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09 10:40:22 中國台灣網(北京)

近年來,物流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日益成為(wei) 業(ye) 界關(guan) 心並探討的話題。台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hui) 議提案建議,共同推動兩(liang) 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
綠色物流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淨化物流環境、提高物流資源利用率,同時抑製物流對環境造成的汙染與(yu) 損傷(shang) ,是現代服務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基礎性產(chan) 業(ye) ,是代替傳(chuan) 統流通方式、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產(chan) 業(ye) ,是物流領域的先導性、領軍(jun) 性產(chan) 業(ye) ,既是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也是生活性服務。
提案指出,新常態下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指導我國綠色物流更好利用自貿區(福建)政策紅利培育全球化全要素綠色物流品牌企業(ye) 和海外利益共同體(ti) 。但福建發展綠色物流仍存在製約因素——社會(hui) 對綠色物流理念和關(guan) 心不夠,相關(guan) 政策法規不完善,條塊分割管理致物流資源浪費嚴(yan) 重,人才技術支撐乏力和基礎設施兼容性、配套性差、政策指導作用發揮欠佳等短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台灣物流發展的優(you) 勢在於(yu) ——物流業(ye) 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優(you) 、物流服務水平高、研發投入與(yu) 高技能人才培育豐(feng) 厚,所以兩(liang) 岸綠色物流協同發展具有互補性強。
提案建議應加快兩(liang) 岸物流合作標準化與(yu) 高技術化、合作標準統一化和規模化,使兩(liang) 岸物流業(ye) 更符合產(chan) 業(ye) 分工融合與(yu) 梯度轉移、符合產(chan) 業(ye) 鏈市場發展規律。建議如下:
(一)樹立綠色物流觀,完善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綠色物流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促進兩(liang) 岸綠色物流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完善我國綠色物流法律法規,建立綠色物流標準,完善綠色監管和綠色補貼、廢棄物回收、企業(ye) 排汙費收取等。
(二)加快兩(liang) 岸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組建統一公開的交通物流信息交換中心。加大力度推進兩(liang) 岸冷鏈產(chan) 業(ye) 合作,從(cong) 點到麵,從(cong) 單純的項目合作逐步擴大到冷鏈標準嫁接、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網點合理布局等方麵,實現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建立綠色物流合作的金融製度。推行綠色信貸政策支持綠色物流發展。建立綠色物流評估標準與(yu) 認證體(ti) 係。發揮大數據對綠色物流發展的引擎作用,建立基於(yu) 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網絡體(ti) 係,試行環境押金製度,更好利用押金靈活性和經濟刺激性。
(四)創建適合我國末端物流配送中的綠色物流包裝回收利用體(ti) 係。各地市應支持合規快遞電動車的城鄉(xiang) 物流配送,各級政府應製定政策鼓勵物流企業(ye) 使用新能源汽車。
(五)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思路培育物流業(ye) 發展新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優(you) 化資源配置與(yu) 活化製造業(ye) 等實體(ti) 經濟,將“互聯網+”的觀念植入傳(chuan) 統行業(ye) ,推出貨運020手機軟件,提升貨車物資匹配效率,壓縮物流成本。通過“互聯網+”智慧解決(jue) 運力統籌和貨源統籌,推行精益物流等現代管理技術,推動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實現信息化、可視化、高效化。
(六)借鑒台灣綠色物流政策經驗。放寬物流市場管理和降低準入門檻,更加重視和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無縫連接和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兩(liang) 岸物流政策可操作性與(yu) 執行力,兩(liang) 岸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和物流研究機構定期開展物流政策執行效果的跟蹤、評價(jia) 和反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