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電商別走向惡性競爭
發布時間:2016-08-10 08:44:23 新京報

供應鏈電商在搜索引擎的“關鍵詞”大戰,明顯有違對應的市場準則。反向購買競爭對手的搜索關鍵詞,跟線下企業惡意搶注其他企業商標的做法類似。
2015年以來興起了一批“供應鏈”電商,基本模式是通過用戶直達工廠的C2M模式打掉中間經銷渠道,直接對接大牌的ODM或OEM供應商,成為“無印良品”一樣的電商。目前在該領域,2015年正式對外發聲的必要商城和2016年網易自營的嚴選是最具代表性的兩家。
而最近,網易嚴選在百度、搜狗競購了必要商城關鍵詞,這讓必要商城覺得“有必要”對此提出質疑,原因很簡單,在互聯網時代,大量消費者往往依賴於搜索引擎尋找感興趣的商品和服務信息,搜索引擎成為各類線上運營平台最為依賴的用戶引流入口。此事也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稍微熟悉互聯網的人,都知道“SEO”這個術語,中文意譯為“搜索引擎優化”。SEO是指通過站內優化比如網站結構調整、網站內容建設、網站代碼優化等及站外優化,比如網站站外推廣、網站品牌建設等,使網站滿足搜索引擎收錄排名需求,在搜索引擎中提高關鍵詞排名,從而把精準用戶帶到網站,獲得免費流量,產生直接銷售或品牌推廣。目前稍微成型的線上運營平台基本都設立了SEO優化部門,投入專門的人力、物力去推動自身產品、服務和企業品牌的SEO優化功能。
由此可見,搜索引擎在線上交易所具備的主導位置,同時也就帶來了雙刃劍效應,一旦被搜索引擎“拋棄”,就意味著在浩如煙海的網絡相關關鍵詞搜索中,某個線上運營平台被遺忘在角落,就因為這一入口的喪失,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必要商城質疑網易嚴選競購必要商城關鍵詞的,就是因為此舉會造成對自身的信息屏蔽,導致消費者無法與必要商城進行有效的信息及需求對接,其用戶還可能因為在關鍵詞搜索中被轉接入網易嚴選,最終成為競爭對手的囊中之物。
這其實就是種惡性競爭,供應鏈電商本來是通過對傳統經銷模式的改造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和服務,但這同樣基於供應鏈電商本身是開放性市場,任何有誌於在此創造新模式的參與者,都可能無障礙進入,而消費者可以通過供應鏈電商之間的公開競爭,享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通過貨比三家來選擇對自身更好的產品。
而供應鏈電商在搜索引擎的“關鍵詞”大戰,則明顯有違對應的市場準則。通過反向購買競爭對手的搜索關鍵詞,來形成SEO的壟斷優勢,這同近年來不少線下企業惡意搶注其他企業商標等關鍵信息的做法類似。《商標法》第31條規定,“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就是監管部門對惡意搶注現象的法律製約。搶注搜索關鍵詞,涉嫌鑽相關線上法律不完善的空子,無論如何,這類惡意競爭及不當得利行為堂而皇之地存在,不應該。
與此同時,作為搜索引擎,也應主動承擔起事先審核原則,而不能對於各類付費關鍵詞信息需求來者不拒,回避其可能產生的負麵後果,畢竟一家供應鏈電商競購另一家同類平台的關鍵詞,隻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關鍵詞”大戰理應接受法律製衡,供應鏈電商行業應當謹遵市場倫理底線,更多從向消費者提供優化服務的角度出發,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不是采取競購對手搜索關鍵詞的投機做法。而如果放任這一惡性競爭現象在線上各個領域蔓延,也不符合網絡監管法治化的趨勢,對其的製度化矯正越早越好。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