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05 09:54:50 萬(wan) 聯網

7月4日,國家發改委、農(nong) 業(ye) 部等部委公布《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創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用3年時間建成高效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網絡體(ti) 係。
《方案》指出,要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龍頭示範企業(ye) ,加快培育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集團,鼓勵骨幹企業(ye) 製定嚴(yan) 於(yu) 國家標準的企業(ye) 標準,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質品牌。
北京市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協會(hui) 副會(hui) 長閆金全告訴記者,“從(cong) 當前‘冀菜進京’的情況來看,尚存在流通環節過多造成農(nong) 民和消費者兩(liang) 端利益受損的痛點,因此要在京津冀農(nong) 業(ye) 協同發展條件下,著重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效率。”
創新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
根據《方案》,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的建設重點被放在了“創新”上,而“創新”又被分解為(wei) 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統籌協調、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發展全程冷鏈等六大任務。總的目標是要用3年時間基本建立統一開放、分工協作、競爭(zheng) 有序、暢通高效的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網絡體(ti) 係,成為(wei) 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創新先行示範區。
當前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存在著市場分割、模式落後、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而在創新要素密集的京津冀地區組織開展以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主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創新,有利於(yu) 帶動河北等周邊地區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和農(nong) 民持續增收,有利於(yu) 推動三地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拓展深化區域合作,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方案》指出,將綜合運用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專(zhuan) 項建設基金、現代物流重大工程包等渠道支持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創新項目建設。
閆金全告訴記者,“我走訪了河北八成以上的蔬菜生產(chan) 區域,當地普遍共性問題在於(yu) 農(nong) 村空心化現象嚴(yan) 重,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勞動者多為(wei) 50後60後人員,農(nong) 地資源分散,單幹小幹者眾(zhong) 多,難以形成集群效應,並且在市場中話語權微弱,沒有定價(jia) 權也難以對流通環節構成影響力。要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進京過程中流通環節眾(zhong) 多痛點,必須形成科研投入、土地連片經營、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三者的協同建設機製,如果存在‘長短腿’,就極容易造成農(nong) 業(ye) 資源浪費、流通環節效率滯後。”
重點傾(qing) 向集團化發展
在京津冀三地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未來3年的建設中,龍頭企業(ye) 、集團化發展成為(wei) 重點。
《方案》指出,推動京津冀三地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跨地區兼並重組和投資合作,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打造龍頭企業(ye) 。其目的在於(yu) 砍掉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中“小而散”的多重環節,進而降低流通成本。
“目前項目試點正在遴選之中,通過設立試點,探索建立‘產(chan) 銷一體(ti) ’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模式,探索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中的創新要素。”一位北京市發改委人士告訴記者,“通過鼓勵骨幹流通企業(ye) 建立從(cong) 生產(chan) 基地到居民餐桌的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體(ti) 係,支持發展‘中央大廚房’,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向淨菜、半成品以及成品發展。”
《方案》特別指出,支持京津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改造或建設一批適應現代流通和消費需求的冷凍、冷藏和保鮮倉(cang) 庫等設施,加強“最先1公裏”和“最後1公裏”的產(chan) 地預冷、保鮮加工、保鮮運輸、銷售終端冷藏等能力建設,有效解決(jue) 冷鏈“斷鏈”問題。
“事實上,建設倉(cang) 儲(chu) 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確保冷鏈不‘斷鏈’,更在於(yu) 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減少劇烈波動。”閆金全告訴記者,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的關(guan) 鍵在於(yu) 形成穩定的供應需求對接關(guan) 係,而農(nong) 產(chan) 品尤其是蔬菜的薄弱環節就在於(yu) 易形成波動式起伏,比如說張北縣的土豆種植,當地多年來遭遇了幾輪土豆豐(feng) 收錢包不豐(feng) 收的案例,就因為(wei) 當地多為(wei) 農(nong) 民自建地窖存儲(chu) ,導致敗壞率較高、合格率低,那麽(me) 通過建設合適的庫存體(ti) 係,不僅(jin) 有效減少農(nong) 業(ye) 資源浪費,並且可以起到價(jia) 低時收存、價(jia) 高時拋出,進而穩定市場供求、穩定終端市場物價(jia) 的作用。
閆金全表示,“而從(cong) 建設產(chan) 地倉(cang) 儲(chu) 、產(chan) 地預處理,再到發展冷鏈運輸、淨菜供應,這是那些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環節中的小散中間商做不到的,通過發展龍頭企業(ye) ,進行集團化運作,提高協同能力,才能建立穩定的供需聯結,才能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並使農(nong) 民受益更多。”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