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圓通搶先上市 五大民營快遞或掀兼並風暴

發布時間:2016-10-25 10:20:26 時代周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6年上半年快遞業(ye) 務量達到133億(yi) 件,同比增長57%;業(ye) 務收入達到1714.7億(yi) 元,同比增長43.4%。2016年全國快遞業(ye) 務量月度數據同比增速又重新回複到50%以上的水平。

10月20日上午9時30分,圓通速遞(600233)正式登陸A股,成為(wei) 中國快遞行業(ye) 首家上市公司,而大楊創世就此正式退出資本市場的曆史舞台。

從(cong) 去年“雙11”前夕,申通宣布借殼上市以來,圓通、順豐(feng) 、韻達也緊跟腳步奔赴資本市場。最終,圓通占得先機,成為(wei) 國內(nei) 民營快遞第一股。快遞業(ye) 在今年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並且仍處於(yu) 上升通道。

國聯證券分析師陳曉認為(wei) ,快遞行業(ye) 未來的最大看點仍是兼並重組,隨著幾家快遞龍頭企業(ye) 紛紛通過借殼等方式登陸資本市場,憑借募集融資、獲取授信等資金優(you) 勢進一步提升競爭(zheng) 力,擴充市場份額,未來行業(ye) 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將是大勢所趨,最終有望誕生2-3家市值穩定在千億(yi) 以上的快遞類上市公司。

不過,快遞物流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卻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國快遞業(ye) 雖已做大,但並沒有做強。

圓通順暢上市路

今年1月,圓通速遞披露借殼大楊創世。3月末,大楊創世披露了重組方案。方案顯示,大楊創世擬將全部資產(chan) 與(yu) 負債(zhai) 出售給蛟龍集團、雲(yun) 鋒新創,同時向圓通速遞全體(ti) 股東(dong) 非公開發行合計22.67億(yi) 股,收購圓通速遞100%股權,作價(jia) 175億(yi) 元。交易實施後,圓通速遞的控股股東(dong) 蛟龍集團將成為(wei) 大楊創世的控股股東(dong) ,圓通速遞的實際控製人喻會(hui) 蛟、張小娟夫婦將成為(wei) 大楊創世的實際控製人。4月19日,收到證監會(hui) 受理通知書(shu) 。7月28日,借殼方案獲證監會(hui) 審核通過。9月13日,大楊創世發布了關(guan) 於(yu) 圓通速遞借殼上市獲證監會(hui) 核準批複的公告。彼時,監管層多次表示了將全麵收緊借殼上市,然而圓通的借殼上市之路卻走得一路通暢。

10月18日,大楊創世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上海證券交易所核準,公司證券簡稱自2016年10月20日起由“大楊創世”變更為(wei) “圓通速遞”,公司證券代碼“600233”不變。而另一份公告則稱,大楊創世第九屆董事局第一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選舉(ju) 第九屆董事局主席的議案》,公司董事局同意選舉(ju) 喻會(hui) 蛟先生擔任公司第九屆董事局主席,任期三年。

圓通速遞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上市意味著規範,在規範和公平的環境中,更適合發揮圓通的優(you) 勢。中國快遞第一股,意味著圓通率先向資本市場遞上了一張鮮亮的名片,也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堅定地促進公司戰略目標達成,並積極回報股東(dong) 。

徐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圓通速遞之所以能夠拔得國內(nei) 民營快遞上市頭籌,主要是因為(wei) 圓通各方麵的規範在行業(ye) 內(nei) 做得比較早,包括財務規範、運營規範、管理規範,以及標準上的規範等都已開展了很多年,因此其能夠按照證監會(hui) 的要求提供材料,並且答複證監會(hui) 所提出的問題。

而圓通本身的高速發展,是其能夠成功上市的根本。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圓通速遞完成快遞量18.57億(yi) 件,同比增長44.63%;2015年業(ye) 務量達到30.32億(yi) 件,同比增長63.27%,市場份額高達14.67%,成功超越曾穩坐行業(ye) 第一把交椅多年的申通。2015年,圓通速遞實現營收120.9億(yi) 元、淨利潤7.17億(yi) 元。成功上市之後,作為(wei) 中國快遞第一股,圓通速遞承諾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yu) 11億(yi) 元、13.3億(yi) 元、15.5億(yi) 元。

“去年圓通的快件量總量排在第一位,是具有指標性意義(yi) 的。除此之外,圓通在創新方麵走在了這個(ge) 行業(ye) 的前列,並且具有國際化視野,其對整個(ge) 快遞業(ye) 發展的研判是比較精準的。”徐勇認為(wei) 。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圓通速遞的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於(yu) 其自營的樞紐轉運中心和扁平的終端加盟網絡。圓通速遞致力於(yu) 搭建與(yu) 合作夥(huo) 伴和諧共生的快遞業(ye) 務平台,采用樞紐轉運中心自營化和終端加盟網絡扁平化的運營模式,有效保障了圓通速遞對整體(ti) 快遞服務網絡的管控平衡能力,同時可以根據行業(ye) 動態及企業(ye) 現狀,及時靈活地進行管理調整以協調平衡全網利益,是圓通速遞快遞服務網絡多年來保持穩定性和靈活度的重要基礎。

“伴隨著行業(ye) 競爭(zheng) 的加劇,快遞行業(ye) 也必將迎來洗牌與(yu) 整合的階段;圓通將依托自身積累的優(you) 勢以及資本市場助力,進一步維持或提升市場份額,並向高端商務件、跨境電商等領域拓展;快遞行業(ye) 是物流的高端形態,具備天然的橫向、縱向整合優(you) 勢,會(hui) 有新的業(ye) 務形態和利潤增長點出現,圍繞快遞業(ye) 務打造生態圈,構建綜合物流提供商。”圓通速遞方麵對時代周報記者闡述了上市之後的業(ye) 務布局。

快遞業(ye) 並未做強

“圓通上市對整個(ge) 中國快遞業(ye) 來說,是一個(ge) 令人振奮消息,其能夠讓我們(men) 的資本市場和政府認可快遞業(ye) 這幾年的高速發展,以及快遞業(ye) 對整個(ge) 國民經濟的貢獻,這方麵的意義(yi) 比圓通本身上市更重大。”徐勇認為(wei) 。

數據顯示,從(cong) 2011年開始,快遞行業(ye) 進入迅猛發展階段,全國快遞業(ye) 務量以50%以上的增速增長。從(cong) 2007-2015年的8年間,全國快遞業(ye) 務量年複合增速42.7%,快遞業(ye) 務收入規模年複合增速29.9%。2016年上半年快遞業(ye) 務量達到133 億(yi) 件,同比增長 57%;業(ye) 務收入達到1714.7億(yi) 元,同比增長43.4%。2016年全國快遞業(ye) 務量月度數據同比增速又重新回複到50%以上的水平。

國金證券分析師蘇寶亮認為(wei) ,隨著全國宏觀經濟增速換擋,快遞行業(ye) 的發展增速也逐步放緩,2015年快遞業(ye) 務量同比增速已降到50%以下。但快遞物流行業(ye) 具有較強的消費屬性,隨著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長,以快遞為(wei) 代表之一的新經濟仍表現出較強的活力,表現出一定的抗周期性。“十三五”期間,全國快遞業(ye) 務收入規模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快遞業(ye) 務量超過1000億(yi) 件,收入規模超過8000億(yi) 元,真正成就萬(wan) 億(yi) 級海量市場。

不過,徐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國快遞業(ye) 雖然快遞量已經做大,但並未做強。快遞業(ye) 在標準化建設方麵,與(yu) 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滯後的,並且服務範圍小,國際化進程較慢,航空快遞水平較低。而更為(wei) 重要的一點是,我國快遞業(ye) 的現金收入在全球來說是非常低的,即附加值比較低。比如我國的快件量在全球排在第一位,但我國去年快遞的營業(ye) 總額,僅(jin) 相當於(yu) 聯邦快遞營業(ye) 額的85%左右。

快遞市場“以價(jia) 換量”,長期陷入價(jia) 格戰絞殺。蘇寶亮認為(wei) ,快遞業(ye) 的價(jia) 格戰始於(yu) 對電商件的爭(zheng) 奪。電商為(wei) 快遞業(ye) 帶來了大量的訂單,但是某種意義(yi) 上也將快遞業(ye) 給“綁架”。為(wei) 了爭(zheng) 搶市場,快遞業(ye) 陷入“以價(jia) 換量”發展模式,陷入“誰先漲價(jia) 誰先死,誰不漲價(jia) 誰等死”的怪圈。數據顯示,2010-2015年,快遞行業(ye) 平均單價(jia) 大幅下滑45%,單件收入從(cong) 2010的24.6 元下滑到2015年的13.4元。整體(ti) 行業(ye) 的平均利潤率從(cong) 2005年的3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5%,快遞市場隨著業(ye) 務量的提升利潤空間正在被不斷壓縮。

不過,蘇寶亮認為(wei) ,快遞行業(ye) 經過多年殘酷的價(jia) 格戰洗禮,同質化競爭(zheng) 激烈,價(jia) 格戰已趨向尾聲。從(cong) 價(jia) 格層麵分析,經過多年的降價(jia) 行業(ye) 的平均利潤率已經被壓縮到3%-5%,不存在多少降價(jia) 空間。

隨著中通快遞公告紐交所上市的招股說明書(shu) ,擬募集不超過15億(yi) 美元,國內(nei) 五大民營快遞企業(ye) —順豐(feng) 及三通一達均提出了上市計劃,正式踏足資本市場,快遞業(ye) 就此踏入新的發展階段。“上市對於(yu) 整個(ge) 企業(ye) 的規範,對企業(ye) 形象和管理,都會(hui) 起到正麵的作用。未來快遞業(ye) 的格局,兼並重組、優(you) 勝劣汰還會(hui) 繼續進行下去,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zheng) 會(hui) 由價(jia) 格競爭(zheng) 向服務競爭(zheng) 轉型,由國內(nei) 競爭(zheng) 向國際競爭(zheng) 轉型,並由單純的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轉型。”徐勇對時代周報記者推測。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