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如何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係

發布時間:2016-07-18 09:06:49 浙江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16條政策措施,目標是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這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新舉(ju) 措,也是交通運輸與(yu) 現代物流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一、《交通物流16條》的重大意義(yi)

國務院曾於(yu) 2014年發布《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突出強調推廣多式聯運;現在又專(zhuan) 門出台《交通物流16條》,標誌著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這是我國政府在經濟新常態下產(chan) 業(ye) 政策精準化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是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發展的頂層設計。

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是物流業(ye) 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物流業(ye) 呈現出新的特點。從(cong) 增長速度看,結束了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階段,長期掩蓋的問題開始顯現。從(cong) 需求結構看,與(yu) 居民生活相關(guan) 的物流需求仍將增長,生產(chan) 資料類需求增勢減弱;中西部以及農(nong) 村物流需求增速加快,外貿需求增速放緩。從(cong) 資源條件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對物流運作的“硬約束”開始減緩,要素成本、資源環境負擔進一步加重。從(cong) 增長動力看,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出現,整合優(you) 化、創新驅動成為(wei) 新的動力源泉。總體(ti) 來看,與(yu) 交通運輸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是物流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路徑。

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是兩(liang) 業(ye) 融合發展的新要求。近年來,我國綜合交通體(ti) 係不斷完善,物流業(ye) 持續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銜接互動的發展格局。但也要看到,交通與(yu) 物流融合發展不足,交通樞紐與(yu) 物流園區銜接不夠,多式聯運和供應鏈物流發展滯後,運輸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優(you) 勢的發揮和物流業(ye) 整體(ti) 水平的提高。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促進兩(liang) 業(ye) 融合發展,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現代物流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

二、《交通物流16條》的核心內(nei) 容

《交通物流16條》的編製工作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相關(guan) 部門、企業(ye) 以及研究機構和行業(ye) 協會(hui) 參與(yu) ,华体会登录界面也參加了調研起草工作。文件的主要內(nei) 容包括總體(ti) 要求、打通銜接一體(ti) 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ti) 係、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等五部分。其核心在於(yu) :打通全鏈條、構建大平台、創建新模式。

核心內(nei) 容之一:打通銜接一體(ti) 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ti) 係。一是完善交通物流網絡。完善樞紐集疏運係統、優(you) 化交通樞紐與(yu) 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構建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二是提高聯運服務水平。強化多式聯運服務、拓展國際聯運服務。三是優(you) 化一體(ti) 化服務流程。推行物流全程“一單製”、健全一體(ti) 化服務保障。

核心內(nei) 容之二: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一是建設完善專(zhuan) 業(ye) 化經營平台。支持社會(hui) 資本有序建設專(zhuan) 業(ye) 化經營平台;鼓勵平台企業(ye) 拓展社會(hui) 服務功能,支持平台企業(ye) 與(yu) 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擔保結算、金融保險等服務;推動跨境交通物流及貿易平台整合銜接。二是打造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建設承載“一單製”電子標簽碼賦碼及信息匯集、共享、監測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台。三是加強對各類平台的監督管理。強化平台協同運作。

核心內(nei) 容之三: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一是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絡。完善公路港建設布局,強化公路港功能。二是推廣集裝化標準化運輸模式。加大運輸設備集裝化、標準化推廣力度,加強技術標準支撐保障。三是發展廣泛覆蓋的智能物流配送。發展“互聯網+城鄉(xiang) 配送”,推進“互聯網+供應鏈管理”,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

三、多式聯運是落實《交通物流16條》的突破口

經過多年建設發展,我國綜合運輸體(ti) 係基本形成。到2015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裏程達457萬(wan) 公裏,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12萬(wan) 公裏;全國鐵路營業(ye) 裏程達12.1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營業(ye) 裏程1.9萬(wan) 公裏;沿海港口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超過2100個(ge) ,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達標裏程1.36萬(wan) 公裏;全國民航運輸機場達207個(ge) ;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210家。在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線路與(yu) 節點配套不足,各種運輸方式之間銜接不夠,交通與(yu) 物流融合發展差距較大,交通基礎設施的網絡優(you) 勢有待發揮。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ye) 獲得較快發展,但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居高難下與(yu) 物流企業(ye) 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矛盾依然突出。也就是說,全社會(hui) 付出了很高的物流費用,而承擔物流活動的主體(ti) 並沒有得到應有回報。除了經濟結構、產(chan) 業(ye) 布局以及發展階段等客觀因素外,交通與(yu) 物流融合不夠是重要原因。各種運輸方式缺乏合理分工,物流路徑有待優(you) 化,貨物多次裝卸搬倒,過多的物流環節推高了物流成本。

由此看來,發展多式聯運,構建交通物流融合發展新體(ti) 係,是提升物流業(ye) 運行效率和效益的突破口。多式聯運涉及運輸方式多、區域地方多、管理部門多,離不開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業(ye) 務流程、標準規範和市場環境等方麵的協調統一。因此,應該從(cong) “五個(ge) 一”建設上取得突破。

——基礎設施“一張網”。統籌綜合交通樞紐與(yu) 物流節點布局,強化交通樞紐的物流功能,構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係統。根據區位條件、輻射範圍、基本功能、需求規模等,科學劃分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做好骨幹物流通道布局,有序推進麵向全球、連接內(nei) 陸的國際聯運通道建設。依托綜合運輸大通道,率先推進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盡快打通連接樞紐的“最後一公裏”,加快實施鐵路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貨站和物流園區等工程。

——運營管理“一體(ti) 化”。推動大型運輸企業(ye) 、貨主企業(ye) 和物流企業(ye) 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支持有實力的物流企業(ye) 、運輸企業(ye) 向多式聯運經營人、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增強“一體(ti) 化”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各類物流運營主體(ti) 聯運服務、利益共享機製,創新經營模式。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各類運營主體(ti) 優(you) 勢,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和各類企業(ye) 合理分工格局,建立在專(zhuan) 業(ye) 分工基礎上的“一體(ti) 化”運營機製。切實落實企業(ye) 首站負責、安全互認、費用清算等相關(guan) 製度,保障各環節銜接順暢的動態調整和應急處置。

——業(ye) 務流程“一單製”。推進單證票據標準化,構建電子賦碼製度,實現電子標簽碼在物流全鏈條、全環節的互通互認,以及賦碼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共享。加快推廣“一單製”,引導企業(ye) 提供便捷運輸,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推動集裝箱鐵水聯運、鐵公聯運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領域在“一單製”運輸上率先突破。大力發展鐵路定站點、定時刻、定線路、定價(jia) 格、定標準運輸,加強與(yu) “一單製”便捷運輸製度對接。

——標準規範“一根繩”。製定完善多式聯運規則和全程服務規範,完善和公開鐵水聯運服務標準。理順從(cong) 商品包裝模數、托盤貨架、集裝箱、公鐵水運輸工具等全程單元化運輸相關(guan) 標準,推廣使用標準化基礎裝載單元。建立共享服務平台標準化網絡接口和單證自動轉換標準格式。推進多式聯運專(zhuan) 用運輸裝備標準化,研發推廣公鐵兩(liang) 用掛車、馱背運輸平車、半掛車和滾裝船舶。支持發展大型化、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化、集約環保型轉運和換裝設施設備。加強標準化基礎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一把尺子、一根繩多式聯運標準化體(ti) 係。

——市場監管“一道令”。按照多式聯運一體(ti) 化需要,製定和完善交通物流樞紐和骨幹通道規劃,並保證與(yu) 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城鄉(xiang) 規劃、交通專(zhuan) 項規劃有效銜接。進一步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的協調作用,研究協調跨行業(ye) 、跨部門、跨領域的規劃、政策、標準等事項。加強各地方、各部門在體(ti) 製、機製、稅製、法製等方麵的統籌協調,統一執法監管標準,營造統一規範的市場環境。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