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生鮮配送如何爭得更大市場?

發布時間:2016-02-29 09:56:06 梅州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梅城作為(wei) 山區小城市,生活節奏慢,生鮮配送能受到多少市民歡迎?生鮮配送的市場空間有多大?發展有哪些困難和問題要克服?
  梅城生鮮配送需求比大城市小很多
  在生鮮配送推行初期,一些市民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對生鮮的要求包含‘時間’‘質量’‘價(jia) 格’方麵,與(yu) 實體(ti) 店購買(mai) 相比,如果電商配送的蔬菜在品質上和價(jia) 格上能夠與(yu) 市場上的生鮮競爭(zheng) ,同時,能夠滿足兩(liang) 小時內(nei) 送貨的需求,就有可能成為(wei) 我以後的買(mai) 菜方式之一。”梅城市民陳先生表示,由於(yu) 工作比較忙,夫妻雙方較難抽出時間到菜市場買(mai) 菜,如果生鮮電商的服務能夠更加貼心和人性化,將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而作為(wei) 全職太太的黃女士平時並不缺時間。黃女士認為(wei) :“如果電商平台上有一些普通菜市場難以買(mai) 到的產(chan) 品,比如說一些進口的牛肉、海鮮,還有外地的一些蔬菜,或者配搭一些廚房調料品,那都會(hui) 吸引我來購買(mai) 。”
  目前,農(nong) 貿市場、生鮮超市、專(zhuan) 業(ye) 門店仍然是市民生鮮購買(mai) 的主要渠道。嘉應學院經管學院從(cong) 事電商研究的教師黃奎友認為(wei) :“目前生鮮電商主要在大城市發展,在生鮮配送模式沒有顛覆性的創新前,梅州的市場潛力並不大。”黃奎友分析認為(wei) ,梅州不具備很多成熟的社區,且多數家庭為(wei) 多層結構,對於(yu) 有老人家買(mai) 菜的家庭而言,網購的可能性更低。因此對於(yu) 生鮮配送的需求比大城市小很多。
  大資本投入考驗生鮮電商生存能力
  中國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多家,然而,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虧(kui) 本運營卻是行業(ye) 現狀。野人森林負責人表示,雖然水果的銷售額在幾個(ge) 月間不斷增加,但是與(yu) 傳(chuan) 統的生鮮批發生意相比,生鮮電商所付出的努力更多,但盈利情況尚不樂(le) 觀。
  生鮮電商都處在市場戰略投入和推進期,短期內(nei) 實現盈利不現實。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沒有足夠資本的支持下,梅州本地市場的實體(ti) 門店若在3-6個(ge) 月無法開始盈利,普遍較難支撐下去。因此留給電商們(men) 的試錯機會(hui) 並不多。
  自家人生鮮平台負責人方月英介紹,雖然“鮮e購”項目剛剛上線,但是在自建基地、冷庫、配送中心等基礎投入就已經投入了近500萬(wan) 元資金。此外,在客戶推廣及項目營銷的過程中亦需要大量的資金。客家農(nong) 夫的發展也是同樣情況。相關(guan) 負責人陳俊表示:“今年將每月都投入近10萬(wan) 元的資金用於(yu) 線上推廣,以期積累1萬(wan) 戶家庭客戶資源。”
  產(chan) 品品質和差異化發展是根本
  現在“供給側(ce) 改革”成為(wei) 熱點話題。其實,生鮮配送也存在“供給側(ce) 改革”的問題。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高,對更高品質產(chan) 品和服務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對此,在2012年就全麵上線b2b平台的“樂(le) 得鮮”負責人郭洛先就認為(wei) ,資本、人才、技術進入生鮮產(chan) 業(ye) ,必將助推行業(ye) 的發展變革。但生鮮電商不僅(jin) 要解決(jue) 渠道建設的問題,更要回歸到生鮮產(chan) 品本身,回歸到產(chan) 品品質,這就需要更長時間的沉澱。
  網購生鮮的需求尚未充分釋放出來,生鮮電商的基礎客戶群可能需要通過推廣體(ti) 驗獲得進一步成長。黃奎友表示:“如何在有限的市場空間裏憑借差異化產(chan) 品、優(you) 質的服務、適宜的價(jia) 格贏得市民的青睞,任何一環都將決(jue) 定了生鮮電商的存活。”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