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24 09:09:03 浙江物流網

作為(wei) 重慶市工業(ye) 化、城鎮化主戰場,城市發展新區是聚集新增產(chan) 業(ye) 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在“十三五”時期,對物流的需求無疑將出現“井噴”式增長。
與(yu) 此同時,現有物流方式單一、多式聯運銜接不暢、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則是城市發展新區工業(ye) 化進程的“短板”。
暢通物流通道,需要各方聯動。日前,重慶市政協召開西部片區會(hui) 議,城市發展新區地處渝西的各區政協相關(guan) 人士齊聚江津,共謀建設高效快捷水公鐵空物流聯運體(ti) 係。
目標——
為(wei) 了更好發揮城市發展新區功能
重慶市的城市發展新區涵蓋12個(ge) 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其定位,規劃到2020年,城鎮化率要提高到63%,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wan) ,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22500億(yi) 元,占全市的45%。
如何更好發揮城市發展新區功能?實現城市發展新區功能定位和目標最大的“短板”是什麽(me) ?各區政協調研後認為(wei) ,作為(wei) 城市暢通和工業(ye) 生產(chan) 供應鏈的“血管”,“十三五”時期,城市發展新區物流需求將出現“井噴”式增長,但目前各區的物流運營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建設高效快捷的物流聯運勢在必行。
江津區政協經濟委主任楊德林認為(wei) ,從(cong) 內(nei) 部協作需求來看,市委對城市發展新區五大板塊產(chan) 業(ye) 引導布局,各區域間實現差異化發展,五大板塊主導產(chan) 業(ye) 既相交也有上下遊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相互間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運輸,有利於(yu) 整體(ti) 串聯,實現統籌協調發展。
從(cong) 全市總體(ti) 交通大格局來看,目前重慶市水公鐵空整體(ti) 交通網絡盡管形成了承載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戰略地位的布局,但現有優(you) 勢並未充分發揮。
“以航運為(wei) 例,重慶作為(wei) 長江上遊航運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長江黃金水道的優(you) 勢沒有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重慶工業(ye) 物流成本偏高。”究其原因,楊德林認為(wei) ,這與(yu) 全市樞紐站港功能統籌布局不夠有關(guan) 。全市目前唯一建成水、公、鐵聯運樞紐的果園港,距離城市發展新區各區在80-150公裏,運輸不便。而其它港口規劃明顯兼顧不夠,如江津現有鐵路150公裏、15座火車站,水道127公裏、支流179公裏、5個(ge) 國家級深水港口,江津珞璜港在規劃上隻有集裝箱、散貨等功能,缺乏商品車滾裝功能,顯然與(yu) 運輸優(you) 勢和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不夠好。
現狀——
物流不暢致運輸成本較高、效率較低
統計顯示,重慶市物流成本整體(ti) 水平偏高。
國際公認的物流成本衡量標準是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比率越低,物流效率越高,經濟整體(ti) 競爭(zheng) 力越強。以2015年上半年指標為(wei) 例,我國物流成本占全國GDP比重為(wei) 18%,是美國8.5%的2.12倍。
而重慶市物流成本占全市GDP比重為(wei) 19%,高於(yu) 北京(15.1%)、上海(15%)、深圳(14.4%)、也高於(yu) 周邊城市武漢(16.08%)和成都(18.9%)。
城市發展新區的各區政協與(yu) 會(hui) 人士紛紛認為(wei) ,導致城市發展新區物流不暢、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原因主要體(ti) 現在物流基礎設施不足、信息化建設落後和物流企業(ye) 服務不夠等環節。
永川區政協副主席張健直言,永川對外運輸通道能力不足。他說,永川對外交通高等級通道單一,區域中心輻射能力弱,成渝高速擁堵成常態,有時距離主城55公裏路需要近兩(liang) 小時才能抵達。
銅梁、璧山、潼南等區政協也反映,本區的物流運輸以公路交通為(wei) 主,鐵路、水運運能總體(ti) 不足,同時這一區域的高速公路未納入主城聯票範圍,無疑增加了物流成本。
合川區政協副主席吳發先認為(wei) ,區域內(nei) 物流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總體(ti) 不高,主要表現為(wei) 大型貨運樞紐站場設施缺乏,各水運港站樞紐銜接不暢。
大足區政協副主席肖朝華深有同感。他說,目前大足區物流主要以公路貨物運輸為(wei) 主,且大部分公路物流企業(ye) 規模較小、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條件較差,隻能提供基礎性的物流服務功能,物流方式比較傳(chuan) 統、粗放,無物流增值產(chan) 品及服務,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同時全區物流企業(ye) 對物流信息化的意識仍然較為(wei) 淡薄,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低。
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物流運營機製嚴(yan) 重滯後的問題。楊德林直言,目前我市物流管理職能分散在發改、商務、交通等部門,部門溝通、協調不暢,企業(ye) “各自為(wei) 政”,使得物流資源整合較難,共同配送等先進模式發展緩慢。
建議——
以“產(chan) 業(ye) +樞紐+物流+機製”模式建物流聯運網絡
此次會(hui) 議上,各區政協經過調研協商討論後共同呼籲,以“產(chan) 業(ye) +樞紐+物流+機製”模式,立足服務產(chan) 業(ye) 、暢達交通、創新機製、科學組織,建設適應城市發展新區發展的高效快捷物流聯運網絡。
首先,按照城市發展新區既要發揮聯動主城綜合樞紐,又要直接參與(yu) 長江“黃金水道”、渝新歐“絲(si) 綢之路”物流服務的定位,統籌規劃建設立體(ti) 交通體(ti) 係,打牢物流聯運硬件基礎。同時統籌樞紐和幹道建設,以江津珞璜、涪陵龍頭樞紐港、合川渭沱重點港為(wei) 水運交通三角支點,形成“點-線-片”帶動港口功能互補,並主動連接團結村、果園綜合樞紐港和周邊省市及城市發展新區之間的多式聯運交通。
在政策層麵上,統籌提供支持。統一城鄉(xiang) 建設營運政策,優(you) 先發放主城城市配送車輛通行證,並在路橋費方麵給予城市配送物流企業(ye) 相關(guan) 優(you) 惠政策。另一方麵,統一建設物流聯運網點,合理規劃貨運站場布點。
在機製和信息化建設方麵,建議在市級層麵建立統籌協調機製,形成高效運作管理協調機製。同時,采取標準化聯運,將標準化技術裝備、標準化裝卸和標準化布局融為(wei) 一體(ti) ,為(wei) 客戶提供標準化、優(you) 質化的服務。建立統一信息共享雲(yun) 平台,探索開展多式聯運“一票到底”和“一單到底”模式,切實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