見明天,不去謀求發展,那明天又是今天了,所以要把握好這個(ge) 關(guan) 係。“十三五”以來,江淮在技術研發、體(ti) 係建設、能力建設方麵從(cong) 未停止。不能因為(wei) 上半年銷量上的一點下滑,工作就停下來,要建立以互聯、智能、環保、自動製造為(wei) 內(nei) 容的新體(ti) 係。要始終牢記經營和發展這兩(liang) 點都不可偏廢,這是企業(ye) 運營的一種基本狀態。

何偉(wei) :這就體(ti) 現出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好的時候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慌,苦練基本功。但企業(ye) 發展往往也會(hui) 受到諸多環境的製約,江淮汽車是安徽省屬國有企業(ye) ,國資委給的考核任務特別是利潤等通常會(hui) 逐年“加碼”,企業(ye) 有多大能力自己調控?

安進:雖然我們(men) 是省屬國有企業(ye) ,但在機製、體(ti) 製上還是很寬鬆的。政府希望你發展、支持你發展,但如何發展,用什麽(me) 狀態發展,由企業(ye) 自己來把握。當然,江淮一直是A類企業(ye) ,我們(men) 要奮勇爭(zheng) 先,要當好這個(ge) 排頭兵。如果不發展,我們(men) 在行業(ye) 裏也不能立足。發展的衝(chong) 動和決(jue) 心來源於(yu) 自己,要實事求是,每走一步都是實實在在的,經得住檢驗,對曆史、對事業(ye) 、對國有資產(chan) 負責任。

“江淮要對合資有貢獻,為(wei) 別人創造價(jia) 值,也要通過合資學習(xi) 到東(dong) 西,得到自己的利益。這與(yu) 30年前的合資有本質不同。一方麵體(ti) 現了合作,另一方麵放眼全球市場。多了‘共同’二字,這是一種徹底的變化。”

何偉(wei) :今年可謂江淮的“品牌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yu) 大眾(zhong) 的合資項目。這場合資牽動了汽車行業(ye) ,也牽動了兩(liang) 個(ge) 國家的互惠合作。現在塵埃落定,我們(men) 特別想聽聽其中的詳情。與(yu) 大眾(zhong) “聯姻”,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將給江淮帶來什麽(me) ?也有人認為(wei) ,自主品牌現在已經不需要合資了,這又怎麽(me) 看?

安進:我們(men) 跟大眾(zhong) 僅(jin) 是簽了合資協議,還有很多內(nei) 容正在商討中,沒有定論,細節問題現在還不方便說。但至少我認為(wei) ,在傳(chuan) 統汽車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ge) 成熟階段,諸如內(nei) 燃機技術可謂“登峰造極”的時候,能源革命正在逼迫汽車行業(ye) 轉型。這對全球汽車行業(ye) 都是挑戰。挑戰麵前,加強國際合作,發揮各自優(you) 勢,對推動合資雙方都有好處。技術革命往往對原有的生產(chan) 能力是有破壞性的。傳(chuan) 統汽車與(yu) 新能源汽車之間的關(guan) 係,就好比當年的顯像管和平板、膠卷與(yu) 數碼相機。江淮和大眾(zhong) 合資,這是雙方共贏的一個(ge) 項目。中國有市場、有政策,江淮有先發優(you) 勢、運營經驗,這是大眾(zhong) 看重的。我們(men) 看重什麽(me) ,那就是在造車方麵還要向人家學習(xi) 。

何偉(wei) :數十年前談合資時,我們(men) 是一張白紙。今時不同往日,中國企業(ye) 已經有了一定技術和市場基礎,再去談合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對江淮來說,在這個(ge) 項目裏,更多是要解決(jue) 技術問題,還是製造管理問題?

安進:各方麵都有需求。電動汽車走到今天,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e) 敢說自己能做到像燃油車那樣技術成熟。我們(men) 仍在探索,多一個(ge) 夥(huo) 伴與(yu) 我們(men) 一起去探索,可以更具廣闊的國際視野,更快掌握先進技術和積累經驗,比單打獨鬥強。要問和30年前一樣嗎?當然不一樣,這裏麵多了“共同”二字,這是一種徹底的變化。雙方都有話語權,且要共同去研究,發揮各自優(you) 勢。在此前提下,通過合作加快進度,推進技術更加成熟,推進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大市場。

何偉(wei) :也就是說,兩(liang) 家合資的車以後要銷往國際市場?

安進:當然,這是基礎和前提。江淮要對合資有貢獻,為(wei) 別人創造價(jia) 值,也要通過合資學習(xi) 到東(dong) 西,得到自己的利益。這30年前的合資有本質不同。一方麵體(ti) 現了合作,另一方麵放眼全球市場。

何偉(wei) :按照這個(ge) 思路,未來你們(men) 共同推出的品牌應該屬於(yu) 合資自主的範疇。

安進:具體(ti) 還在一步一步談,風險和機會(hui) 同時存在。新能源汽車麵臨(lin) 技術不成熟、市場不成熟、政策不成熟、使用環境不成熟的客觀問題。因此對雙方來說都有挑戰,必須合力應對挑戰。一方麵對前景充滿信心;另一方麵不會(hui) 一帆風順、一蹴而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共同探索新的、還不成熟的市場和技術。兩(liang) 家共擔風險。

何偉(wei) :我們(men) 聽說大眾(zhong) 方麵對江淮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很認可。從(cong) 你的角度,怎麽(me) 評判江淮現在的技術水平?這種水平,是同自身相比,還是與(yu) 國內(nei) 同行相比,還是同國際競爭(zheng) 對手相比?

安進:江淮有個(ge) 特別的風格。電動車都幹了十幾年了,但是自己不太愛說。具體(ti) 到技術,哪家都說自己的技術好,我要說我們(men) 是最好的,就成了王婆賣瓜。江淮這幾年臥薪嚐膽,不是特別追求市場規模擴大的速度,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這其中有風險,所以在核心技術研究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電池有沒有可能發生爆炸,發生爆炸後怎麽(me) 辦,怎麽(me) 讓它不發生,怎麽(me) 讓電池在50℃至-20℃的環境中,有一個(ge) 最合適的工作狀態,同時能有效地控製熱失控?電池的比能量增大了,對提高續駛裏程有好處,但也會(hui) 帶來負麵影響,那麽(me) 如何在電池熱管理上下功夫?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我們(men) 做了很多研究因此,大眾(zhong) 認為(wei) 江淮的電動車做得確實很不錯,認為(wei) 江淮是值得合作的一個(ge) 夥(huo) 伴,傳(chuan) 統車技術雖沒有他們(men) 成熟,但是效率高、管理扁平。客觀評價(jia) ,江淮雖然做得不錯,但車輛的可靠性和一些小毛病還存在。基本功還需更紮實。車的本質就是車,隻是未來會(hui) 運用各種新技術,使這個(ge) 移動過程更愉悅、方便、安全。無論什麽(me) 類型的車,安全、可靠性是最重要的。這些問題解決(jue) 不了,品牌的問題就解決(jue) 不了。

“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需要一些機會(hui) ,有些要靠自己去創造與(yu) 積累。不必拘泥於(yu) 某一階段、某一區域的品牌影響力,可以把眼光放開闊一點,有一個(ge) 更大的時空觀。”

何偉(wei) :江淮汽車的產(chan) 品不錯,但在乘用車領域的品牌認知度需要加強。很多消費者仍然以為(wei) 江淮主要造商用車。怎麽(me) 去改變這種現狀?

安進:我們(men) 的心態要調整好。過去江淮造商用車,那就繼續把商用車做好,這也是品牌;在乘用車領域,我們(men) 給客戶提供更多價(jia) 值,讓客戶更多地了解我們(men) ,最終達成認知。事實上近一兩(liang) 年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需要一些機會(hui) ,有些要靠自己去創造與(yu) 積累。比如,中國的汽車品牌很多,消費者買(mai) 車時不一定想到江淮,但在國際市場上,在國際客戶對中國品牌的整體(ti) 認知中,江淮是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江淮SUV在中國銷量不是最高的,但今年上半年,江淮出口SUV 最多。這也提醒了我們(men) ,不必拘泥於(yu) 某一階段、某一區域的品牌影響力,可以把眼光放開闊一點,以一個(ge) 更大的時空觀來塑造品牌。此外,在電動車領域,江淮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與(yu) 大眾(zhong) 的合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hui) 提高消費者對江淮品牌的認知。一個(ge) 品牌必須要給客戶帶來更多使用價(jia) 值、心理價(jia) 值,隻要持續不斷地去做,再利用好機會(hui) ,影響力一定能逐步提升。天道酬勤。

“我們(men) 是一個(ge) 真正搞製造的企業(ye) 。江淮堅決(jue) 不依靠購買(mai) 來生產(chan) 汽車,而是以製造為(wei) 主體(ti) 贏得發展。江淮的核心就是製造,一定要製造,不製造不行;同時也不是關(guan) 門製造,我們(men) 實行開放合作。”

何偉(wei) :江淮的產(chan) 品很全,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子品類。SUV品類中也曾打造出爆款車,但在轎車方麵,給外界的感覺是似乎沒有實質性突破。怎樣把諸如江淮A60這類代表江淮高技術水準的產(chan) 品真正推向市場?

安進:我更注重的是平台。把平台打造好了,既能做SUV、也能做MPV、轎車。如果對手在某個(ge) 產(chan) 品上很強大,我可以避一避;在需求有強烈趨向的時候,我就往那個(ge) 方向走。現在市場上的實際趨勢是,轎車份額下降,SUV上升。自主品牌轎車整體(ti) 都比較弱勢。因為(wei) 轎車給客戶的感官是更經典、更豪華。我們(men) 現在做好SUV,也是一種路徑。其實SUV一點也不比轎車好做。車的造型是一個(ge) 幾何概念,這不是最關(guan) 鍵的。其根本是企業(ye) 做了什麽(me) 努力,有什麽(me) 技術。

何偉(wei) :汽車領域的“打法”多種多樣,有從(cong) 低往高走、有從(cong) 高向低延伸;有聚焦戰略,也有分散經營。江淮的特點很明顯,是商乘並舉(ju) ,且子品類齊全。這會(hui) 影響注意力、分散精力嗎?

安進:這個(ge) 話題存在了二十多年,一直有爭(zheng) 論,我認為(wei) 企業(ye) 的形態是由曆史形成的,如果它不適應,會(hui) 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江淮為(wei) 例,把輕卡做到極致就可以了嗎?估計不行,外界可能會(hui) 批評:你們(men) 的規模上不來,為(wei) 什麽(me) 不創新突破?突破了之後,又有人批評:不集中資源、不聚焦。其實都對,也都不對。江淮從(cong) 輕卡起步,且多年來在輕卡方麵沒有退步,始終保持國內(nei) 外市場的優(you) 勢競爭(zheng) 力。在我看來,其實江淮沒有更多產(chan) 品,隻有兩(liang) 類產(chan) 品:商用車和乘用車。不同的品種,看上去琳琅滿目,其實都是產(chan) 品開發的範疇,不同的“幾何體(ti)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是整車,江淮把最難做的發動機、自動變速器都幹出來了。當我們(men) 明白什麽(me) 是自動變速器、怎麽(me) 造自動變速器的那一刻,我們(men) 的整體(ti) 技術儲(chu) 備得到了升華,站到了一個(ge) 更高的平台上。現在,江淮在發動機、變速器、車橋、車身、底盤等諸多方麵的主要模塊都可以進行自主製造。

我們(men) 是一個(ge) 真正搞製造的企業(ye) 。江淮堅決(jue) 不依靠購買(mai) 來生產(chan) 汽車,而是以製造為(wei) 主體(ti) 贏得發展。江淮的核心就是製造,一定要製造,不製造不行;同時也不是關(guan) 門製造,我們(men) 的理念是開放性的。“比起賣了多少輛車,我更關(guan) 心賣多少錢、賣到什麽(me) 地方去了。這是江淮所理解的品牌向上之路,道理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何偉(wei) :你曾多次提到自主車企品牌向上的問題。從(cong) 江淮的角度,品牌向上的路應該怎麽(me) 走?

安進:第一,把質量做好;第二,不要滿足於(yu) 靠價(jia) 格戰獲得優(you) 勢,靠低端占市場,而是要在產(chan) 品上使用更多新技術。現在我們(men) 談的新技術已經不是簡單的、可以用口頭描述的了,至少有幾個(ge) 方麵一定要過關(guan) ,如油耗、排放標準要過關(guan) ,車輛智能化要過關(guan) 。高質量且運用先進技術的車就是好車。好車就意味著價(jia) 格可以賣上去,同時體(ti) 現了品牌。

我們(men) 常說,汽車強國有兩(liang) 個(ge) 硬指標,一是規模、二是價(jia) 格。我認為(wei) 還應該加上一條 ——出口量,能不能占據總銷量的20%?更進一步說,能不能把產(chan) 品賣到世界經濟第二梯隊以上的市場去?所以比起賣了多少輛車,我更關(guan) 心賣多少錢、賣到什麽(me) 地方去了。這是江淮所理解的品牌向上之路,道理很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何偉(wei) :現在江淮的出口量占總銷售的10%左右,什麽(me) 時候能達到20%的指標?這其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各自占據多大的比重?

安進:對,目前大概是11%~12%。我們(men) 的規劃是2020年要達到20%,比例上,商用車大概30%,乘用車70%左右。

何偉(wei) :如何評價(jia) 江淮的性格?在未來白熱化的競爭(zheng) 中,“馬太效應”將凸顯,強者恒強,弱者愈弱。怎麽(me) 看江淮的未來?

安進:企業(ye) 和人一樣,人的能力有大小、能力有高低,但人格是平等的。這是社會(hui) 的普世價(jia) 值。如果把企業(ye) 擬人化,那麽(me) 企業(ye) 也是平等的,同時大多數都是有追求的、高尚的。從(cong) 江淮來說,我們(men) 內(nei) 心充滿對未來發展的憧憬,我們(men) 也始終保持不斷發展的衝(chong) 動,但是我們(men) 很少去表達豪言壯語,而是用行動體(ti) 現自己實現汽車強國夢的誌向。因為(wei) 我們(men) 深知,決(jue) 定命運的是自己。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