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信息化應用成智慧物流發展重點

發布時間:2016-05-26 10:29:57 上海證券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6第7屆中國國際物流裝備與(yu) 技術展今天在廣州舉(ju) 行,展會(hui) 以“智能製造·高效物流”為(wei) 主題,搭建智慧物流裝備與(yu) 信息化產(chan) 品的全球展示平台,為(wei) 物流設備及物流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智慧物流利用物聯網、傳(chuan) 感網和互聯網,實現貨物運輸過程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化管理,提高物流行業(ye) 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市場資源的消耗,具有數據智慧化、網絡協同化和決(jue) 策智慧化的特征。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達220萬(wan) 億(yi) 元,與(yu) 5年前相比增長了70%左右。我國從(cong) 事物流的企業(ye) 超30萬(wan) 家,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總數超過3000萬(wan) 人。目前,我國物流產(chan) 業(ye) 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是所有實體(ti) 行業(ye) 中增長最快的行業(ye) 之一。但隨著物流業(ye) 的快速發展,人工、倉(cang) 儲(chu) 以及土地成本的問題凸顯,智慧物流作為(wei) 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chan) 力水平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兩(liang) 倍,高於(yu) 全球平均水平約6.5個(ge) 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物流行業(ye) 仍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中低端,未來我國的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從(cong) 全球來看,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是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推進智慧物流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引進RFID、GPS和自動分揀係統等自動化手段。在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物流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而加快物流周轉效率,降低社會(hui) 物流成本。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來看,智慧物流的上遊主要集中在自動化設備和物流信息化相關(guan) 的計算機軟硬件;中遊以整合軟硬件和自動化設備,形成綜合解決(jue) 方案的物流係統集成商為(wei) 主,上下遊公司共同服務於(yu) 下遊的物流或倉(cang) 儲(chu) 企業(ye) 。從(cong) 上遊基礎設施來看,智能物流裝備主要包括物流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倉(cang) 庫、輸送、揀選、搬送和配送係統。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智能物流設備市場規模已達到684億(yi) 元,預計到2018年,智能物流裝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億(yi) 元,年增速有望超過20%。
  政策方麵,去年7月,商務部辦公廳下發了《關(guan) 於(yu) 智慧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發展智慧物流配送。在1年至2年內(nei) ,全國將創建1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城市、打造5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基地、培育20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企業(ye) ,推動配送效率提高20%,倉(cang) 儲(chu) 管理效率提高20%。另外,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指出加強北鬥導航、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隨著係列扶持政策的不斷加碼,物流企業(ye) 將迎來高效率、高質量的物流配送服務,相關(guan) 物流信息化和自動化設備企業(ye) 將率先受益。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