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03 10:37:24 中安在線

從(cong) 業(ye) 人員210萬(wan) 人,增加值1280億(yi) 元,年均增長13.8%…… “十二五”以來,安徽省物流業(ye) 保持較快增長,成為(wei) 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wei) 進一步推動物流業(ye) 大發展,安徽省近日印發《安徽“十三五”物流業(ye) 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構建“一圈、四區、多點”的區域布局和“兩(liang) 縱三橫”網狀物流通道,全麵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到2020年,力爭(zheng) 全省物流業(ye) 增加值超過2500億(yi) 元。
到2020年,全省物流業(ye) 增加值超2500億(yi)
據了解, “十二五”期間,全省物流業(ye) 增加值由2010年的670億(yi) 元增長到2015年的1280億(yi) 元,年均增長13.8%。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由2010年170萬(wan) 人增長到2015年210萬(wan) 人,年均增長4.3%。
其間,合肥成功申建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安慶、阜陽、馬鞍山、蕪湖列入國家二級布局城市。全省建成貨運物流、商貿物流、生產(chan) 物流、電商物流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物流園區達80個(ge) ,全省A級以上物流企業(ye) 達119家。
《規劃》提出,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減輕資源和環境壓力為(wei) 重點,推動傳(chuan) 統物流向專(zhuan) 業(ye) 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快發展。到2020年,力爭(zheng) 全省物流業(ye) 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超過2500億(yi) 元,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將安徽省打造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物流樞紐。
全麵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
《規劃》指出,總體(ti) 上看,安徽的物流業(ye) 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yu) 發達省市和加快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基礎設施相對滯後,企業(ye) 競爭(zheng) 力較弱,信息、技術、裝備等現代化水平偏低,市場秩序有待規範等突出問題。
為(wei) 此,安徽省提出構建“一圈、四區、多點”的區域布局和“兩(liang) 縱三橫”網狀物流通道,加強與(yu) 沿海、沿邊地區合作,加快陸港、航空口岸建設,推動形成層級清晰、功能完整、互聯互通的立體(ti) 化物流體(ti) 係,全麵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
其中,“一圈”指“合肥物流圈”,通過進一步強化合肥作為(wei) 全國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全國物流園區一級布局城市的核心地位,把合肥物流圈打造成引領全省物流發展的核心圈層,符合長三角副中心定位、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物流增長極。
建成蕪馬、安慶、蚌埠、阜陽“四大物流區域”
“四大物流區域”分別是以蕪湖、馬鞍山為(wei) 中心的蕪馬物流區,以安慶為(wei) 中心的安慶物流區,以蚌埠為(wei) 中心的蚌埠物流區和以阜陽為(wei) 中心阜陽物流區。
根據《規劃》,蕪馬物流區重點建設臨(lin) 港產(chan) 業(ye) 集聚區,建成服務皖江城市帶、麵向蘇浙滬等沿海省市的全國現代物流中心。安慶物流區加快建設港口物流園區,建成服務皖西南、聯通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區域物流集群。蚌埠物流區著力發展多式聯運,打造服務皖北、麵向淮海經濟區的現代物流基地。阜陽物流區積極構建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建成服務皖西北、麵向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物流樞紐。
此外,依托交通區位、主導產(chan) 業(ye) 和資源優(you) 勢,規劃建設宣城、池州、亳州、銅陵、黃山、宿州、淮北等物流節點城市,發揮對合肥物流圈及四大物流區域的支撐作用。
打造“兩(liang) 縱三橫”網狀物流通道
在物流通道方麵,安徽將依托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基礎設施,打造淮(北)宿(州)合(肥)蕪(湖)黃(山)和亳(州)阜(陽)六(安)安(慶)等貫通南北的縱向物流通道,建設提升沿江、沿淮和合(肥)滁(州)六(安)等連接東(dong) 西的橫向物流通道,串連各級物流中心和節點城市。
規劃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區、口岸港區和多式聯運中心,提高通道物流承載能力和轉運效率,增強麵向蘇浙滬、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淮海經濟區等國內(nei) 主要經濟區域的物流集聚輻射功能,打造內(nei) 暢外通、開放型網狀物流通道。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