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馬雲還在為美國人找工作機會時,京東卻在為中國品牌成長使勁了

發布時間:2017-05-12 09:07:08 老胡說科技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經濟總是在不斷的新概念中迎來拐點,大到改革開放,小到“雙創”,乃至近期最火的“一帶一路”。這其中,作為企業獵手們要做的就是在每一波新聲浪中嗅到商機,果斷出擊。
發展到當下,在經濟發展路上,又迎來了一個新概念,它的名字叫“中國品牌日”。所謂的中國品牌日是國務院最新設立的,將每年的5月10日定為“中國品牌日”。
就在今年5月10日,中國迎來了第一個“中國品牌日”。一個商業層麵上的節日成為了法定節日,驚訝之餘,幕後值得品味的很多很多。特別是具體到對於中國兩大電商企業阿裏和京東而言,圍繞“中國品牌日”效應,一南一北,兩強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1
把脈:中國品牌變天
5月10日,首個“中國品牌日”當天,京東聯合百家“品牌國家隊”上線首個京東中國品牌日,為中國品牌過節,而且京東首次發布《京東中國品牌發展報告》,展現國產品牌在電商平台上的高速成長,剖析企業成長背後的品牌勢能,這讓中國品牌行業整體有了一個宏觀的定位。
報告顯示,中國市場上,現在已經是中國本土品牌占據過半市場份額。可以說,中國消費者不再迷戀外資品牌,尤其是在家電、通訊等領域,中國品牌高速崛起。
中國品牌的標簽也從“廉價”擴展到“功能強大、設計出色,拿得出手”,比如,華為、OPPO、vivo的手機,格力空調等。這其中,年輕消費群體成為中國品牌的消費主力,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推動中國品牌高速成長。
現實中,除了京東的這次中國品牌發展報告之外,還有管理谘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Company)等也都發布調查發現,本土零售商是過去三年零售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日常消費品時更青睞中國本土品牌了。
當然,客觀的說,在母嬰等品類中,中國品牌還難以形成品牌優勢,有待提升。
2
阿裏向左,京東向右
“中國品牌日”一出,借勢企業者眾多,如華為、海爾等製造企業,還有眾多電商玩家。這也可以理解,這個日子設立,小到各行各業,大到中國經濟,都別有一番深意。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阿裏和京東,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真正關乎著這些品牌企業的生存發展。在中國品牌悄然生變的過程中,京東等電商們則對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起到了助推和賦能作用。
通過電商平台,中國品牌商品銷往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泰國、埃及、沙特阿拉伯等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而且,當下,同樣的品牌日效應上,阿裏和京東,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京東本質上就是一個零售公司,自己做倉儲、物流,主要是自營,而阿裏則更多的是個平台流量公司,不壓貨,模式的不同這也注定了兩家要走不同的路。
在具體舉措上,在發布這次報告之前,京東通過東聯計劃、京騰計劃、京條計劃及超級品牌日等活動,以渠道力量給中國品牌賦予了很強的營銷能力。在2016年舉辦的23場“京東超級品牌日”中,有15場來自中國品牌,讓五糧液、蘇泊爾、小米、羅萊、海瀾之家等中國品牌獲得了品牌曝光。
與此同時,京東在技術方麵,通過大數據、智慧供應鏈、智慧物流,助力中國品牌實現新品迭代、提高運營效率,提升競爭力,此外還有京東金融、眾籌等,賦予中國品牌更強勁的爬升動力。
就在今年3月14日,京東聯合央視推出了首個315京東國品日,和華為、藍月亮、格力、海爾、金龍魚、美的、伊利、滋源、東阿阿膠、洋河等10餘家央視“國家品牌計劃”成員攜手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這是京東成立以來,在一個特別的場合將堅持了多年的品牌夢想再次大聲向世界說出。
可以看到,京東已經成為了扶持中國品牌的有力推手,而京東共享和開放給中國品牌的能力,是與京東所具備的強大電商基礎設施優勢密不可分的。
筆者發現,隨著兩家公司的發展,阿裏和京東思路和方向上的差異愈來愈明顯。就在今年1月,阿裏創始人馬雲見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阿裏可為美國創造百萬個工作,具體主要是支持一百萬家小企業,尤其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小企業,在阿裏的平台上銷售農產品和服務到中國和亞洲。
也就是說,京東主要是扶持中國優質企業,而阿裏則是從外國品牌的產品發力,馬雲還在為美國人找一百萬個工作機會時,京東則在為中國品牌成長出力!
3
冷思考,誰在順勢
仔細分析可看出,京東和阿裏的思路頗有不同,在我看來,似乎京東正暗中順應大勢,更有前景。為什麽這麽說?
可以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那時候是價廉時代,中國企業就是低價格、以低成本取勝。那時候,改革開放浪潮中,中國主要是粗放型經濟,中國企業還是綿柔的小綿羊,於是大力引進外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樣也保證了國內大量的就業,促進了老百姓的錢袋越來越鼓。
經過20多年發展,經濟環境在生變,對外資企業可以說咱們從引“狼”入室到與“狼”共舞。在不知不覺中,中國品牌摘掉了廉價的代名詞,中國企業品牌之“羊”已變成了“虎”,不斷地提升品質,讓消費者感到了真正的變化。曾經有恃無恐的“狼”們,現在開始四處奔走驚呼:“中國虎來了”!
原來大量企業隻是加工,一個自有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可以獲得80%的利潤。如果沒有,替人家加工可以獲得20%的利潤,現在工業品的產品發展,就要發展品牌,有自己品牌化才有可持續發展。
而且國內大量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者也進入了品質消費時代,品位訴求於品質,品質指向於企業的品牌。這個時候,京東的扶持中國優質品牌企業就是順應了大潮流。
記得一則悟道故事。得道高僧隱居山中,一天一位水僧迷路,問他:“大師,在山中住了多少歲月?”高僧答:“我隻看到山變綠變黃而已。”再問:“大師,從哪條路可以走出這山?”再答:隨流去!”順勢而為,沒有走不出的路。
同樣,京東眼下的品牌日也是一種順勢而為。誰順勢而為,誰就能走得更加輕巧,也最終能走得更遠!
記得去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對阿裏發難。幕後的邏輯是因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於阿裏假貨問題的理解不僅僅隻是劣質,而是知識產權的侵犯。這恐怕也會成為阿裏即使想通過“中國品牌日”讓企業走出去,也是阻力重重。
此外,從開拓海外市場的角度來看,當前“一帶一路”的落實也需要更多中國品牌企業強勢出海。國務院設立“中國品牌日”,其用意恐怕也是主要在培育壯大我們自主品牌,鼓勵企業“走出去”,讓世界共享中國品牌發展成果。品牌的背後不僅僅是營銷,更是自主知識產權帶來的消費升級以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總之,中國的產品要向中國品牌轉變,消費升級大環境下,我們需要更多真正的中國品牌。中國品牌日設立是一個起點,一個有力的刺激信號,在國家設立中國品牌日這個時代節點上,京東的做法或許能帶給眾多商家們更多思考和啟發。剩下來的,就是擼起袖子一起開幹了!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